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儿童形象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一直陪伴着中国儿童的成长,影响和激励几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其独特的精神指向和深刻内涵品质感染着无数小读者,成为几代人的榜样力量,是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传承和宝贵的精神遗产。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正确理解“成长本位”之于中国儿童文学与红色儿童形象塑造的意义,平衡文学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在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中,将红色儿童形象置于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中,将塑造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自然融合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创构中,使其精神指向和价值旨归更贴近中国儿童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悲惨世界》提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儿童羸弱问题以儿童形象刻画体现。依据儿童形象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阐述儿童形象塑造对于小说的主题深化、情节发展、感染增强以及主旨论证方面的意义,具体分析了儿童形象里反映的儿童生存、关爱、权益侵害等问题对作品社会性主题的彰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走出传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观,塑造具有个性化、现代化的作品形象并大胆挖掘儿童生活中被忽视的儿童审美心理,有利于创造出更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顽童”是儿童文学文本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顽童是富有游戏精神的儿童,是儿童文学中有别于正统“好孩子”的“另类”人物形象,在顽童的“顽”与“玩”的背后体现了儿童的生命冲动。从梳理了的顽童形象的演变历史可看出,其间顽童形象的变化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儿童观内涵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文学表现的重要题材,文学也促进了神话的有效传播。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群山之巅》塑造了一个使人印象深刻的神话形象安雪儿,她经历了由人人敬畏的神话一夜之间成为平常人的命运巨变,作者塑造这个形象主要探讨了社会日益文明和进步的当下人们传统美好的人性不断丧失的一种现实。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风气的改善,神话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它仍是文学表现所需要的重要题材以及文学创造的思维源泉,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遗产。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加拿大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长短篇小说玛那瓦卡系列为她赢得了世界性声誉。玛那瓦卡系列小说是以女性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她在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视角描写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塑造了一系列强有力的 ,为争取女性独立而进行坚决斗争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作为八九十年代倍受瞩目的女性作家,王安忆从女性这一边缘视角入手,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边缘人形象。我们拟从“都市边缘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号、形象分类及其共性等三个方面对王安忆作品塑造的都市边缘人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家,他的小说执着于童年母题的表达,他描绘的儿童大致分为两类:乡土社会的苦命儿和诗意梦境的宁馨儿。废名将他的童年体验和乡土记忆、将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佛学的研究体会都融汇在儿童形象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创作构思的程序上,作家自始自终不能脱离对形象的塑造。这是由文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如何,最主要是看其中的“典型形象”塑造的是否成功,特别是人物典型是否成功、是否“典型”。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证明,凡是塑造了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的词显示出她多方面的才能,表现了她独创的艺术风格。她善于从寂寞凄清的环境中捕捉自已瞬息万变的心灵花絮,善于把感情作为一种发展、流动的过程来表现和抒发,善于通过咏物来制成象征性形象,重视作品整体形象的塑造,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茅盾在描写重大题材、塑造鲜明时代人物形象的同时,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下一代,最能体现其儿童文学观的是他的三篇儿童小说。这些小说,在选材原则、主题确定、艺术表现、创作目的等方面,与作者已经形成的创作风格,特别是相应时期的作品一脉相承,但也注意到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战争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浸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改变着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思想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众多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和苏联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作家立足战争,分析和反思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塑造了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文学的创作概况,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并总结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塑造了一个猥琐、贪婪、世故、狡黠、令人不齿的“豆腐西施”形象.事实上,“豆腐西施”形象包含了丰富的社会阶层因素,她出身乡镇平民,经济窘迫,饱受艰难时势的折磨,找不到生活的出路,无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样的阶层因素使她在心理上怨毒扭曲、言行上泼辣放肆,喜好占有他人财物,既欺辱排挤比自己更卑微的弱者,又敌视嘲讽生活优于自己的城市居民,由旧时的小家碧玉沦为面目可憎的泼辣老妇.通过塑造这一形象,鲁迅先生生动再现了乡村社会解体、风俗败坏的现实,显露了其乡土写作风格的犀利透彻与真实深刻.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口号,且根据她一生不同的经历,在词中塑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真实地体现了词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15.
电影《大宅门》通过对白文氏这一形象的塑造,更反映了当今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和深层次的男性意识形态。表面上看,白文氏具有很大的权力和自由,其实她所做的一切只不过在不折不扣的执行封建社会的男权秩序。另外,《大宅门》中一些女性的“符号暴力”,是男权制“惯习”的深深漫染所致,无意中成为男权制度的合谋和帮凶。  相似文献   

16.
草明是中国当代文学写工业题材的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文学活动分为东北和北京两个时期,写下了《火车头》、《乘风破浪》和《神州儿女》等重要作品。草明的小说注重塑造高大的主人公形象,注重探讨现代化管理问题,她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一些有关工作、思想和形势的说教,这成为草明作品的一些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中的王太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泼妇形象,吴敬梓一方面刻画了她的“泼”相,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她的不幸,她用撒泼向社会、向礼俗挑战,无奈封建的男权社会最终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作者通过这一人物的塑造,对封建礼俗社会进行了辛辣讽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己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8.
大量关于"儿童"的描写贯穿了麦克尤恩文学创作的始终,其文学作品塑造了经典、丰富的儿童形象。本文试对麦克尤恩的三篇长篇小说《水泥花园》、《时间中孩子》及《赎罪》中儿童在叙述成人世界、观照生命哲学以及展现主题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发现麦克尤恩对于儿童作用的创作是独特的,并且这种创作是和作者自身的经历、社会变迁等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听障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认知能力强,但抽象记忆、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故看人做事往往停留在表面。其生理上的缺陷又造成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普通儿童更多,这对他们自尊心的打击很大,他们往往会形成自卑、自怨自艾、情感淡薄、嫉妒猜疑、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低下等特点。叙事疗法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改写故事”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有动力。教师通过叙事心理治疗可以提升儿童情感的丰富度,让儿童的心理得以成长。儿童通过对故事的描述、改写等,又能促进自身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叙事疗法与聋校的阅读教学形成了共融互助之势。  相似文献   

20.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以处女作《梦珂》的问世步入文坛,又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使文艺界为之震惊.同时,也使她以擅长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而驰誉海内外.但才华横溢的作家却不满足于仅仅描写知识女性.不久,她便以同样的风格和情调,写出了反映工农妇女寻求光明与幸福、逐渐觉醒的第一篇小说——《阿毛姑娘》.此后,丁玲小说的题材进一步扩大,主题也更加升华,陆续写出了《我在霞村的时候》、《杜晚香》等多篇作品.运用她那“细腻而又大胆,生动而又质朴,深刻而又无雕凿之感”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阿毛、贞贞、杜晚香等工农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