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志斌 《职业圈》2007,(10X):97-98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这一情节的描述,不仅对男女主人公做了正面描写,也集中展现了作品中大多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文章认为曹雪芹成功之处在于借助独特身份的人物,推动情节的展开,逐一展现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谓巧发其中,精于安排,充分展现了曹雪芹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的高妙和传神之笔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
叙事文学既有以描写人物为主的体式,也有以叙述情节为主的体式,情节、人物与叙事中心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是艺术表现的载体,本文将通过对《偃旗息鼓》叙事手法的分析来说明情节在文本生成中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体系庞大、人物众多,但每个人物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透过人物名字可窥见作者人物取名艺术的高超.这里的人物取名不仅与其身份、作为、性格、命运相一致,而且与整个《红楼梦》故事密切相关,甚至是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取名艺术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闪光点,也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罕见的一大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研究中一般很少提及筷箸,更无对其进行专门的探讨。深入研读《红楼梦》之后,即可发现其与筷箸文化密切相关,其对筷箸的所作的描写远胜于明清小说,不仅真实,而且细腻,充分展示了曹雪芹对筷箸的洞察力。本文从这一过去未被人注意的领域切入,分析筷箸的种类以及各种使用场景。筷箸与饮食的密切关系体现出巨富贵族那种与食不厌精相配套的文化需求,反映出贾府的地位和身份。从筷箸文化中充分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与特征,这是《红楼梦》更胜人一筹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包含着丰富的诗学思想。曹雪芹在创作中经常引用前人之诗,也化用许多名家的诗句构建自己的诗学世界。在众多诗人中,尤以杜甫为主。从文中数次出现的对杜诗的化用,以及人物对话中体现的对杜诗的评价推崇等,都能看出杜诗对曹雪芹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块瑰宝,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里,芳官作为一个小人物,却焕发着不一样的光彩。芳官为十二女伶之一,于戏曲表演时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芳官的人物形象和芳官扮演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芳官在戏曲中扮演的人物切入来描绘芳官的人物轮廓,可以让芳官的人物形象更为具体,也可在了解芳官的过程中更加明白《红楼梦》一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涵,沉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容,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物众多,事件繁乱,作者之所以能驾驭自如,游刃有余,除了其高超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则在于其种种严谨的写作策略的使用。通过对作者所想写、文本之展现的分析,结合读者的解读,可以发现,曹雪芹为达到其述祖德、明盛衰、传闺阁、叹宿命、言不朽、显亲历等多重创作目的,是精心设计过多种写作策略的:1.述祖德用的是"以南写北",将真事隐去。2.明盛衰用的是"以北隐南"。3.传闺阁用的是建造大观园。4.叹宿命用的是设计太虚幻境。5.言不朽用的是石头著书。6.显亲历用的是设置通灵玉与贾宝玉。这六种写作策略,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巧心佳构、椽笔运转,而且表达了《红楼梦》深远的思想内涵。可以说,《红楼梦》的写作策略是其经典性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热衷《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此书枝蔓繁多。有人计算过,书中光人物就有三百多号,菜肴有上百样。就连马车也有几十辆之多。书中描绘的生态美景更是让人浮想联翩。赞叹不已,也让人感觉到了曹雪芹那隐隐约约又无所不在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第一部从创作论角度治红的专著《红楼梦魅力探秘》(周思源著)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不是从主题、结构、人物等“是什么样”入手,而是着眼于“为什么写成这样”和“怎样写的”,研究了曹雪芹的创作经验。在消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无尽魅力来自于高浓度;多种结构元素与文以载情的作用;《红楼梦》创造了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主义”;作者如何解决篇幅有限与人物众多、典型生动之间的矛盾,从而使三等人物也经得起一等分析等。著名红学家冯其席为本书题写书名,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林冠夫作序。  相似文献   

11.
焦紫玉 《职业圈》2007,(8X):116-117
《红楼梦》体系庞大、人物众多,但每个人物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透过人物名字可窥见作者人物取名艺术的高超。这里的人物取名不仅与其身份、作为、性格、命运相一致,而且与整个《红楼梦》故事密切相关,甚至是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取名艺术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闪光点,也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罕见的一大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心灵流淌出的泉水,是文学的载体,也是文学表达的一把利器。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大胆采用倒叙的手法,每个章节独立成篇,拥有独立的回忆线索。小说人物复杂多样,神话化、评书化的叙述技巧,使小说原生态的情节中增添了些许情趣。小说的语言犹如精灵一般,穿梭在人物和景物之间,对于人物命运的现实关照贯穿整部小说。  相似文献   

13.
施蛰存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这些灵魂在被赋予传统光辉的同时,更展现了人性欲求与传统道德的冲突与选择。施蛰存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挣扎,更多的是施蛰存在接受多元文化时的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14.
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扛鼎之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其短篇小说《格林威治姑娘》也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小说的主要特点。本文将结合情节、人物、语言,从喜剧形式,悲剧内容、反英雄式的人物、反讽的艺术手法三方面来分析《格林威治姑娘》的黑色幽默及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东方学的历史上,17世纪的德国汉学居于领先地位,当时的法国和英国等国家都尚未有较为深入地汉学研究.本文通过17世纪德国汉学的三个代表性人物,物展现德国17世纪汉学研究的基本成就和特点.这三位汉学家在德国开启了欧洲本土的汉学研究.18世纪后欧洲汉学属于法国,但在17世纪,欧洲汉学的重镇是德国.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无不渗透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们或以饱满的人物角色牵动着观众的心理,或以紧张的情节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或以强烈的色彩刺激着观众的视觉,影视作品实现艺术感染力的方法有很多,本文试从人物、结构、色彩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实现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甜牙》讲述了女间谍塞丽娜的故事,文本中充盈着时政与文学、女间谍与青年作家、善意的欺骗与真挚的爱情等情节,笔者意图站在人性伦理与道德情感角度来分析主人公塞丽娜的一生。小说中改变塞丽娜一生的主要人物分别是塞丽娜母亲、塞丽娜情人托尼·坎宁、甜牙资助对象汤姆·哈雷,笔者拟从这三个人物入手对《甜牙》中人性的伦理道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事戏曲化妆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对戏曲化妆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戏曲的脸谱,古代人物的装扮、造型、有着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风格,用戏曲专用油彩勾画出各种人物脸谱,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又能反映人物的品性。白脸、红脸、花脸、各种谱脸,能体现出人物的忠贞、奸险、善良、丑恶等。脸谱象一幅图解,在叙说着历史人物,也在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用油彩化戏曲妆是中国戏曲的独有的风格,百年历史流传至今。演员们对用油彩化妆一直都存有异议,用油彩  相似文献   

19.
2015年7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破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保持的纪录,成为中国市场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该片取材自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在原著基础上加入新鲜元素,观众透过熟悉的人物和情节感受陌生的惊喜。《西游记》还是国外改编和传播最多的中国古代名著之一,"Monkey King"有很高知名度。日本曾四次将《西游记》改编为连续剧.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是其最成功的一部著作。它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矛盾。剧中人物个性鲜明,通过作者精心推敲编排的对话,使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本文以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中国式面子"的特点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探讨其构建戏剧冲突、树立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达到紧扣作品主题的艺术效果所运用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