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针对毛细管结构变化会影响其性能这一问题,对毛细管截面为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水力直径为1mm左右的微小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角管脉动热管底加热时的性能明显优于顶加热;正方形截面角管水平放置也能够运行;三角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比正方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更低。脉动热管在水力直径为1.5mm时比1mm时的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脉动热管的可视化实验台,对以体积分数为1%的TiO2/H2O和CuO/H2O纳米流体及基流体为工质,55%充液率的脉动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静止时,纳米颗粒在脉动热管中会发生沉淀,但工质的运动能够使沉淀纳米颗粒再次悬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悬浮性稳定减弱;与基流体工质相比,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低,启动时间较短,工作温度低,传热热阻小,温度波动振幅小、频率高;纳米流体能大幅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工作温度为110℃时,蒸馏水、TiO2/H2O及CuO/H2O脉动热管的传热热阻分别为0.23℃/W,0.11℃/W和0.13℃/W;两种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3.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设备。上海炼油厂在某工业炉成功地采用了一台热管换热器,每小时回收余热15万大卡,使炉子效率从78%提高到89.5%,该设备投资可在两年内回收。本文在分析重力式热管传热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热管换热器的研制过程,其中包括:热管设计、热管制造、性能试验、换热器设计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鉴于掌握计算机对船舶积载领域中的应用技术和提高积载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性,我们研制了船舶积载模拟训练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和设计思想、主要功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固体吸附式制冷在船舶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和节能是 2 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以天然无害制冷剂及余热作为能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冷与常规制冷相比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探讨了在船舶制冷空调系统中应用该技术的可能性、发展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船舶操纵模拟器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船舶操纵模拟器研发和应用的相关问题如技术性能标准研究、船舶操纵数学模型研究、示范课程与训练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的介绍、比较和分析,提出加强国际协作,建立船舶操纵模拟器系统新的性能标准,以满足航海教育培训、船员适任评估以及高级航海研究的需要;研究船舶操纵数学模型的标准化,以提高系统的关键技术性能;建立规范的示范课程和训练评估方法,提高模拟器训练的水准.同时,介绍基于互联网的船舶操纵模拟器集成国际合作项目,指出在这个平台上的协作运行有利于填补海事大学间技术和操作水平方面的差距,加强学生与船员间相互了解航海习惯和文化背景、促进沟通与航海英语方面的训练,也有利于扩展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一种涡轮直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热管冷却和冲击冷却对其进行气热耦合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两种冷却方式的效果.通过对叶片的表面温度、中截面的换热系数以及总体冷却效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热管冷却时,叶片尾缘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转捩点附近低温区范围分布更广.在相同的主流条件下,热管冷却能达到甚至超过冲击冷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船舶操纵模拟器技术性能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在调查和分析国内船舶操纵模拟器的需求情况、国际公约规定、国外船舶操纵模拟器的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对我国船舶操纵模拟器技术性能标准进行探讨,确定了标准的基本内容。考虑到船舶操纵模拟器在我国安装和应用的具体情况,将船舶操纵模拟器分为C1~C33个级别,以切合不同层次和类型训练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级别船舶操纵模拟器,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能与设备配置要求。  相似文献   

9.
船舶压载水对保证船舶稳性和航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船舶压载水中带有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也随压载水在全球范围内一起转移 ,污染海洋 ,危害人类。本文对控制船舶压载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传播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用紫外线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案 ,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DSP的船舶主机遥控实时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DSP的船舶主机遥控实时仿真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特征、设计方案和软硬件实现方法;探讨了转速瞬时检测和DSP技术;阐述了DSP在系统信号处理、实时控制中的作用,以及DSP与PC机之间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法。研究成果已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远洋教育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底油气管道的散热问题搭建水平气液两相段塞流换热实验装置。研究冷却液温度4℃条件下无相变冷却过程段塞流的换热特性。实验中采用双平行电导探针、热电偶、热电堆等多种测量手段对冷却条件下段塞流的流动和传热参数进行测量。给出对流换热系数与流动界面分布参数变化规律,表明管道上下壁面由于传热不均存在显著的温差。结果还表明,段塞流对流换热系数受气相表观流速影响较小,流体与下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明显强于与上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2.
在管道较长生产的电缆较重时,为了避免绝缘表面易被擦伤,使用悬垂式硫化管道是最好的方法。从电缆连续运动受力的力学分析入手,推导悬垂式硫化管道的数学模型,并给出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3.
油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时有灾难性事故发生,因此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从而降低损伤的程度是很有必要的。针对现有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技术的现状与不足,对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系统的模糊性、非线性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将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系统的构想,以期找出一种更能反映管道实际风险状况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垂直U型地埋管管群的二维和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 以Fluent作为计算工具,进行系统运行15年的换热耦合计算,得到不同换热条件下的土壤温度变化曲线. 以三维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为对比条件,以拟合优度为参照参数,对二维传热模型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或超大跨度建筑结构的主体一般为空间钢网格结构或索、杆、膜组成的张拉整体结构,这些结构体系均有其自身的设计理论和最佳的合理跨度。除考虑安全第一的因素外,又要做到造价低、施工周期短,是设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以”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进行了开发性研究。对超大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组成及基本要求、节点与支撑架构造、施工方法以及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屋盖设计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论证。在遵循现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将选中的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体系进行缩尺模型试验,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后转化为实际工程,并提出预应力空间钢网格结构新体系的优秀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气膜厚度对反气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加热反气泡内外溶液来加热气膜内气体从而改变气膜厚度。实验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反气泡气膜可以延长其稳定时间,但是当加热反气泡气膜使其厚度超过其稳定存在的阈值时,反气泡的稳定性会急剧下降甚至无法产生反气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对溶液表面张力影响很小,这使得文中实验数据合理化。本文为反气泡稳定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支持,并考虑到气膜厚度为微米级,可为微米级气膜传热提供实验素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边界层理论,建立含CO2的蒸汽在竖直平板表面凝结换热模型。CO2的存在极大恶化了凝结换热性能。在CO2浓度一定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热流密度逐渐增大,凝结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界面温度近乎线性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迅速降低,界面温度逐渐增大。CO2的存在使得凝结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随过冷度的增大,液膜厚度逐渐增加,气膜厚度逐渐减小,但气膜厚度要比液膜厚度大一个数量级;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液膜厚度与气膜厚度均在减小,但气膜热阻与液膜热阻的比值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浓度CO2情况下,气膜热阻成为主导热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回收与利用高温汽车尾气余热的方式得到广泛关注。搭建一套模拟汽车尾气排气的试验系统。通过在尾气通道核心流区域填充不同孔密度的泡沫金属强化传热,研究温差发电器回收汽车尾气余热并将其转换成电能这种方式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