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体育运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增进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引发的案例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这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生团队建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强调和重视体验式教学改革的创新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入学生团队活动能为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平台,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很大的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队建设的研究可以帮助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加深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的体验,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最大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知识技能的形成,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包括着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同步协调发展的结果。树立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的教育观是优化体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通过选择“注重感情投入,注重学生学习;培养与强化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时代需要”等有效途径,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焦虑情绪、学习态度以及两种动机模式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活动程度的高低与这几种非智力因素有显著的相关.如何优化并发展这些非智力因素,文章认为,树立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的教育观是优化体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情景与手段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此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当前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时间难以保证、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体育运动科学知识缺乏、体育活动设施与场地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导致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河南省高校应通过大力宣传阳光体育,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强化终身体育意识等途径入手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96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高师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所了解,但有待加强,情绪与人际交往问题成为高师最关注的问题。应该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以及学校的设备建设等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也属于课程的一种,具有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影响方式的隐蔽性、作用结果的深刻性等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隐性课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体育运动对广东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我国教育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高校应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创造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SYB培训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网络虚拟环境技术走向成熟。本文提出了构建虚拟与现实两种环境共同推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点阐述了虚拟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补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心理健康网络系统,加大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力度,来实现虚实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调查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与人格状况,研究表明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他们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压力,心理适应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综述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已众所周知,但体育对体质健康的报导多局限于身体或生物学方面的变化,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效益研究较少。体质不仅包括体格强壮,还包括心理健康,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和身体效益同样重要。因此,从全民健身角度出发,对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心理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运动调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的内因与外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再造完美体魄;将体育锻炼纳入大学生生活方式之中;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通过适度运动,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等运动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的内因与外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再造完美体魄;将体育锻炼纳入大学生生活方式之中;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通过适度运动,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等运动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从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的表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教育的途径四个方面阐述了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测量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为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理论支撑,体质教育观和技能教育观映射着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心理学则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有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很多,时间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加强时间管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时间压力,提高时间利用率.并且合理统筹学习生活、个人爱好与锻炼身体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实验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应对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缓解时间压力,促进体质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开展尚处在初始阶段的现状,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及21世纪学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了体育之于人的两维原始功能(即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建设功能)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理念,并在此背景下重新就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构建,试图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参考,发挥体育最优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