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旅游发展、旅游培训教育、旅游参与、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大等喊傣寨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意识状况。结果表明,大等喊傣寨的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意识水平整体上不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因此,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就成为乡村发展旅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大营街经济实力雄厚、交通条件极其便利、资源丰富的特点使其旅游获得了发展,但其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旅游资源的等级不高、知名度还比较低、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等缺点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主动性、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生态意识,推进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区的旅游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由古镇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开发也成为实现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社区参与中原古镇旅游开发正处于由初级参与层次向积极参与层次上升的关键期,必须创新旅游开发模式与社区参与机制,以适应现阶段的旅游开发和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表象理论关注整个系统中个体和群体对旅游的利益观、价值观、态度和解释,是人们关于旅游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是认识旅游的工具。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低下、参与广度深度不够的根源在于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对旅游社会表象认知的缺失。要构建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对旅游的社会表象,需要从社区、居民、企业、媒体、学者等多维度同时展开,每个维度的构建内容各有重点,但目标是一致的,即促成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对旅游积极正向的社会表象,推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应该注重科学性、适应性、合理性等原则,并将社区参与的概念有效的引入到旅游发展中,全面认识社区参与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从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地理分布、乡村旅游的空间结构、乡村旅游的开发投资主体、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等方面阐述了扬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现状,针对发展模式中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投资和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产品类型模式的雷同性等问题,提出在选择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时应注重社区和村民参与的开发模式、注重有政府参与的投资模式、重点打造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类型模式,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社区旅游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城市郊区小城镇开展社区旅游的条件,进而提出开展社区旅游的策略:强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树立社区旅游形象,协调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社区和居民的参与。结合产权理论的相关原理,文章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过程中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边界模糊,价值衡量不准确,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形成要从居民寻找的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入手,全面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居民社会交换的理性选择,构建以共享价值观和制度为核心的社区宏观社会交换关系,维持交换关系的社会力与结合度,建立社区居民的利益保障机制,正面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等。  相似文献   

10.
社区旅游参与研究一直是近几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原古镇旅游的开发研究是河南特色旅游发展的一个显性体现,梳理研究了河南的古镇空间分布及分类,以朱仙镇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的社区参与机制进行走访问卷,并进行行之有效地分析,以期对河南古镇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参与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形成民族村寨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探寻引发这些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协调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业地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的策略,为民族村寨旅游地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与态度直接反映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诉求,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较高,也积极支持旅游开发。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应做到既满足当地居民的利益要求,又对居民存在的落后观念和思想进行引导教育,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13.
海南乡村旅游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面临着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得不到解决等挑战。如何在考虑各利益主体的基础上,确定海南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根据社区居民、当地政府、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之间的主要利益冲突,界定了海南乡村旅游要经历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最后提出解决海南乡村旅游不同阶段不同利益冲突的措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滑雪旅游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新途径,既要开发,又要保护环境;分析了黑龙江省滑雪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滑雪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化与扬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旅游文化不仅是保持区域旅游特色的决定因素,而且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更是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提升旅游形象的关键。扬州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当树立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开发出高品位的、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并注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和谐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目标,也是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大方向。文章通过对古村落和谐旅游发展框架与相关利益各方不同需求的研究,分析目前和谐旅游发展所存在的四大矛盾,提出以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科学管理等措施,以推动当地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日趋严重的旅游犯罪问题不仅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而且严重侵害了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和心理安全,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用犯罪学的“犯罪场”理论,并结合旅游犯罪学的理论,分析旅游犯罪的成固,认为旅游犯罪是犯罪人、旅游者、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社会环境及法律效力六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探讨旅游犯罪场的预防和控制,以旅游者被害人为中心,结合时空、社会、法律等客观环境因素,构建旅游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型是十二五及其未来一个时期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市场和政府这两只配置资源的"手"、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旅游产业自身发展阶段等因素所发生的变化,都对旅游产业的转型提出客观的要求。为此,要明确旅游发展的目的,以规范化要求和产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接待能力,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地居民的态度决定了当地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既有研究成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的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模型指出,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是其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影响感知的作用则较为微弱。研究结果的启示主要有三点:武当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诉求;减弱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遗产地社区环境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