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萍 《文化学刊》2012,(3):77-80
随着"科教兴国"的实施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颁布,中国电视科技传播逐步规模化、传播经常化、传播形态多样化、传播方式娱乐化、传播内容生活化、传播意识服务化等现状。为促进电视科技传播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传统音乐对现代社会的建设有着美育和德育的积极作用,音乐的传播则是让这些传统音乐经久不息、源远流长、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是传统音乐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洗涤之后仍然能够传承至今的源动力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当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全社会的传统文化学习的背景,提出有效地传承与传播策略,希望能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音乐传播是由音乐本身的属性决定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生使整个传播行为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更为有效的扩展了它的人文性,从而发挥音乐无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滋生了它的商业性,从而助燃了娱乐经济,成就了音乐产业。与此同时文化工业的大批量复制也为音乐文化传播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吕媛媛  胡光 《文化学刊》2010,(2):140-14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传播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过渡环节、作为科技创新与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就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科技传播机制不够完善、传播过程中功利化倾向严重以及部分传播者和受众科技素养较低等原因的存在,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伪科学现象。这些伪科学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科技传播作用的发挥,必须加以消除。本文就是在这个原则之下,从科技传播的产生环节、传播环节以及接受环节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伪科学现象存在的原因,以求达到净化科技传播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日本科技在短短几十年中获得飞跃性发展,同时成功建立并向世界输出了科技强国的形象。本文对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史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其科技领域的大事件,归纳出日本借助高频媒介事件、采用多主体传播路径、活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对外传播其科技形象,最后为中国传播科技形象、讲好科技故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音乐技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为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它颠覆了传统音乐技术的统治地位,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科学技术进步与音乐艺术衰退的历时性分析的视角,管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技术进步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生存问题,指出这既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也是传统音乐文化面对科学技术现代化消极盲从,丧失了音乐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徐娜  屈晓静  骆静静 《职业圈》2012,(23):103-103
一、科技创新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也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一百多年来,人类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造纸术和印刷术不断改进,形成了科技运用与文化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电影、电视、广播等多元化文化传播途径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文化产业的萌芽。而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诞生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让文化产业成为融合多种技术群因子的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难以划清战场的边界.文章对传播技术在未来军事领域的应用假以推敲,为传统的舆论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新兴科技应用的涌现使国际国内传媒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日趋普遍,传播形态更加丰富,迫使传媒业纷纷变革生产组织与传播方式。新华网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新闻信息集成服务,推进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多媒体业态等战略转型,打造提供个性化、对象化、专业化新闻信息集成服务的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文明向数智文明形态演进。人工智能将成为数智文明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深刻变革生产关系,成为未来新型文明形态的新传播主体、场景和范式。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制潜移默化展现中国观,形塑世界观。因此,增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引领数智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传播。  相似文献   

11.
周均 《对外大传播》2014,(12):35-37
正所谓"软传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所讲,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像从未进行过一样,最好的宣传要让被宣传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由"硬"至"软":军队形象国际传播的转型趋势1.大道之行:新媒体语境提供了发挥空间在传统媒体语境下,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做后盾的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信息传播主体,而传播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被动地成为信息传播的弱势群  相似文献   

12.
随着5G引领的先进技术综合应用和商用的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国际传播也呈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发展趋势。全球网络传播环境、参与主体、信息采集方式、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形态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5G时代的全球传播应结合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特点,调整传播思路,积极应用“5G+”技术,加强各国间技术信任,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传媒技术环境下,创新国际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展新型国际传播,从而更快速、更全面地实现我国国际传播全媒体发展,布局全媒体传播蓝图,更好地塑造“全球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出现最大的贡献就是颠覆了传统,改变了大众传播概念,造成了传播形式的根本转变,达到了一个传统媒体不可到达的高度.即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个别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文章旨在分析自媒体传播形态对大众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璐 《职业圈》2008,(17):110-111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难以划清战场的边界。文章对传播技术在未来军事领域的应用假以推敲,为传统的舆论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对于媒体融合问题的探讨呈现出多频次、高规格的趋势,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而言,在这一趋势下,如何利用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完成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历史任务,掌握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变化(一)媒体业的发展趋势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再到如今的网络传播,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传播方式的一次次飞跃。网络传播时代,新技术不断催生出新的媒体形态,带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对于这些深刻变化的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充分体现在对外传播研究成果之中。纵观2012年的中国对外传播研究可以发现,在对外传播技术背景方面,从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到微博外交兴起均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对外传播的国家导向方面,国家重点在于统筹两个大局和创新传播机制;在对外传播的核心主题方面,主要侧重透视国家形象的他塑、自塑困境,以国家形象研究、外交传播研究、军事对外传播研究、边疆对外传播研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为重点,确立立体的对外传播研究架构;在对外传播的媒介形态方面,注重建构多元传播主体,准确传递中国影像;在对外传播理论维度,则注重贯通历史现实,重视实践前沿的发展。未来,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还将不断进行深入、系统的对外传播研究,以满足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科学、创新的对外传播理论的迫切需求,并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支持。  相似文献   

17.
信息社会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信息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应用与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宏观格局和微观变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对外传播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值得关注与探索。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对传播内容、渠道和对象进行模式创新,推进对外传播从移动化、社交化到智能化、数据化的变革,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传播内容的生产、分发和交互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用户使用体验,不断开辟国际传播的新形式、新手段、新领域。同时,还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整合国内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成果,构建具有传播闭环特征、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对外传播体系,从而持续有效、与时俱进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广州市音乐文化产业呈现出自媒体营销模式和高科技应用模式的特点。自媒体营销模式包括宣传模式、销售模式和内容制作模式,具有交互性强、传播迅速、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高科技应用模式包括流媒体模式、虚拟影像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人工智能模式的“AI算法”使音乐作品的创作效率提高,并符合市场需求。虚拟影像技术丰富了舞台美学设计,创新了线上音乐演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流媒体应用工具功能更具综合性,使用更方便更人性化。该文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州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保障广州音乐文化产业的多元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数字媒介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成为全球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机遇和可能。在技术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在底层架构、算法机制和界面形态三个维度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具有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等作用。在以“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为核心环节的文化传播模型中,可供性的“多元可能性”特点和用户关系网络、技术感知等因素,对我国媒体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可供性开展文化传播的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在技术赋能下,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情感联系为纽带,制定和优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地区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加强,面向区外的民族文化传播、交流逐渐成为自治区形象传播和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的发展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状况基础上,尝试探讨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和策略。现状与问题1.资源开发不足内蒙古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