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其意义是深远的,它影响我国全民体育素质,然而,高校体育由于体育教材陈旧、场地设施不足、重文轻武等,影响"终身体育"的实践,本文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学生体育态度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当前高师体育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态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由多方面原因所致。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为了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标准的新要求,高师体育课程教学必须做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体育是由终身教育演化而来,其核心和目标是个体的终身体育学习。建立在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原理与体育运动规律、形成终身体育学习的基本能力、扩大技能储备和建立正确的体育态度、思维方法并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搞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要加大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加大理论指导的同时。要加大实践性环节对终身体育开展的作用。在学习的内容上把个体的,可挖掘的,便于学生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定为终身体育的项目,另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师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应试教育”向“健康教育”转变、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终身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高师新生体育行为及体育态度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法对地方性高师新生学习日和周末体育行为和体育态度对体育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师新生学习日与周末体育行为存在看明显差异,最经常参加的与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有较大的差异,体育运动的计划性和自觉性较差;体育态度中情感和意向因素是影响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对地方性高师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结构体系及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高师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中、小学将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构建了高师体育专业素质教育的结构体系。指出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更好地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阐述了高师体育专业实施素质教育的设想。这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性阶段 ,对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终身体育观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和终身体育制度的形成,但是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不尽人意。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对终身体育观作一梳理,对终身体育观认识上的不足做了说明,指出终身体育观应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强调身、心和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应从三维角度来认识终身体育观;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不是短暂行为,必须在新课改中强化青少年的终身体育观。最后指出我们应在《新课程标淮准》指导下,正确认识终身体育概念,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培养贯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目的形成的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切实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必须建立立体的思维方式,以积极的态度全面实行专项课教学改革,增大体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创造终身体育良好氛围,以达到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教育理念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体育的发展方向与成效。确立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一是宏观理念中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与创意体育;二是中观理念,尊重学生体育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发性,重视体育教育价值,突出教育民主精神;三是微观理念,即教育目标、内容、模式、来源和评价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阶段-两形式”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长期实践与发展,通过时健美操教学改革具体策略的进一步思考与探讨,对健美操教学进行了创新实践。结果表明,该健美操教学创新系统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心理状态的塑造以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角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发展和制约因素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态势需要高水平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运行数十年竞技体育体制的强大惯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既得利益集团转变观念的难度,以及社会力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点理论,试图为这种渐进式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运动的渴望是支配人类所有行为的基本欲望之一,运动是人类的本能。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能的思想是他学说的基石,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迫重复原则”以及对文明及其缺憾的探讨对于我们认识运动是人类的天生本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师范类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我国高校体育课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应严格区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体育课,师范类培养目标与就业性质决定了其体育课具有较非师范类更多、更广的素质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课,有利于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网络调查,了解我国"211工程"高校大学体育网络平台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发现大学体育教学的网络平台建设已经得到大多数"211工程"高校体育部的重视,已有50.93%的"211工程"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已经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网络化教学;但整体来看,"211工程"高校的大学体育网络平台的层次还偏低,刚达到网络辅助教学的水平;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大学体育网络平台的建设还是相对落后的。这可能与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关。建议今后"211工程"高校的大学体育网络平台建设应该向"自主学习型"课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药"健力方"抗运动性疲劳的药效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动物急毒、长毒及抗缺氧能力和疲劳能力实验分析,中药"健力方"安全无毒性,可以提高小鼠抗缺氧能力和疲劳能力,实验组服药后,血红蛋白和睾酮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抗疲劳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运动后疲劳的作用,在体育运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四川省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结果显示:小学各年级每周体育课开课时数达标情况严重不足;小学"挤占"或"挪用"体育课的现象非常严重;课间操活动和"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总体实施情况较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总体趋势相对较好,但是整体执行效果较差。建议: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建设;提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加大阳光体育宣传力度,促进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建立学校体育专项经费,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8.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现行"举国体制"的背景下,高校运用"体教结合"模式办高水平运动队,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重新阐释"体教结合"是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视角变化而变化的内涵基础上,提出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独特理念,并揭示在科学发展观下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学生自豪感等学校建设的实际价值,为培养真正能适应当前社会的竞技型人才,保持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竞技体育与教育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效策略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