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朋友告诉我一则故事,我看了心都碎了,希望它只是个故事,永远只是个故事:在美国的加州有一个小女孩大约是4岁,她的父亲有一台大卡车,她的父亲非常喜欢那台卡车,总是为那台车做全套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一天,小女孩拿着硬物在他父亲的卡车钣金上划下了无数的刮痕!她的父亲盛怒之下,用铁丝把小女孩的手绑起来,然后吊着小女孩的手,让她站在车库罚站。当父亲想起小女儿在车库罚站时,已经是4  相似文献   

2.
故事一在新泽西,有一位愚钝无比的小男孩,无论老师如何努力地教他,他仍然无法学会从1数到10。无奈之下,老师与同事商量后,决定请他的父亲来学校一趟,好好沟通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竟然如此差劲时,老师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盛怒的父亲立刻把自己的孩子叫了出来,当着老师的面大声呵斥道:"你这么大了,连从1数到10都学不会,将来长大能有什么用?"这个学不会10个数字的孩子眼珠飞快地一转,笑嘻嘻地说:"我可以做一个拳王争霸赛上只需要数到9的裁判。"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布鲁斯·富兰克林。在今天的美国体育界,谁都知道布鲁斯·富兰克林是全美职业拳击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裁判![感悟]其实,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美好特质与潜能。而且有时候,不甘心往往是最好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汪新良 《职业圈》2014,(16):14-14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对父子俩,各背着一袋大米在沙路上行走,父亲因年迈被路边的石头磕绊了一下摔倒,大米淌在了沙路上,儿子急忙将带沙子的大米装进口袋.回到家后,儿媳把大米里的沙子捡了一遍,大米下锅了,儿媳把第一碗米饭盛给父亲,父亲吃了第一口就吃出沙子,父亲很不满意,让儿子又重新捡了一遍沙子,下锅后仍然吃出了沙子.无奈,父亲亲自捡了一遍沙子,结果还是同样吃出了沙子.这则故事足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好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用心做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正"五水共治"开拓浙江发展新境界。那些平凡治水人却不平凡的治水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们。千千万万治水人让钱江两岸、江南水乡再现诗画意境,充满勃勃生机。"沧桑,我真的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帮你找人,具体都是他们做的。"2016年暮春,当我冒雨前往家乡玉环寻找治水的故事,一条微信,让我预感到,迎接我的将是一次艰难的采访。父亲带着我去我小时候常去的河边,他的话让我感动"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这是古志《太平寰宇记》中关于玉环的记载。早在新石器时  相似文献   

5.
仅以此作献给我已故的母亲和所有工作在林业战线的人们。——作者题记飞絮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凶险的午夜,我和大哥睡得正香的时候,父亲从门外跌了进来,声音很大,如爆裂的气球一般。当时屋里一片漆黑,大哥慌乱地点着油灯,只见满身是血的父亲躺在门口。他的脸面如一张白纸一样冰冷而萧杀,我和大哥扑倒在他的身上大哭起来,父亲指了指我,没说出一句话,手指轻轻地划落下去,如一片飘零的秋叶一样苍白无力。他额上微微闪着的光泽有如红与黑交织的梅花,散发出一股陌生的腥味,我不禁伸手触摸,温热的是血,那种腥味顿时弥漫在屋里的各个角落。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浑浊的空气,这种腥气从此跟随我一生一世。门外刮进一丝冷风,灯又灭了。屋内屋外的夜色交融在一起,无边无垠。夜冰凉冰凉,父亲的身体冰凉冰凉,一阵阵寒风向我袭来,大哥用双手抱住我的双肩,也抱住了这夜的恐惧和寂静。兰姨赶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把父亲面孔上的血迹擦洗干净。兰姨揪扯着父亲胸前的衣裳,拼命地嚎叫,她的身体如死蛇一样缠绕在父亲的尸体上,仿佛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把父亲的灵魂从他的身体内彻底挤压出窍。父亲睁着双眼,他所有的牵挂全部凝结在呆滞而灰暗的瞳仁中。夜更深了,夜猫子咕咕咕地嚣叫着,兰姨尖利的哭声如箭一般射...  相似文献   

