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的不断深入,海底管线泄油事件也日益增多,给海洋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并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一旦事故发生后如何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也时最大限度的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国际上管道漏点修复的成功案例,重点介绍沉箱法在滩海和潍涂海域海底管道修复中的运用,以期达到充分推广和进一步提高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意义重大.针对我国生态实际,理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路径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大投入治理污染修复生态,强化生态道德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潭门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持有群体.休闲渔业自20世纪60年代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开始并迅速崛起,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在琼海“就地城镇化”背景下,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休闲渔业发达的地区或国家,对进一步转型升级潭门传统捕捞、贝类加工,保护与传承潭门地域特色的南海民俗文化,促进潭门近海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村环境污染错综复杂的引发原因,事前预防机制通过严格规范污染企业的设立,将农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事中检查机制发挥监管作用,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风险;事后惩罚机制强调农村环境污染责任在不同责任主体之间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5.
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直接影响到我国奥运战略的实施。通过分析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历史与现实,指出国家作为保障的责任和实施主体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多方面保障,但保障方式与途径还不够丰富和全面。随着后备人才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应该建立目标全面、制度健全的保障机制来确保后备人才培养活动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永定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存在环境承载力差、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干枯和生态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京津冀城市群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研究多从河流单一角度入手探讨永定河流域的修复方案,难以制定可持续的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模式。本文总结永定河流域的生态水文、流域植被、河道生态护岸、生态质量、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生态修复等研究进展,并分析永定河流域在河道、水资源、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模式的建议,为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构建生态安全与屏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从国家视角反思和丰富生态文明理论与方法,基于区域生态差异性现状,对环境资源优势和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地方生态实践模式,重视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挖掘地方性知识和国家政策的融合维度,使地方性知识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发挥国家—基层不同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广泛的深度合作,避免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的对立分化,从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海波     
<正>李海波,男,1974年生,博士后研究人员,教授,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污染环境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沈阳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ciences等国际期刊特约评审专家。2002年毕业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2年10月至2012年4月共19.5年的中尺度涡集研究南海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南海中尺度涡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其中大多数涡旋向西移动并伴有经向偏移.受南海环流形式的影响,东向移动涡旋多发生于吕宋岛西南部和越南东部海域.涡旋发生的季节变化显示在台湾和吕宋岛西南部.气旋(反气旋)式涡多发于春(冬)季,在吕宋岛西北部和越南东南部,气旋式涡多发生于冬季,反气旋式涡分别多发于秋季和夏季.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转涡度与涡旋形成具有较强相关性,风应力能量输入对涡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