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运用献资料法,探讨了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基本功能训练问题,认为武术运动的技术水平提高以及高难度动作的形成与发展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可忽略基本功训练;切不可急于求成,直接进行武术套路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专项素质、技术训练间歇时间的监控,来反映训练强度,把握合理的训练负荷。方法:8名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分别以60 s、90 s和120 s组间歇完成三组专项素质动作训练,技术训练分别以2 min、4 min组间歇完成三组半套练习,分别以6 min、8 min间歇完成四个整套练习,在运动前、每组/个训练后取耳血测血乳酸,并监控心率。结果:专项素质训练90 s、120 s间歇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与60 s间歇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半套第三组练习后即刻,血乳酸值组间歇2min与4 min差异具显著性(p<0.05);整套第四个练习后即刻,血乳酸值组间歇6 min与8 min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专项素质训练中90 s间歇训练效果较好;半套多组练习,2 min间歇运动强度累积效果好;整套多个练习中6 min间歇对发展运动员耐受高乳酸环境的刺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资料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技术动作教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武术套路的动作技术教学中,适当地采用认知训练手段,可充分发挥学员的认知作用,有利于加深学员对技术的理解,加快动作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浅析武术教学中的想象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武术教学中学生普遍反应套路动作记不住的情况,探索用想象训练辅助武术教学。对想象训练的方法、原则以及在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意念训练对投篮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是反复强化某种条件刺激而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形成中,准确而清晰的意念想象训练十分重要.意念想象训练是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有计划地、反复地想象准确技术动作,而不必实际去做这些动作.其原因是:通过反复意念想象,不断刺激大脑皮质,可帮助学生在技术训练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强化正确的条件反射.在意念想象中做动作,可培养学生对动作技术预见能力和调动神经支配能力.因为每一种实际动作都伴随着一种内心的图象,在计划做某种动作的同时也支配肌肉,并引起相关神经生理反应.在预见动作时,既涉及到时间,也涉及到空间,时空观的建立是动作技术掌握的基础,因而能达到预见动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高校一年级学生的武术课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法、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结合传统教学三种教学方法分别运用到6个教学班中进行两轮试验研究,对教学结果进行互相对比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初学武术时,传统教学法和表象训练教学法均不如表象训练结合传统教学的教学法效果明显。该实验研究为高校体育教师研究如何提高武术初学者熟练掌握动作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意念训练在武术套路教学初期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术套路教学初期,学生首先遇到的是套路中的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繁杂而难以记忆和掌握的问题.针对这一难点,采用意念训练与动作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动作训练与意念训练穿插进行,可使套路记忆速度提高,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就武术套路难度动作训练问题的科学性,适应规则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落点强化练习法对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球技术的训练效果。方法:两个羽毛球专选班的大学生,一个班级为实验组,采用落点强化练习法进行训练,另外一个班级正常训练。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打点准确率和技术动作衔接性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意义:羽毛球应用落点强化练习不仅仅能够提高落点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和动作衔接能力。落点强化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0.
旋风脚720°助跑起跳阶段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项武术比赛的开展,武术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新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规定使得难度动作在套路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武术训练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对难度动作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寻找动作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化训练也势在必行。助跑是完成旋风脚720°动作的准备阶段,好的起跳是成功高质量完成动作的保障。运用文献资料法、立体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优秀武术运动员的旋风脚720°动作的助跑起跳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不同运动员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运动员在助跑起跳阶段的各个运动学参数以及最有利于完成动作的运动状态,为今后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现行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技术教学内容以竞赛套路为主,缺少技击性动作的教学内容,在拳种的武术知识传授上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武术动漫: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了武术动漫化呈现的重要意义。武术动漫化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有利于世人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有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动漫以"新生代"为消费主体、能有效降低"文化折扣"、雅俗共赏等特征有助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挥动漫对于武术传播的优势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公安院校格斗类课程的现状入手,分析武术短兵的技战术特点,认为:把武术“短兵”纳入公安院校格斗类课程能有效地提高民警的持械格斗水平,特别是在没有武器或不允许使用武器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民警自我防护的能力;“短兵”器械格斗训练应以防为护主,动作简单实用,以防身自卫、打击犯罪和控制犯罪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第九届武术学校(馆)散打比赛成年男子组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武术学校整体散打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线上,运动员的拳法、腿法、摔法等使用率和成功率都很低,直接单招攻击成为比赛的常用动作,防守反击、二次及以上组合动作攻防等难度动作在比赛中很少运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廓清长期以来关于武术技击的争议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技击神话、技击乌托邦、技击现实、技击辩护、技击伦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从民国期间的两次“国考”到现代的央视体育频道“武林大会”的技击实践来看,人们对传统武术的技击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倾向,从而无法认识和承认自身;中国武术技击并非一味取巧,也有“什么都要练”的“泛和谐主义”;从文化三层次出发的武术文化分层来看,武术文化的核心从属于中国文化的核心,技击乃是武术技术层面的核心内容,因此,以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来界定与域外武技比较中的“我优他劣”并不合适;人们对技击欲望的无限追逐以及缺乏同步的德性训练,无法成为“有节制的人”,造成了对身体的损害;生存是武术的技击伦理,比试只是手段;囿于自身的想象,人们对待中国武术的技击观念难以超越自身所知,从而无法形“真正的自由意见”;当前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关注武术融合的过程和趋势,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给出一个武术的确凿定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竞技武术规则的不断更新,武术套路演练中往往教练和运动员过分注视对难度动作的追求而忽视对演练技巧的掌握,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对武术套路演练节奏、武术的意识的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价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武术意识的表现、动静结合能力的把握.因此训练中应注意培养和提高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17.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重点对影响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的训练学和非训练学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合理延长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备武学是一门文武兼备的武术文化流派。五十多年来通备武学在全国"武术之乡"武山县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与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当代武术文化现象。但进入21世纪以来,通备武学的传承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通备武学传承后继乏人,武学绝技面临失传,支持武学活动的硬件与软件不足。出现这些问题有通备武学自身传承理念和传承方式方面的原因,也有外部文化政策缺失及商业化冲击等原因。转变保守的传承观念,改进传承的方法和手段,制定通备武学品位制考评制度,因材施教,加强武术协会和政府的沟通,发扬和挖掘通备武学的文化价值,是促进通备武学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到底什么是中国武术?它产生于何时?是如何产生的?此类问题虽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似乎至今并没有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由此导致了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解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武术不仅是现代语境下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因此研究武术的概念,首先应该对中国武术产生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格斗技能可以理解为武术的最初源头,但中国武术直接脱胎的母体则是古代武艺。武术与武艺的最终剥离,大约发生在我国的秦末汉初时期。而作为中国武术的真正形成,则应该是在我国的宋代。  相似文献   

20.
休闲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乐趣,是一种理想的生命状态和行为姿态。这正是美学视野下对休闲时代面临的严肃的命题,而中国武术无论作为一种体育健身项目,还是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都是较为适宜的明智选择,尤其它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具有从媒介、形式到意蕴三个主要方面的突出的审美特性。因此,本文从休闲时代的社会特征入手,全面剖析中国武术休闲美的构成特征,并对新时代重塑中国武术审美形象提出了具体措施。认为:1)加大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健康的休闲理念;2)扩大武术教育覆盖面培养武术休闲审美能力;3)充实武术文化教育内容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感受力;4)举办民族艺术精品博览会展现武术媒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