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现状与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重点对网络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进行了研究。认为互联网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展,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但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网络化传播面临着资金、人才和内容资源的不足等问题。指出,应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网络文化建设,大力培养专门人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数字化工作,构建国家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网络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等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人文三方面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即便在高度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彰显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通过发展电视媒体和网络信息等传播途径、加强项目创新、发挥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政府政策供给与资金投入等,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打造良好的发展与保护氛围。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将媒介生态学理论系统地运用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面的分析。基于当代人“媒介化生存”的社会现实以及传媒的文化影响,对媒介生态学介入相关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学理性分析,进而阐释了媒介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与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范,归根到底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失衡,媒介体育的信息偏向与符号权利表达与体育文化传媒化、同质化现象互构同生,而媒介体育符号消费的市场逻辑导致的体育文化娱乐化和碎片化也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现实表征。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兼顾市场性与公益性,通过实施审慎的自由与文化保护策略,打造多样的文化传播形态与多元的媒介生态位,推动媒介文化传播的本土性与国际性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界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和梳理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处境,文化传承研究中的"反侵略意识",中西方体育文化交融的本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是:当代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有忧患意识,在文献中表达了"反文化侵略"的思维倾向。西方体育文化元素在中国的大地上的普及的实质并不是体育文化的单向扩张,在融入中国文化同时就被注入了传统体育文化"内核",体现了文化平等交融。中国传统体育元素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非常深刻,主要是借助于西方竞技体育"内核"进行繁衍,而民族传统文化"内核"没有随之发扬。总之,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国外体育文化从本质,是一种自然的文化交融,体现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对待体育元素,各取所需,为己所用,构建着中外体育文化的交融与互惠特征。  相似文献   

5.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渊流及演进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和青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分布、民族成份构成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的大背景,从民族传统体育的缘起和发展历程的视角,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法、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式,对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的源流及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以配合本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方位拓展,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向世人全面介绍和推广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传承环境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相关法律政策与广大民众的疏离,传播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意识淡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和改善民族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重铸民众的主体认同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宣传传播途径,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播学视阈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表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生命力,关系到其文化整体的实现;传播影响受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解读,并重塑着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选择。传播生态的改变造成的文化传承结构的失衡、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文化传承功能失位与价值迷茫、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重构,必须明确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强化其社会责任,努力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建构的空间,在加强信息监管的同时,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文化引领功能,努力建构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描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特点。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个人局限性与社会结构公众认识的差距,进一步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为:跳出民族志研究的横向坐标,融入民族史研究的纵向坐标,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播路径和文化交融上的聚焦点;积聚和辐射的均衡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研究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结晶。在国家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需要以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种手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经过各个时期的曲折发展后,又重新找回了自己本位,在当今国家积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形式下,教育、旅游、民俗节日、竞技比赛等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分析等方法,以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生活性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舞蹈文化、灵巧文化的独特特征;粤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规保护,多种形式的教育保护,赛事、旅游形式的保护;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有:家族血缘性传承、收徒拜师性传承、地域民族性传承、学校社区性传承、比赛任务性传承;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理论性研究不够、保护与传承化环境恶化、当地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谈化、传承人濒危后继乏人;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议:加大多种形式的教育投入,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发挥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档案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摩梭传统体育是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摩梭人的传统体育随着母系文化本体的变迁正悄然发生着改变.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摩梭人聚居地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为研究个案,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在摩梭母系文化中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探讨摩梭母系文化的现代变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揭示摩梭人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以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前华文教育的国际化背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分析,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推广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认为,在当前全球华文教育的视角下,以华侨华人为对象的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模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窗口。进一步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机遇、挑战和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对策,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体系进行了探讨."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倡议,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认为在民族传统体育"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思路、服务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国策,致力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的战略定位.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要紧抓"一带一路"国家资源做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渠道"现代化,"传播对象"广泛化.并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家传播的基本路径:首先,要尊重丝路国家文化"实然"存在,这是国际传播的逻辑起点;第二,要确立文化自觉,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合;第三,要构建多元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平台,消减文化误读;第四,要融合体育旅游发展,促进协同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笔者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走访相关专家学者,对于如何在新时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保持其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展示其永恒的魅力与风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研究,笔者得出结论:要通过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手段,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我们只有不拒绝和排斥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扬弃地加以继承和发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民族传统体育和其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就一定能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阐述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目标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自信与不足。为了促进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良性发展,认为:政府主导、教育传播、媒体宣传、赛事营销和旅游开发是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党和政府正在"文化强国"的战略下吹响文化复兴的号角。在此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应该是我国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应该作为政府体育公共职能的重要手段得到强化。具体内容包括推进制度创新,完善与丰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特征,建立体育与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协作与共享机制;突出抓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纵向史学考究与横向整理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强化社会力量的引导与支持,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坚持"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原则,多渠道多元化满足民族大众体育公共文化需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培育与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19.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与学校教育互动的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和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应用文献计量法、实地调查法,以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立足新时代,以“共生理论”为切入点,对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呈现两个特征,即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理论由浅变深,共生效果由差变好。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改造舍本逐末,学段知识设置不合理,应试“绑架”教学,技能“绑架”兴趣,传播“载体”功能弱化现象,这是其“共生”的主要困境。建议:打造民族性和现代性兼容的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构建以赛事为主、课程教学为辅的多元共生模式,凸显文化主体区保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段加固的共生路径。研究明确了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困境和出路,对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引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少林功夫为主体,融合舞蹈和音乐等元素的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借鉴模式,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应以自身项目特征为前提,深入挖掘项目自身的文化内涵,并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找好传统体育文化与市场的契合点,以市场化、产业化为运作模式,才能够做大、做强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