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法与实地调查法,从绿道空间特性与绿道体育功能、城市建筑环境与城市绿道体育公共设施、绿道体育与建筑环境的互动以及珠三角城市绿道体育典型与设施特性等4个方面论述了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的关系;提出绿道体育建筑应坚持规范性与生态性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从绿道体育建筑的形式与内容、建筑色彩角度分析了绿道体育建筑的符号寓意;为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环境、身体活动以及健康三者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健康中国”“国家治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颁布等背景,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从社会需求、家庭需求、个体健康需求等3个方面解析了城市绿道体育“健康休闲共同体”建构的应然性;并将城市绿道体育健康休闲共同体界定为“城市居民基于身体健康或实现身体健康这一共同需求,以城市绿道体育场域为身体练习公共关系空间,而形成的团体或组织”;最后,对构成这一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公共权威、公共资源、公共场所、公共活动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诠释。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龙岩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低碳休闲理念应用于城市绿道体育产品开发的意义,结合当前龙岩城市绿道体育产品开发的现状,指出城市体育绿道产品开发应该发挥环境优势,打造区域特色产品;重视用户需求,增强产品的针对性;整合资源优势,科学合理搭配产品;注重产品开发,丰富产品类型及功能;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旨在更好发挥城市绿道功能,营造良好休闲环境,提升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了解掌握广东绿道建设与管理现状信息的基础上,对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以及广东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分类与分析;以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相关理论为依据,构建一个以政府、公众、绿道体育营利组织、绿道体育非营利组织、评估监督机构为基本元素,以6对二元互动关系、3个三元互动关系为基本框架的多元网络化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绿道网目前正处于成熟完善的攻坚阶段,汪洋同志强调工作重点是如何打造绿道的“兴奋点”,明确了广东绿道打造旅游、科普、体育和文化四大品牌,体育绿道是珠三角绿道网着力打造的四大品牌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珠三角绿道体育开展的状况,探析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之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广东打造体育绿道品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博弈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的协同问题进行了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道体育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心理因素错综复杂,绿道体育文化各抒己见,绿道网络建设区域分属不同,绿道体育发展存在突出的协同问题,需要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使绿道体育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符合幸福广东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我市不同绿道建设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层和归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绿道体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现有的体育设施有自行车驿站、健身路径、简易球场等,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远足、越野赛、自行车等.拟通过开发场地、交通、文化、参与人群等来整合绿道体育资源,提升绿道价值.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绿道体育对青年低碳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三角绿道体育运动是当下大众喜爱的体育时尚新潮流,表征了“幸福广东”建设时期人们体育活动的方式、工具及其符号.绿道域内青年是绿道体育运动的主要参与群体,又是对绿道体育文化进行主动性内涵理解和意义建构的最活跃的因素.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低碳视角对青年参加绿道体育运动的意义表达进行了粗略探讨,突出了绿道体育创造性的低碳观念影响功能,旨为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三角绿道体育承载着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理想,促进着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珠三角实践科学发展观表现出的体育元素,迅速以其内涵的文化合理性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进行调查研究,旨为珠三角体育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绿道体育发展与居民健身方式转型——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方法,围绕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珠三角6条区域绿道节点上的居民绿道体育运动状况做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绿道体育文化的日益传播,居民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健身方式不断改进,锻炼频度日趋合理,绿道体育消费不断增加,珠三角绿道体育正朝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标杆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育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愈加紧密,探究体育产业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依据赫希曼基准、收入弹性基准、过密环境基准等,体育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需求收入弹性大、绿色低碳等特征,可通过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社会转型、城市生态转型。体育产业促进城市转型的作用体现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转变、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吸纳城市人口就业,促进城市社会转型;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服务、减少碳排放,促进城市生态转型。鉴于此,提出打造区域体育产业集聚、推动体育主导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提供体育有效供给、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整体规划、探索体育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现阶段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及国内外体育发展的经验,探讨未来我国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体育发展做出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群众体育有多种形式,由此产生了城乡均衡论、政府主控论、转型发展论、经济链条论等理论范畴,奠定了实践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群众体育面临着城乡群众体育的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组织群众体育的市场参与机制不足、社区群众体育的运行方略与长效机制缺失、社会组织的文化价值孱弱的问题,需要不断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支配作用,统筹城乡协同发展战略,构建全民化体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之公共性内涵的反思,指出当下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既存在公共性与功能性的矛盾问题,又面临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难题。研究认为,这两大问题均可通过“可供性”理论予以消解,首先,“可供性”思路指导下的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通过营建具备公开性、异质性和共同性等3大公共性核心价值的场所,使得空间的公共性与功能性不再相互抵牾; 其次,通过利用“可供性”的纵深层级划分,将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思路转变为以身体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既保证了市民基本休闲健身需要,又有助于探索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空间,进而消解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瓶颈。研究根据可供性的四层级特征,提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设计理念:①空间的体育可供性分析;②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调研;③建成空间的更新与再设计。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模式的转换,以及参与家庭体育教育群体的社会阶层结构,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教育投入和家庭体育教育理念这两个独特的研究视角来观察我国正处于成型过程中的社会阶层结构,为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我国的体育教育分层在城市家庭中正在悄悄发生。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惯例是通过文化教育的投入来实现其低阶层向高阶层的跃进,而我国当前社会所发生的城市家庭教育事实却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家庭体育教育的投入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所重视,并且在家庭教育投入上,中上阶层比社会底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高级别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培训;在家庭体育教育理念上,中上阶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体育的协作手段来促进子女的社会化和引导子女高尚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