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劳动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学习到劳动知识、劳动技能,而且能激发其感知美、想象美、创造美、欣赏美的情趣,以至提高其审美能力呢?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观点与做法。一、激发兴趣感知美兴趣是学生产生动手欲望的原动力,如果缺乏兴趣,就达不到开设劳动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教学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常常出示自制的各式各样的  相似文献   

2.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渗入美学教育,不但给学生以美学熏陶,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审美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就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进行了阐述,通过美学的渗透,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创造美,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3.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是1.教育学生感受美,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力;2.欣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3.创造美,培养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或其他艺术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4.
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把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核心的问题,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为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着力于教学艺术的研究,让课堂充溢创造思维的灵气。那么,应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创造思维呢?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如下几点看法。一、诱发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学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趣。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导向、支撑、激励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而小学教育担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小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教师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教学《磁铁》这一课时,开始教师就拿出一个…  相似文献   

6.
艺术是美的结晶,美的体现,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改造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不断升华,达到完善和谐的境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取得成功,而艺术教育的成功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实践"立美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完美体现,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特征,艺术性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美育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对美的情绪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并就此提出提高体育教学艺术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世纪的一个战略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造思维能力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一、激发认识兴趣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多形式、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由“苦学”变成主动的“乐学”。物理教学中可利用实验、提问、情感…  相似文献   

9.
美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树立高雅审美观的教育。在小学主题班会中渗透美育,其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实现高尚的人格价值,融合真、善、美的统一。主题班会重视美育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鉴别以及欣赏能力,建立追求美、欣赏美以及尝试创造美的观念,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的美在于它深含情感的美,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感的作用.学生是情感教育活动的主体,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挖掘教学的情感因素,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职教体育教学中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不仅对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还要对其加强美学教育,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境、对学生进行审美理想教育,以及校园环境美的创造培养等方面,阐述对高职院校学生加强美育的必要性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作文就能事半功倍。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这是对激发兴趣的精辟阐述。这两位教育家的论述充分地说明了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对于写作文就更应该培养写作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因为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偏重于形象思维,想象正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课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创造一切可能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并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呢?在近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做了几点尝试:1通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我国教育学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科学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对于将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反复问自己:“上第一节科学…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认识和欣赏自然美,发现和创造社会美,理解和欣赏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创造。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那么,怎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就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激发和培养的结果 ,因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内动力 ,所以有人把“兴趣说成是最好的教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意识到了设计…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美学角度入手,对什么是体育教学情境美,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的作用以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效途径,使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形成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结果表明: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建议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致力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  相似文献   

19.
舞蹈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舞蹈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舞蹈教育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纠正,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舞蹈创办的适应性,提高学生舞蹈学习能力。为此,文章结合以往高职舞蹈创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创新、舞蹈基础培养、舞蹈创编理论教学、良好舞蹈创编学习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具体思考高职舞蹈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教学策略,旨在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向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新任务。 美育,是指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