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依据中国、英国两个国家的近20余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变化,以中国、英国两国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研究与分析产生中国和英国两国学校体育现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英国中学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充分体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原则",其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课程的类型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强调向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并在实践操作层次,进行"个别差异化课程"的开发和推广,这一点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伟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02-1103,1109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课程论概念系统"进入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从其他国家课程改革的动向来看,以"课程论概念系统"代替"教学论概念系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我国学校体育实践也正呈现出从"教学论概念系统"到"课程论概念系统"转换的取向."体育课程目标"问题,是体育课程设计、课程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就体育课程目标的内涵、分类、分类意义、分类结构等问题阐述我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自体育课程研究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还是"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为解决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2-1=1"策略的"体质教育论"、"1+1=2"策略的"课课练"、"2-1=2"策略的"运动技术健身论"及"1+X=?"策略的"健康教育论"。上述理论假说在不同年代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缺陷。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增强体质"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重点,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为使中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增强学生体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体质提升三精准"作为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导向;2)开发有效的、有趣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3)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4)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5)强化"学科融合""课内外结合"及"家校结合"。  相似文献   

4.
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图从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功能和目标等内容入手,结合对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的现状调查,初步设计了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的具体实施途径.具体方法是: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正确认识与重视;优化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发挥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总结其发展变化规律,指出存在的不足。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递进性;侧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缺乏一致性,具体目标领域有待扩展。提出对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关注隐性目标;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应成为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补缺;注重高校体育课程的生活化;课程目标应与职业相结合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模式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任何体育课程模式总是为完成特定的体育课程目标而设计的,也可以说体育课程模式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手段。同级同类学校及其课程所处外部环境的多样性、学生发展倾向和发展水平的多样性、课程基本结构具有可转换性这三要素决定了课程模式的多样化特性,又加上体育的学科性质以及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多样化的规定,在当前形势下,仅仅靠单一的体育课程模式是很难达到多种体育教学目标的。因此,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模式是实现多种体育课程目标的必然途径,也是未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从哲学、文化和社会基础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异同,构建了不同的学校体育价值观体系模型。认为:中西方学校体育价值观应取长补短,互通共融;学校体育模式应该是"道德人性为体,智识技能为用",促进"合""和"价值的体育人文与"分""争"形式的体育科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行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设想,结合现代的体育思想,从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及五个领域: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提出了高职院校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并提出了与此目标体系相配套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澳两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在课程目标特色、教学大纲、学科地位、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条件资源等方面的考察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发现中澳中小学体育教育有互为参考与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29-1532
我国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推动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变革,2001年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这场变革的标志和产物.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变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体系的得失,并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构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1.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体育是旨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一项体育事业,在全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的背景下,对高校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切实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探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它赋予了我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紧扣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合作学习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文体育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人文体育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归纳、分析,揭示出当前体育认识中存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性的冲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对立、体育的科学技术与体育文化精神相脱节等问题.认为:人文体育观价值体系的建立,将使人们意识到体育所蕴含的人性意义,并使体育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推动体育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轨道.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需要从人学的高度,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尺度,对人文体育观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体育隐蔽课程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隐蔽课程和终身体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有易接受性,产生效果的长期性,生成效果的持久性,接受过程的愉悦性;终身体育的特点有终身性、自觉性、自主性,从而得出了二者的契合点。指出了体育隐蔽课程对终身体育的作用:(1)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促进终身体育技能的掌握;(3)促进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并提出了发挥体育隐蔽课程作用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路径:(1)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2)提高课程设计的合理性;(3)提高学校管理对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视;(4)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影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这两项内容本身不能摆脱教师本身、体育设施资源与学校行政管理这三方面的束缚。体育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沐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而学校行政管理效率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对制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导因素进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行列中来.通过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认为体育课程资源应该从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方面去划分,更能全面认识体育课程资源,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成功开展的“植入式”健康体育课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运动的参与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借鉴其理论和模式,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中国龙狮文化及高校龙狮运动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校园体育文化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龙狮运动的发展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将起到如下积极影响:(1)促进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3)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4)促进校园体育产业化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深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真正地影响了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值得研究探讨。为了解影响因素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并借鉴关心发展理论,利用研制的因素量表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学校与体育教师对改革的需求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复杂度超过预期;体育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质量有待提高;体育教师对职业与课标的认同度较低;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尚未达到改革要求的水准;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利于改革;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此影响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的主要因素归纳为教师态度、教师能力素质、课改方案、体育文化、学生。在不同的关心发展阶段,五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科学方法和途径,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选项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潜力,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通过挫折教育,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承受力,加强心理健康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对实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