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蒙元帝国奉行平等、宽松的宗教文化政策,信仰自由,各宗教并存。其本质是利用宗教,为我所用,维护蒙元王朝统治。当某一宗教势力过大,不利于统治时,蒙元王朝必定采取打压、分化等手段,不许其坐大,以防尾大不掉。有元一代,萨满教、道教、禅宗的命运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2.
傅铁山(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教务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教区主教):中国是多宗教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信教人数达到一亿多人。宗教问题在中国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教民的信仰自由。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有关条文中体现着尊重和保护的精神。目前全国有天主教堂5000多个,每年约6万人接受洗礼。有些神学院国家给予财政补贴,修缮教堂寺庙所需经费可以向国家申请,国  相似文献   

3.
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阐述的时间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时间观截然不同。他提出了一种理解时间的全新视角,主张从人的内部世界感知时间。而在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由于没有正确的时间观,一生都与时间纠缠不清。本文基于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诠释昆丁的"时间情结",探析昆丁是如何禁锢于"过去",并沦为时间的囚徒。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今文经学解释观的全部精蕴在于一个变字。不管是他的名号论、辞指论等言意观,还是他从变而移的《春秋》解释思想,以及他的经权常变理念和具体的引《诗》活动,都直接孕育并促成了《诗》无达诂这一显赫命题的生成,或者说,《诗》无达诂作为一种解释经验和理解旨趣,本身就是从董氏的今文经学解释观念和阐释实践中提炼而来。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观念"的形成源于新闻报道西方有一句名言:"上帝是按自己的形象造人的。"那么人是否也在用上帝的逻辑在思考上帝呢?我们是一个没有一神教历史的国度。用我们世俗的话来说,就是知己方能知彼、知彼方能真正知己。特别是在一个以新闻作为各国民众彼此在从未谋面的情况下相互认知的媒介时期,知己是知彼的基础,但只有真正知彼,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知己。这就使我们有必要研究国人了解其从未接触过的现实世界的主要途径本身,即新闻。  相似文献   

6.
脾气无用论     
上帝造好人类之后,开始保持沉默。世间似乎没有任何渠道传过来上帝对人的评价。上帝可能不愿意说,也许说不过来,人太多。如果上帝观人之成败并做一小结的话,或许说,人之败不在文化深浅,用功深浅,智力深浅,一半败在自己的脾气上。现代人强调学历,忽略修养。一个人即使念100个大学,学到的也仅仅是工具而非人生,西方王室成员确有念十五个大学的,他们没事干。工具如李逵之板斧,大姑娘之绣花针,是人力人意的巨化细化。工具不是人。  相似文献   

7.
海外汉籍《文镜秘府论》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部文学批评理论专著,尤其因为它保存了国内许多今已散佚的文献而备受关注。但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第一部由外国人编写的汉语诗文写作教材。那么日本人空海为什么要编写《文镜秘府论》呢?笔者认为其编写动机与空海的家世、经历、日本社会对汉语诗文写作教材的强烈需求、为了适应宗教传播的需要而必须重视汉语书面语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生存论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否定观,并在阐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的内在价值,突显其对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否定观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本文认为,生存论能比较客观、具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否定观也在实践层面突显出生存论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的城市广场散步,总觉得有一 双居高临下的眼睛在盯着你,让人惶恐不 安。欧洲的广场大都是“上帝的广场”,它 们都围绕教堂而建,教堂是广场的主角, 上帝是教堂的主角。这样的广场自然都弥 漫着浓郁的宗教氛围,让人觉得上帝他就 在那高高的教堂尖顶之上审视着广场上的 每一  相似文献   

10.
在宗教的整个出现及发展过程中,神话一直处于一个相伴随的位置。宗教神话研究作为宗教人类学的一个方向,在近二十年来有了一定发展,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近二十年对于宗教神话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角度:宗教神话的理论性研究,民族、地域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戏剧、文学作品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文字、翻译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教派视角下的宗教神话,历史学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这六个视角下的宗教神话已经揭开神秘的面纱,但宗教神话还未真正地靠近我们,尚不能够被完全解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事物或现象,它们的存在大大背离了我们习惯上对世界的理解,以我们现有的智慧或科学水平,还无法对其作出恰当合理的解释,它使我们感到难以置信,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物或现象确实存在着。承认未知领域或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对人类心智的贬抑。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对新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乃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讲步的动力。而承认人类知识领域的有限,正是探索与追求新知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事物或现象,它们的存在大大背离了我们习惯上对世界的理解,以我们现有的智慧或科学水平,还无法对其作出恰当合理的解释,它使我们感到难以置信,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物或现象确实存在着。承认未知领域或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对人类心智的贬抑。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对新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乃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讲步的动力。而承认人类知识领域的有限,正是探索与追求新知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吴桂金 《文化学刊》2010,(1):157-161
虽然宗教从本质上讲都源于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灵的崇拜与信仰和在灵魂上对现世生存状态的超脱,但是中西宗教文化却存在巨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宗教具有多元性、以人文本和重视现世生活的特点,而西方宗教却是一元的、上帝至上和强调来世永恒的。反映在社会政治生活上就是在中国教权臣服于政权,而西方教权则是积极主动参与政权。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事物或现象,它们的存在大大背离了我们习惯上对世界的理解,以我们现有的智慧或科学水平,还无法对其作出恰当合理的解释,它使我们感到难以置信,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物或现象确实存在着。承认未知领域或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对人类心智的贬抑。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对新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乃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讲步的动力。而承认人类知识领域的有限,正是探索与追求新知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事物或现象,它们的存在大大背离了我们习惯上对世界的理解,以我们现有的智慧或科学水平,还无法对其作出恰当合理的解释,它使我们感到难以置信,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物或现象确实存在着。承认未知领域或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对人类心智的贬抑。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对新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乃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讲步的动力。而承认人类知识领域的有限,正是探索与追求新知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事物或现象,它们的存在大大背离了我们习惯上对世界的理解,以我们现有的智慧或科学水平,还无法对其作出恰当合理的解释,它使我们感到难以置信,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物或现象确实存在着。承认未知领域或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对人类心智的贬抑。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对新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乃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讲步的动力。而承认人类知识领域的有限,正是探索与追求新知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事物或现象,它们的存在大大背离了我们习惯上对世界的理解,以我们现有的智慧或科学水平,还无法对其作出恰当合理的解释,它使我们感到难以置信,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物或现象确实存在着。承认未知领域或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对人类心智的贬抑。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对新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乃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讲步的动力。而承认人类知识领域的有限,正是探索与追求新知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道教作为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宗教,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而且其宗教典籍也成为研究汉语发展进程的重要语料。《度人经》作为魏晋时期道教古灵宝派的代表作品,其宣扬的教义不仅对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其经文中使用的名物新词,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文化对日本人语言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文化学刊》2010,(6):129-132
民族和文化、宗教和语言等错综复杂地交融在一起。由于日本是天然的四面环海的岛国,因而使日本文化形成了单一性及均质性的特征,这也决定日本人的语言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性。所谓自然性是指日语作为国语自然而然地产生,自然而然地存在。但随着世界的国际化,日语有逐渐被英语取代甚至消亡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词义以及智慧的词语场等视角对智慧作了辨析,同时就古今中外有关智慧的论述,梳理出七种智慧观,即先验论的智慧观、道德论的智慧观、知识论的智慧观、工具论的智慧观、进化论的智慧观、认知论的智慧观、综合论的智慧观等,并分别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