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建华 《职业圈》2010,(13):54-55
老子作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领域的一座丰碑。《道德经》道尽了自然、人生、政治、军事、经济的真谛。尤其是他的“无为而治”思想,2000多年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甚至含垢蒙尘。今天的炎黄子孙不仅要给“无为而治”思想正本清源,而且应当弘扬光大,让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升华为“无为效应”,使其造福华夏,福泽寰宇。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管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许多主张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子思想中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及其以人为本的鲜明特征,同现代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管理思想十分贴近;其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无为而治"对企业文化管理活动的启发,是藉由"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反者道之动"的核心理念,从企业精神、价值观的建立、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环境的维护等层面,掌握管理的本质,由内而外,再造企业文化,促成"以人为本"管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的老子是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观点主要集中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他用"道"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运动变化的规律。道是客观存在的,又是虚无的。"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孕育万物。"反着,道之动。"在老子的思想里,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一分为二的,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的,这种物极必反的微明之理,正是提升个人品质、治理国家的最好修为。"无为"即是道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各种思潮及治国思想极其丰富就其实用与影响而言,主要有三家,即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这三种治国方略不断吸纳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历代传统的治国模式,其发挥了重要的长治久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短短五千字,却意蕴深厚,涵盖丰富的伦理思想: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少私寡欲的修身之道。于自然层面,倡导尊重自然、按需消费;于国家层面,讴歌无为而治,提高执政能力;于个人层面,劝诫少私寡欲,常省自身。深刻理解老子的伦理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值得今人学习与借鉴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它内容丰富,值得令人认真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面世,更清楚地看出老聃对学者、智者是取怀疑、批评乃至某种否定态度的,他主张抑制。这也是他“亡为”思想的一部分。从楚简老子看,愚民思想还没有最后形成,但正在孕育中。到了出自太史儋的帛、今本《老子》1,在继承老聃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不尚贤”,“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使夫智者不敢弗为”,愚民思想配套成形,终于诞生。可见随着楚简《老子》的问世,有必要重写《老子》的愚民反智思想。一 楚简老子抑制智者、学者的思想简本老子首篇首句竟然是“绝智弃辩,民利百倍”,这不是偶然的。竹简出土时尽管已经混乱,…  相似文献   

9.
《老子》中的"无为"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独树一帜的北极星,给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人民都指引了一条新颖而不同的思维之路。他的"无为"不是不为,是通过一系列柔和、不争的途径达到无不为。顺其自然、少私寡欲、谦虚柔和一直以来都是老子想要在这个思想中告诉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我们应该重视它,研究它。让这些大智慧在今天依然能够展示其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环境的变化使得"授权"成为管理的必然,中国百家之祖老子的许多哲学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分析,提出了有效"授权"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研究老子《道德经》,透过老子思想博大精深的神秘外衣,系统分析《道德经》中关于"非语言"功能的精辟论述,集中探析了老子对"非语言"表达方式的重视与推崇,并结合实际阐明老子"非语言"理念对于"非语言社交"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为"是老子对社会尤其统治者提出的愿望甚至要求,在《老子》一书中,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无为"思想提出的依据。首先,"无为"基于老子对最高范畴"道"的理解,涉及"道法自然""道常无为";其次,"动静""强弱""荣辱"等对立转化的辩证思维加强了对"无为"主张的确认;最后,东周社会大变革时代,秩序混乱,老子面对各种纷争,对世人尤其是统治者提出"无为"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一生通过文学创作,探寻俄国社会的未来出路。他一方面主张用人性善的本质去宽恕恶;另一方面反对以武力革命抗恶,主张博爱。仔细研究便会发现,托尔斯泰晚期思想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孔子和老子,对托尔斯泰的影响巨大,这从他前后期的经典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其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4.
老子、庄子的"反"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反向性"思维方法的体现与运用。"反"是"道"最基本的运动特性。它包含了生成、对反、回归的"三"反含义。生成是从无到有,是朴散为器,是文明的器化运作;对反是对立面相互依存和物极必反,是阴阳互动,虚实相生;回归是从有入无,是文明的归藏、归潜、归化,是与道俱化。道的"三"反也是万物的自性有他,是向他而化。在"三"反中,老子更注重方法上的"对反"策略,庄子更注重人性的"回归"主题。从回归主题看,"反"又具有生命死亡、人性回返、回环往复的三重含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女性观近年引起诸多学者重视,因其文多重雌母、阴柔、卑弱而被人视作女性哲学。但老子思想源自男性经验,有将雌母对象化、客体化之嫌,体现的还是男权中心论思想。他赞美的阴性品质也并非以之为贵,在价值观上,老子依然贵阳,以阴为本的女性观其实还是基于男权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老子》第十七章中,宣扬的为政治世之道是"太初"之道。而"太初"之道又可为四个层次,分别是道治天下、德治天下、刑治天下和暴治天下。准确理解"太初"的政治理想,对研究老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08,(5):64-64
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将举行2008年5月20日至21日,由河南省政协、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的"2008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道德经》视野下分析哈代短篇小说《西波利村探险记》中蕴含的老子教育思想,探讨哈代与老子共同的有关世人修身养德的教育思想。研究发现,哈代在小说中塑造了主人公斯蒂夫在探险过程中成长为"唯道是从"的英雄人物,并将"与道同德"的圣人形象具体化为人物"失败者",以体现圣人对世人的引导作用。哈代在这部儿童小说中所表达的道德教育寓意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范蠡作为履践道家哲学思想先驱式的人物,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观思想,将"阴阳"的观念引入天道,这就使老子原始素朴的天道思想有了形而下层面的落实。范蠡以"天道阴阳"思想为指导,在"因""时"两论作为具体实践方法论准则的基础上,强化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认识到矛盾双方对立转化的哲学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商业思维中,最终获得成功。范蠡上承老子,下启黄老,作为推动道家理论学说分化传承的重要人物,其哲学智慧思想值得后世发掘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道教所敬奉的教主,庄子是道家又一重要代表人物,司马迁谓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见《史记·老庄列传》),人们常并称老庄,可见其思想一脉相承。记载老庄学说的《老子》、《庄子》二书为道教重要经典。道家与道教思想,涉及多种学术文化领域,乃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拟从逻辑角度试析老庄有关思想,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