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体育精神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精神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完善、体现人性之崇高,其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形成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体育精神、人文精神、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体育精神、人文精神、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国家体委把体育战线多年来形成的中华体育精神概括为六种:一是为国争光;二是无私奉献;三是科学求实;四是遵纪守法;五是团结友爱;六是顽强拼搏。学校体育活动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必将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谈大学体育中的德育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学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抓住体育的特点,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既能锻炼学生的意识,又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体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起重要作用,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通过采取适当的途径与手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法制观念、创新能力等,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精神融入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基本路径可从构建"修德"与"修体"兼进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营造大学生崇尚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和践行文化自信的校园氛围、编写体现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特质的通识校本教材这三个层面入手,以不断推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文化视野下,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杭州市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意义、概念、特征以及建设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广大师生。杭州市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师生认识积极、需求迫切及理解浅显的体育价值观特征;教师传授知识单一,与学生需求差距大的体育素质特征;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较少、群体性参加运动的体育风气特征。杭州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重塑体育价值观,提升高校体育素质,打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倡导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人手,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及归纳等方法,对体育素养的概念进行解读,厘清体育素养与体育素质、文化素养、健康素养等之间的关系.针对体育素养各构成要素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探讨,指出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主要表现在体育知识缺乏、运动技能低下、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德育模糊、体育精神匮乏等方面.基于此,尝试从构建体育课程评价及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维护学生体育权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分析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旨在为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水平提供可操作化的手段,进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精神的特质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精神是一种校园体育文化现象.通过对高校体育精神的涵义、特性、功能、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从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开展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阐述了对高校体育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的使命:论体育素养及其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素养的内涵解读,结合体育本质分析学生的"三维一体"所指———即在运动技术的学练中同时实现文化传承、体质改善、精神培养三方面推进,点明学校体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阐述运动技术作为一种操作性知识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明确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的核心应以完善运动技术教学,着力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其当然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人文精神是展现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归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为了推动体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受教育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这一现实国情,通过分析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体育精神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切入点:首先,切实做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其次,现代学校体育应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不动摇;再次,现代学校体育应以培养体育精神为出发点;从而,现代学校体育达到培养体育精神与弘扬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奠定其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和<全民健身计划>提出的奋斗目标.本文论述了体育意识的函义和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等.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物理模型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物理模型的建立、分类以及它与学生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如何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新的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建立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措施。文章拟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师的技术教学,从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通过专家访问及对新旧教学评价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得出教学评价应由评价教师的表现逐渐向学生的表现转移;由教学过程向教学效果转移;由单一的技术教学向教书育人转移;由以传授知识、技术为主,向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转移。  相似文献   

17.
体育素养是新时期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重构必然性及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现状的分析,认为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重构是贯彻体育素养培养政策、树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然而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存在体育意识缺乏、体育品德修养较低、体育能力普遍不高、体育个性化发展滞后等问题,因而从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培养、体育品德修养、体育个性化发展等角度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08北京奥运对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是广大师生开展竞技体育、娱乐体育以及休闲体育等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它与奥林匹克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2008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高校体育文化的促进,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促进对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的培养,促进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受竞技为核心的教学结构体系的影响和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在体育系武术教学中,较多地注重武术的专业性,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如何培养胜任学校及武术教学的体育师资是高师体育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通过文献法、实验法、教学经验总结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体育社会心理环境适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构成及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价值,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文章围绕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构成以及学生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二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探讨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