6.
正如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视讲述中国人的故事。其实百岁老人于友在漫长的新闻生涯中,不仅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而且讲述了许多外国人热爱中国的故事——2016年,新闻界前辈于友先生101虚岁。4月6日下午,北京蓝天白云。我叩开了于老的家门。"欢迎、欢迎!"于老笑容满面,精神矍铄,站在门口迎接我。进门坐下,于老给我沏茶,我连连道谢。于老的女儿递给我一册《走过百年的老爸》。这是早两个月春节期间,于老的子女为父亲一百周岁做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父亲     
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一百句,我也没见父亲进过母亲的房门. 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扳起脸来,掷还了父亲对她全部的爱.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发过一次怨言,也没有看见他掉过一次眼泪.  相似文献   

8.
我父亲汪曾祺的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朝 《文化交流》2005,(1):13-16
说句实话,我来写这么一个题目,实在不够资格。首先,我不懂书画,其次,我也不很懂我父亲。只能说说我眼中的父亲与他的画了。 父亲会画画,喜欢画,这我们早就知道。家里曾有一本莫扎特的歌剧曲谱,是五线谱,谁都不识,不知从哪儿来的。但开本比较大,好像是8开,印刷很精美,封面封底是  相似文献   

9.
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离休以前是不重亲情的,至少在表面上,至 少在我青少年的记忆里。 小时候父亲从来没有抱过我们,这是我们长大成人工作后,母亲在餐桌上当着父亲的面说的。母亲还连声地逼问父亲:“你说你可抱过?你说你可抱过?”那时父亲已经六、七十岁了,他红着脸,支支吾吾地应付着,看上  相似文献   

10.
卡莉 《文化博览》2007,(1):16-18
记得有一天,在教堂,母亲给了我一个小盘子,上面有一条谚语。在我整个童年时期,我将那条谚语摆放在房间的小书桌上,今天还可以把那个盘子拿给你们看。上面写着:“你是什么由上帝的天赋注定,而你成为什么则是你献给上帝的礼物。”这些话至今仍然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个学校与我同  相似文献   

11.
绿色的青春     
《中国报道》1990第9期的封面展示了创刊40周年庆祝的一个场面:几位中国青年围在一位外国读者身旁。那几个年轻人中有我,还有我的同学向红等等,那时我们还在北京广播学院世界语专修班学习。虽然知道自己将来有可能为《中国报道》这本杂志工作,却不曾想到自己的形象会出现在这本杂志的封面上。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令人难以琢磨,也许就是这种缘分,使我们在不经意中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本杂志,而且或许我们的一生都会致力于这绿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在某些温暖的故事中,我感受到悲凉。一位散文家写《爱到深处》回忆父亲。这位父亲15岁"参加革命",留下一辈子"红色烙印",他最满意的就是让儿女们当工人。"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父亲阻止哥哥报考,说工人有一技之长,不管搞什么运动都会有饭吃;不要当知识分子,不管什么运动来了都跑不了。""不要当知识分子",这是一个"革命父亲"对子女的温馨提示,饱含深情又饱含"人生哲理"。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国度,在一个"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的国度,"不要当知识分子"成为一个时代的人生哲言,得有多么沦肌浃髓的肉体兼灵魂的革命,方可达成如此彻底的"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13.
与你无关?     
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与你无关。"这是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一句粗鲁、冷漠的话。也许有些夸大,但我还是要说,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与你有关。我还在念小学时,听到一则难忘的故事:一位富家小姐在车内吃香蕉,发现香蕉腐烂不能吃,使随手扔到车窗外面。某穷人家的孩子经过那里,拾起那香蕉来吃,结果这孩子吃坏了肚子,发烧了。当天晚上。富家小姐父亲的工厂发生火灾,物品全部被烧毁。因为当夜值班的  相似文献   

