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本《玉篇》中形声结构异体字换用义符是有理据的,缘于造字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机结合。换用方式有三种:一是不同造字角度下的换用;二是同一造字角度下的相似换用,包括义符义近换用、义符所指事物的部分属性相同而换用两类;三是同一造字角度下的相关换用,包括义符所指事物客观上有联系而换用、人们主观上认为某些义符所指事物有联系而换用、以个别代一般三类。  相似文献   

2.
汉字义符的示意作用体现在字义组成单位中。运用现代语义学义素分析法研究汉字义符能够凸显出义符语义,进而分析其作用。义符在字义结构中的关系不同,其所具有的示意效果也就不同。义符的语义也会对它的示意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但它并不只是用表意的方法来记录语言的;因为,在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形声字及一些纯粹借音的假借字。它们是糅合了表音方法而创造的。形声字由表示读音的声符和指示字义类别的义符构成。根据声旁的读音常常可以类推出形声字的读音,例如:“厮、琦、诿、绅”可以从其声旁“斯、奇、委、申”得音。正因汉字的这一特点,我们遇上不会认读的形声字,常依声旁读其音,也就是“认字认半边”。可是,存面对众多的形声字时,我们常发现“认字认半边”形声字只有少数;如果你读“伛偻”为qūlóu,“风流倜傥”为“风流zhōu dǎng”,则诒笑大方。 按理说,声旁应该尽可能精确地表示形  相似文献   

4.
从因果句的表意谈因果倒装句蓝天就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言,总是先有原因再有结果,因此作为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单位之一的复句,在表达事物的因果关系时也就习惯于先因后果地表达。(以“因为A,所以B”为代表。)然而,除了这种由因及果的常规表达方式外,也有由果及因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同一事物,可以入诗,可以入画,可以为文,可以成曲,作者选择的表达手法多种多样。教者在教学时要深入解读,巧妙抓住文本语言运用上的特性,通过比较、对照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效果,感受语言表达的情感、韵律和魅力,抵达文本表意的内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对象,对该字表中包含的“义符 音符”和“音符 记号”的合体字的音符,从数量、分布和表音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由于人的需要相同,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运作机制相同,因而不同语言在对事物的命名上具有相似特征。本文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字所存在着的程度不同但相似的表意特征,为研究语言的共性增添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属性的反映.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类事物或属性与另一类事物或属性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客观事物或属性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形式逻辑不可能去研究它们之间的一切关系,而主要是从事物或属性的质和量两方面去研究这种关系的.事物的质和量,是事物之间的最普遍的关系,是一类事物区别于它类事物的本质点.事物的质在概念中的反映就是概念的内涵,事物的量在概念中的反映就是概念的外延.因此,逻辑学研究概间的关系,就是从内涵和外延,特别是从外延方面去研究的.例如,同一关系就是两个  相似文献   

9.
配合中文本科开设的"现代汉字学"课程,介绍有关传统的"六书"知识,及部首的表意功能,并对新六书和六书的传承关系做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概念逻辑思想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术语把字、词、概念的区别表现出来,反映了许慎对概念的认识;《说文》按部首排字和一系列释词的使用,体现了许慎的类概念和类名与别名的相对关系;《说文》的多种定义方法说明许慎既关注事物的外部特征,注意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又重视事物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语料库研究表明,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桌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词汇系统中的季节词作为人类时大自然认知结果,其词义系统既反映了人类生活中共同的客观世界,又反映出不同语言社团所面对的有细微差别的世界.季节词汇语义场是研究不同语言词义共性和差异的重要语义场,本文拟以汉、英语基本季节词“春”和“spring”为例,借助现代语言研究工具语料库,对二者的语义韵特点及翻译进行比较,以期对季节词的语义韵比较和翻译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从而对词汇搭配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和印欧语系有明显的区别,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表意手段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我们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处所词"这一结构为例,阐述汉语语序对语义表达作用的影响,进而强调语义分析法在对外汉语语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句法分布和语义两个方面解释汉语中双音节名词、形容词加后缀“化”构成动词这种语法现象。第一,对“N/A 化”进行句法分析,指出“N/A 化”具有动词的句法特征,同时又体现了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第二,对“N/A 化”作进一步的语义解释,并指出后缀“化”可以激活“N/A”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最后简单总结“N/A 化”动词数量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不仅是人们日常交往中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众多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修辞手段。文章结合大量的实例详细分析了委婉语的语义特征,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有关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是各种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种表达形式。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历史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委婉语。委婉语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本文从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和语义特征两方面探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揭示英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委婉语反映的不同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新著国语文法》在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描写了汉语语法的个性,发现了不少反映汉语语法特点的事实和规律,并从词法与旬法两个方面对这些事实和规律进行了论述。可以说,《新著国语文法》对汉语语法特质的探索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值得我们重新去对它进行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17.
突显论与语义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在词汇转换上、句式结构安排上还是在词汇扩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角度描写语义变化,需要把基体与侧面等结合起来,找准要突显的部分,也就是射体,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认知语法理论的完善,突显论在语义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学宝库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感染和哺育着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读者,使人常读常新,百看不厌,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保持长久的艺本生命力,就是作品中的意蕴起了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语作为一种第二语言习得,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传统的语言理论和教学法,都重视语言的形式与规则,而忽略了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才是语言中最核心的内容,从意义的角度出发,可以解决以往的语言学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加接近语言的本质。这就为我们对外汉语教学开拓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从汉语的语义出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诸多出版物中频繁出现字母词的语义现象,交际双方口语中也屡次被提及字母词。学界同仁对这一现象展开过多视角的研究。譬如,有的学者认为字母词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词构成要素,对其持积极的肯定态度;也有学者持不赞成该态度,其一致认为字母词无限度大量的滥用,影响了汉语词汇本身的纯洁性。关于字母词语义兼容研究论域、困境与价值存在多重变数和研究的学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