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处理量为50 kg/h的中试尺度喷动流化床反应器内加压煤快速热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反应器高度、煤进料口位置等结构参数以及不同压力(0.1、0.3和0.5 MPa)、射流风与流化风比值(0.2、0.3和0.4)和粒径(0~3和0~6 mm)等操作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升高压力,煤与半焦混合程度降低,煤气产率提高;流化风量Qf不变,随射流风量Qs增加,气固流动更剧烈,颗粒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顶部出口颗量增加;增大粒径虽可降低挥发分出口的颗粒量,但不利于煤与半焦混合。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陶瓷型芯的3D打印难题,研究基于图像投影的复杂结构陶瓷型芯光固化成型(mask-image projection stereolithography,MIP-SLA)方法。搭建MIP-SLA工艺系统平台,对陶瓷浆料的制备和打印工艺参数的配置进行研究。分析利用球磨机将光敏树脂和陶瓷颗粒进行混合制备陶瓷浆料时,光敏树脂类型、固相含量、陶瓷颗粒粒径、分散剂含量和球磨时间对陶瓷浆料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配置参数下的打印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确定的最佳打印工艺参数进行打印效果验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对双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空气反应器与燃料反应器内x轴方向径向颗粒浓度分布均因连通结构的影响而具有明显不对称性.改变燃料反应器流化气量,x轴正向近壁面区域颗粒浓度随流化气量的增加迅速减小并在流化气量达到12.5 m3/h后趋于稳定, x轴负向近壁面区域颗粒浓度随流化气量先增大后减小随后再次增大,而z轴正向与负向近壁面区域颗粒浓度随流化气量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外加荷载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接触面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运用PFC2D模拟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围压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平均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法向应力一定、围压逐渐增加时,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分布与法向应力与围压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高温下的线板式静电除尘器进行数值模拟,建立综合考虑温度场、电场、流场和颗粒动力场的多场耦合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计算域进行离散进而求解电场,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气固两相流动。研究温度对于静电除尘器内颗粒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颗粒所受的静电力减小而Saffman升力、布朗力和曳力均增大;曳力随温度的增加速率比静电力变化快,这可能是导致高温下除尘效率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地热砂岩回灌中存在的物理堵塞问题为研究背景,开展微小颗粒在含水多孔介质内运移特性的渗流实验研究。通过圆管中填充玻璃珠构造多孔介质实验段,搭建含微小颗粒流体在多孔介质圆管内的渗流特性实验台。对比研究颗粒直径dp分别为12.96和22.81 μm、多孔介质平均粒径Dp分别为408.9和659.2 μm、含颗粒流体质量浓度在0.3~2.0 g/L范围下,颗粒在多孔介质界面处及内部各段沉积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dp=12.96 μm时,颗粒在多孔介质内部的沉积量远大于在界面处的沉积量;当dp=22.81 μm,流体浓度C<0.3 g/L时二者相差不大;C>0.5 g/L时颗粒在介质内部的沉积量小于界面处沉积量,且二者差值随着流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筛滤"作用产生。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提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3D打印技术在国内高校的推广,该技术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原理,UG_CAD,材料科学,工程实训等机械类课程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效果显著。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应用型高校对3D打印技术在机械类课程改革中应用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未来的应用展望,以更好的推动3D打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新技术,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主流应用技术以及其所依托的关键技术,并概括了3D打印技术目前的发展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颗粒悬浮运动研究一直是多相流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格子Boltzmann(LB)方法是一种天然并行、易于处理复杂边界的介观方法.本文采用LB-EBF方法对三维悬浮颗粒群进行全解析直接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1 152颗粒(1 000数量级)的沉降规律,具体分为3个方面:三维多颗粒沉降速度及统计量分析,三维多颗粒沉降位置及统计量分析,三维多颗粒沉降颗粒流场相互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金刚石颗粒的导热系数对温度和颗粒尺寸的依存关系。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果,采用了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计算了较长时间的热流自相关函数,并得到了导热系数的收敛结果。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颗粒由于尺寸的影响,导热系数低于体材料金刚石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导热系数出现一个峰值,该峰值点的温度小于体材料金刚石出现峰值点的温度;随颗粒尺寸的增大,导热系数增加,我们预测导热系数将在一定的颗粒尺寸时收敛于体材料金刚石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静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内纳米颗粒沉积及荷电的数值模型,耦合流场、电场、颗粒荷电及颗粒运动等子模型,研究ESP内纳米颗粒的运动与荷电特性。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在ESP中的受力方向和大小会随着其运动而不断改变,其沉积效率曲线相较于微米级颗粒,呈现出U型的特征,经证明这是由纳米颗粒所受体积力的主要类型和大小随着粒径不断变化决定的。此外纳米颗粒的荷电机理也会发生变化,荷电量与粒径和喷射浓度的大小紧密相关,直接影响颗粒所受库仑力的同时还会间接影响电晕放电,甚至造成电晕封闭,严重影响颗粒沉积效率。  相似文献   

