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灞柳风雪”为“关中八景”之一,历来为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折柳赠别之所。关于“灞桥”一名的由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要说“灞桥”,还得先从“灞河”谈起。《水经注》卷19《渭水注》云:灞水“古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水中有桥,谓之霸桥  相似文献   

2.
霸上(又作灞上)作为关东各地出入长安所必经的交通要冲,在历史时期长安附近的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确切位置说者不一,所处交通地位迄今亦未得揭示。拙稿属草之后,适又获读李健超同志《霸上与长安》一文(载《西北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李文否定霸上在白鹿原说,并指出汉唐时期霸上的位置曾有移徙。对此,拙见相同,今略为补证。然李文承袭杨守敬说,仍认为“霸水东西通得霸上之名”,我以为不然。故觉拙稿所论仍有必要。一、《水经注》的矛盾记述  相似文献   

3.
沂水辨     
沂水辨《汉书、地理志》京兆尹南陵县下云:"沂水出蓝田谷,北至灞陵人灞水。灞水亦出蓝田谷,北人渭。"由此可见,沂水是溺水的一条支流,但沂水究竟是现在哪一条河流,诸家所见不一。清赵─清谓沂水即《水经注》中的沪水,亦即泥水,大致指个蓝田以东灞河干流河段;辛...  相似文献   

4.
“灞水”是唐诗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在唐诗中频繁以灞陵、灞上、灞桥、灞浐等词语出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第一表达了离别之情;第二是帝都长安的象征;第三是诗思的所在;第四体现出隐居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水经注》关于霸上的记载共有两段文字,但两段记载却是完全矛盾的。这就为确定霸上的具体位置带来了一定困难。不过,只要仔细分析,这个矛盾仍然是不难解决的。为了便于讨论,这里把《水经注》的两段文字先抄录于下: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今新丰县故城东三里有坂,长二里余,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孟康言在新丰东十七里,无之。盖指县治而言,非谓城也。自新丰故城西至霸城五十里,霸城西十里则霸水,西  相似文献   

6.
社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于乾元二年(759年)秋天辞职携眷西行,到了秦州。在秦州他写下了五律组诗名鸽《秦州杂诗二十首》、《天河》等诗,其中多称说“天河”、“河汉”、“牵牛”等,同天水得名之义完全相合.而且从大体的地域方位上说.也是正确的.可见杜公对牛郎织女传说中“天河”在现实社会中所对应之水.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都有所认识。他后来在夔州时作了五古《牵牛织女》,在“托意君子进身之道.故感牛女故事而赋之”之外.诗中也反映了杜甫在青年男女关系问题上的一些看法。由此,我们也可略窥牛郎织女传说在唐代以后小说、戏曲中沉寂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被更具教化意义的董永的故事所覆代。  相似文献   

7.
死海没有死     
死海没有死,它是活的。这当然不是说,死海真的充满着生命;而是说,死海在变。死海已发生了巨大的地质学变化,这是以往千万年里,甚至以往任何时候都未曾发生过的。死海在约旦和以色列边界上伸展,长达8万5千公里。死海的水面,大约在海平面以下390米。死海海水的含盐度,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在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死海”,就以此得名。它为什么会含有那么多盐呢?这是因为,约旦河含盐河水持续不断地  相似文献   

8.
在讲“根的作用”一课时,我问到:“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有水的瓶子里,如果水少了,就说明根吸收水分了。”另一孩子说:“不行,水还会蒸发。”又站起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水的瓶子里,再放些食用油,在水面处做上记号,如果水少了就证明被根吸收了。”这个设计虽然和书本上的实验方法相同,我还是及时予以肯定。这时又一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取两个同样的瓶子,盛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放入带根的植物,另一个不放。过一段时间,如果放入植物的瓶子里的水…  相似文献   

