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高科技在体育领域中普遍应用的现实分析,发现高科技已经成为深刻影响体育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技术前提的不公平、技术占有优势的不公平和技术占有优势转化的不公平所造成的体育不公平竞争现象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高科技普遍应用对公平竞争精神产生了负效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以体育自信力为研究对象,建构论述逻辑,对中国体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理论自信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的体育道路要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 武术要自我、足球求自由、蹴鞠再发明、乒羽去垄断;体育体制改革重点在市场力量和公 民参与;体育文化自信表现在公平竞争、荣誉荣耀、仪式节日;体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构 建、形塑现代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体育理论重建:让体育成为人民生活方式的核心,寻找 “自下而上”的体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3.
体育公平竞争原则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竞争是体育的灵魂,从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第一,体育公平竞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第二,实事求是是体育公平竞争的基础;第三,要把握体育中技术运用的度,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第四,体育竞争中公平与不公平的斗争是长期的。通过解读,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这一原则,从而促进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视域中的体育自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体育自主创新理应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并形成自己的体系。科技创新视域中的体育自主创新是现实国情决定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突破体育科技封锁的主要措施。要大力加强体育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未来高科技将向体育自主创新不断渗透,体育自主创新的整体水平将不断提高,群众体育自主创新将发挥潜力并日益受到重视。对科技创新视域中的体育自主创新进行探索和研究必将更好地促进体育科技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使体育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各领域乃至各个角落都无法拒绝的引进了高科技,当然体育也不例外,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为人类服务,创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与价值,又能使人性丧失,道德沦丧,以致人类的自我毁灭。高科技在给体育界带来鲜花,掌声和荣誉的同时,也溶入了道德的沦丧与人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6.
体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保持体育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体育环境差、体育人口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体育结构不合理、体育科技水平不高、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体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认为,应抓好体育环境建设;加强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体育市场开发力度;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体育科技运行机制;促进中、西部地区与农村体育的发展;健全体育竞赛的组织实施机制;构建良好的监督评价机制,实现体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及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西方群众体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影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与社区合作;明确职责,加强社区体育管理;加强体育宣传;加快体育指导员培养以及加大科技对健身活动的投入等社区体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重塑体育公平竞争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体育竞赛中重塑体育公平竞争理念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并提出了重塑体育公平竞争理念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摘要:新农村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是保证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新农村体育文化多元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协同发展理论为理论范式,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新农村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问题。研究认为:新农村体育文化是多元化发展结构,其具有共存性、稳定性、共融性等特点;推进体育文化多元结构协同发展必须建立体育多元文化共同目标价值、组织保障及制度约束机制,从而保证新农村体育文化多元化格局有序、持续发展;建立和优化公平竞争平台、大力传承传统和特色体育文化、鼓励和倡导新型时尚体育、融合发展格局等方面是农村体育文化多元结构发展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出发点,从山西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通过对山西省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现象的原因分析,提出实现山西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1)加强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建设和保障工作;(2)以科技促体育,加大对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3)加强对本土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本文从运动员选材、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诊断与评定、运动性疾病和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员的疲劳恢复与营养、运动训练强力手段规范化、竞技运动项目多样化六方面阐述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竞技运动前进创造了机遇和从兴奋剂的使用和竞技运动的主体参与状况两方面揭示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竞技运动前进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章对1997——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年来立项数量和资助力度逐年上升,为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是历年来主要的立项项目。重点项目和自筹基金项目则相对偏少;地处北京的单位立项数为最多,占有较大的地理优势;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经济学、少数民族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概论、体育市场是历年来的研究热点,奥林匹克研究、体育社会学、体育信息学是近三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而西部体育、农村体育、体育法规、社区体育虽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立项数量较少,但确是国家体育关注重点方向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探讨UCP2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对UCP2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分析,并展望UCP2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UCP2在限制活性氧的产生,调节ATP的产量和线粒体的生成,影响突触可塑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UCP2与癫痫、帕金森症、脑缺血和外伤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等发病机制及衰老密切相关。UCP2在体育科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UCP2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运动对脑组织线粒体影响的研究引向深入,为诸多脑疾病的防治、衰老、运动性疲劳、高原低氧训练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等体育院校来说,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关乎学校的发展大计。在顶层设计中需要增强体育科学发展的大局观,一方面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本质,透视体育科学发展的真正内涵,合理把握体育本质反映出来的功利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体育学科系统内部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的认识。另外,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大学精神的引领,要通过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让现代社会大学中过分偏重的工具理性融入博大的人文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次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运动性疲劳与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流变学与运动医学其他领域的不同角度,对血液流变学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政策法规、人力资源、经费投入、成果应用等方面,对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和展望,认为目前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遇到的困境: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的"迷失"、体育科技成果贡献的"偏失"、体育科技人才的"脱层"等,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为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体育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当今世界体育运动包括体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应用性,前沿性和导向性的特点,由此人们可以去探索和认识体育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价值,阐述了体育科学技术的内涵、属性、功能、特点、地位和状况价值,是研究和发展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体育系统的良性循环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保持体育系统的稳定,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从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体育人才与体育人口、体育体制、体育市场开发、体育科技进步和创新等方面探讨与体育系统良性循环的关系,结论认为,体育人才、体育人口是促进体育系统不断进化和跃升的基础;体育体制是系统良性循环的保证;体育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体育市场开发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动力;区域间平衡发展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因此,只有使体育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才能够使我国的体育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国力苶弱,我国一些具有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和革新求变的先进份子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试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变革图强,振兴国力。伴隋着学习西方工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同时,开启了广东近代体育的进程。本文就西方近代体育思想、近代运动项目传入的途径、广东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竟技体育、社会体育组织的兴起和作用的研究,理清了广东近代体育发展的脉络。100多年来广东近代体育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这就是与反帝反封建斗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