12.
将典型的粒子滤波算法应用于非线性INS/GPS船用组合导航系统中时,不能解决重要性函数与似然函数的不匹配问题,且当传感器具有较大的漂移误差时,无法根据当前的观测值对粒子状态进行修正。为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典型的粒子滤波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improved particle filter,IPF)算法。根据当前的观测值估计对应的状态误差,并在确定粒子的权值和重采样前对预测的粒子的误差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IPF算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保持很好的滤波精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非吸收椭球形粒子尺度分布的反演问题.对于连续消光谱,得到了尺度分布与消光系数之间一个新的变换关系.对于离散消光谱,给出了基于Gamma分布展开的粒子尺度分布函数的级数表示,其中展开系数可通过求解相应的约束线性方程组来确定.在某种给定的反演精度下,实施积分所需的最短应测量波长与最小可反演粒径成正比.数值试验表明,本文所发展的解析技术是有效的,可容忍消光谱约5%的随机误差.  相似文献   

14.
依托Ansys Fluent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程序建立静电除尘器(ESP)内除尘及活性炭汞吸附的数值模型,多场模型耦合了流场、电场、颗粒吸附、颗粒荷电及颗粒运动等子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静电除尘器内喷射活性炭汞吸附及颗粒收集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活性炭颗粒粒径和ESP内的离子风效应对于除汞除尘效率均有重要影响。活性炭颗粒粒径越小,除汞效率越高,当活性炭粒径为5 μm时,ESP脱汞效率可达89.6%。而离子风的作用对于ESP内两种汞吸附机制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在ESP内悬浮活性炭颗粒对于汞的吸附机制占主导地位,而近壁面汞吸附效率较低,最大除汞效率不超过10%。将汞吸附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活性炭的脱汞率。  相似文献   

15.
借助开源软件OpenFOAM中的离散元方法软球模型,分别模拟5种典型转速下三维滚筒内的碳球颗粒混合过程。分析研究滚筒内颗粒流态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展示不同颗粒流态下的颗粒混合结构特性。借助信息熵和新的混合指数,即差值函数,定量地研究滚筒转速对颗粒混合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就现阶段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肋片具有减小摩擦阻力及增加流动扰动等特点。平板上采用肋片减阻的效果及肋片参数对减阻的影响已相对清晰,而二维翼型上采用加装肋片后减阻效果如何变化还未可知。文章选取二维翼型S825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气动性能计算及性能分析,初步发现翼型的表面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到升、阻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关系。并用该软件计算带肋片的二维翼型的气动性能,与无肋片的翼型气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肋片结构在翼型表面可以产生一定的减阻效果;总阻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差阻力与粘性阻力之和。由于二维翼型上加装了肋片,改变了压差阻力和粘性阻力,继而改变了总阻力的数值,产生了很好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滑轮问题中,绳的张力并没有直接作用在滑轮上。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转动,发现绳的张力是通过转化为摩擦力矩或支承力矩间接起作用的。并且在滑轮的转动中。摩擦力矩总是在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微粒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应用到离散领域,并使算法仍具有较佳的搜索性能,以信息素积累为基础,由离散状态的信息素构成微粒编码,重新构造算法的迭代公式.微粒信息素的变化基于信息素原先的情况、个体历史最优及全局历史最优.以信息素为依据进行离散状态的选择,由此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素的离散PSO算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基于时延约束的最小能耗路由优化问题,能获得较好的路由优化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优良的收敛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