14.
亚妮 《文化交流》2005,(3):8-13
2004年7月,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约我见一对父子,并要为我讲一个70年以来的传奇故事。这对父子的父亲名叫汪济英,浙江省博物馆的老馆长;儿子叫汪大川,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他们拿出一批年代久远的油画,向我讲述这个油画作者"沙耆"的传奇故事。看了这些油画,不由得让人想起很久以前在我的老家宁波,一个会画画的疯子的种种传说。令我吃惊的是,呈现在我眼前的这个疯子的画,如此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的精到笔触,是如此的富有才气! 据说这是画家完成于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叶的早期作品,存量非常少。算起来,如今沙耆快100岁了,他人在哪里呢?这几十幅画又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5.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故乡地处松嫩平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小村庄依水而居,村东有条沟子,叫东岔沟。东岔沟是流淌在我梦中最清澈的河流。东岔沟的水景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丽的风景。东岔沟位于村东一里左右的地方,它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岔沟。上游有着无数的泉眼,泉眼终年往出冒水,淌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两岸的土地形成斜坡,岔沟经过雨  相似文献   

17.
正骄阳似火的夏天,我们在路上最喜欢得到的是什么?是一棵能为我们遮阳乘凉的大树。暴雨如注抑或是大雪纷飞的时候,在路上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仍然是一棵能为我们遮雨挡雪的大树。栽棵大树好乘凉啊!而这棵大树哪里来?两个途径:一是大自然从天上掉下来,而这棵大树不一定就掉在我们行走的路边上;二是我们在路边亲手栽一棵,这棵大树在路边不会跑,总  相似文献   

18.
有这么一部电影,讲述了二战时一对父子之间的真实故事. 一位善良憨厚、生性乐观的犹太人,被抓进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里.他很爱三岁的儿子,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剧的阴影,他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让孩子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对于父亲来说,这恐怕是一生中最难演的一场戏.一边要面对充满血腥气息的战争环境,一边要尽力用谎言遮掩住真实的残酷,在恐惧焦灼与惴惴不安中,做出的却是最轻松自如的笑容,最幽默滑稽的动作.  相似文献   

19.
祝福白洋淀     
已酉年初秋,多年不遇的溽热困兽似的在北京余威未减,我与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利用赴河北保定参观“侵华日军冀中罪行展览馆”之契机,来到被誉为“北方明珠”的白洋淀……晾一晾被漫长的酷暑烘烤得干辣辣燥腾腾的心胸。确切地说,我这次到白洋淀,既属故地重游,又为了却多年缺憾之旅。曰故地重游,即38年前曾经到过白洋淀,缘由是为了一段短暂的恋情。白洋淀分属于保定市的安新、高阳、雄县、任丘四县县域,总面积达336平方公里。白洋淀是由白洋淀、烧车淀、藻杂淀、捞王淀等百亩以上的99个大小淀泊和3700多条壕沟组合而成,因白洋淀的面积在诸多淀泊中堪称“大哥大”,于是乎便霸气十足地振臂一呼:“浩浩百淀,莫非王淀!”从而,其它淀泊则难以匹敌地俯首称臣,白洋淀就成了百里大淀的总称。我那个恋人的家住于高阳县域白洋淀内的一个村庄,因此方有机会得以与白洋淀零距离地接触。不过,那时的白洋淀,由于华北平原的地下水过度开采,加之连年干旱缺雨,整个大淀彻底干涸。放眼望去,千里堤下,田畴万顷。因时节是在秋后,玉米、高粱和棉花等大田作物都已收割,广袤的地面裸露着贫血样的浑黄。淀中村庄与村庄的道路都是松软的土路,风一吹,尘土飞扬。我们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就像在撒哈拉沙...  相似文献   

20.
家庭生态     
李彭 《生态文化》2012,(5):53-55
谨以下面的故事献给我的朋友们,现实生活中偶有雷同,则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题记王先生的太太在一个国家机关里当干部。其实,王先生本人过去也在机关里当干部。后来赶上经商潮,王先生下海了,也就告别了干部那样的身份。王先生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在家里的地位可是一直没升。儿子在时,他在家里排老三;儿子出国留学了,太太又抱回来一个小狗,他呢,仍然排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