9.
所谓罪刑法定,就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可见罪刑法定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的唯一的标准,因而它也是世界近现代法制国家制订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作为近现代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罪刑法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所具有的含义也不相同.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罪刑法定”主张的人是中国历史上西晋时期的法学家刘颂.他说:“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就是说,对罪与非罪的判定和刑罚的使用都应当以法律正式条文规定为准,如正文没有规定,可以依照名例律断之.这种主张是很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定罪依刑法分则的条款,如分则没有规定,则依据总则.刘颂还进一步提出“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长河中,古代的诗人们用他们手中的生花妙笔创造出摄人心魂的诗词文化,仅“湿”字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就令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湿”字是一个及物动词,它要求后面带宾语。在诗词创作中,它属于炼字范围,探讨它在古诗词中对意境营造的价值,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古汉语中的“湿”字是一个与审美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字。《说文》上说,“湿”的本义是水名,即“湿水”,“从水显声”。而“显”有“光”之  相似文献   

11.
在讲“根的作用”一课时,我问到:“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有水的瓶子里,如果水少了,就说明根吸收水分了。”另一孩子说:“不行,水还会蒸发。”又站起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水的瓶子里,再放些食用油,在水面处做上记号,如果水少了就证明被根吸收了。”这个设计虽然和书本上的实验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12.
我的梦想     
徐兆 《阅读》2014,(7):44-45
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发奋图强,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非常用功,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神采飞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志愿者。 记得上幼儿园时的一堂课上,老师问我们:"小朋友们,你们长大有什么梦想呀?"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医生,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老师,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解放军保卫国家……老师点到我的名字,问:“徐兆,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认真地说:“当一名志愿者!”  相似文献   

13.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赋”的本义即敛其所有,贡其所有,而不假于外,“赋比兴”、“断章赋诗”与“辞赋”之“赋”皆由此得名。所谓“断章赋诗”乃指一种不假于乐的吟读方式,它不仅不同于“歌”,而且与“诵”相较在与音乐的关系上也是更疏远的。前人常常认为它与音乐的关系较“诵”更密切,甚至完全把它与“歌”混为一谈,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说:“者”字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还列有“语气词‘者’”一项。 这大体代表了语法界的一般说法。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概述的编写科技志概述被置于卷首,它是对志书的总貌,度其量,置之梗概而述之.设置概述的原因在于:“志”(各篇章)中的“横排纵写”,“叙而不议”“寓规律于纪实当中”以及“强调资料性、纪实性和地方性”而带来了“平列”、“孤立”、“分散”,缺乏提纲挚领,揭示规律,张明因果,高瞻远瞩,彰往昭来等不足和缺陷.有了较好的概述,可弥补上述之不足,可使读者通过阅读概述,能在短暂时间内,构成对全志有一个初步的总体概念,对所涉地域的科技  相似文献   

16.
许多初中物理练习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a所示,将装有一定量水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那么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有答案说:“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沸腾。”也有答案说“试管内水温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初中物理练习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a所示,将装有一定量水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那么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有答案说:“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沸腾。”也有答案说“试管内水温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相似文献   

18.
“此其……”句式是古汉语常见的句式之一,学界大都以为“此其”乃代词连用。我们以为这一解释不尽妥善。这里略抒管见,以求教于方家。“此其……”句式中,“此”是个指示代词,这一点无庸置疑。问题主要在于“其”字上。按照“其”的性质,“此其……”式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代词+代词“此其……”全式是一个判断句,“此”是主语,“其”是名词性谓语的定语或者定语的一部分,可译为“他”、“它”、“那”等。如:“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 二、代词+副词“其”表示一种推测语气,译为“恐怕”、“大概”、“也许”等,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相似文献   

19.
水是世间最有灵性的物质,它纯美、柔和、灵秀、欣爽。水的这种灵性、柔性乃致神性一旦与人的管理智慧相结合,就会启迪人的遐思,打通思维的盲区,焕发出一种能量,一种创意,获得一种顿悟,一种醒觉,对管理之道的感悟就是建基于其上的理性唤醒和灵性升发。水是公平明鉴的,覆地,无高低不平;明察,映天光云影。而且“利万物而不争”。容天括地,泽被万物,却从不争名夺利。无怪老子说:“上善若水”,即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管理者应该学习水的品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便是差生也不歧视,真诚的关怀、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要…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它,熟悉它,学好它.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说;“乐此不疲”.我们也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只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无兴趣、兴趣大小.兴趣浓淡,其心理状态与实际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可以说,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