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葛莱仪(Bonnie S.Glaser),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弗里曼中国研究客座教授。她从波士顿大学取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后,获得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国际经济学和中国学硕士学位。2003年开始加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国际安全项目,为美国政府就东亚问题提供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外书情     
《对外大传播》2014,(4):64-64
作者戴维·兰普顿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系主任,同时兼任尼克松中心中国研究项目主任,从事中国问题研究近40年,被称为当今美国最权威的“中国通”。代表著有《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同床异梦:处理1989至2000年中美之外交》、《后毛时代的中国决策》等。  相似文献   

3.
白鲁恂(LucianW.eye,1921年10月21日-2008年9月5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一生致力于政治学研究,是国外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山西汾州,父母是在华传教士。从小在中国长大,后回美国,就读于著名的卡勒顿学院(CarletonCollege),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任职。  相似文献   

4.
乔纳森·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年方28岁,现任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在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获得有关亚洲地区安全的博士学位,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和欧盟的幕僚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5.
凯利·布朗(Kerry Brown),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研究项目主任,欧洲中国研究及建议网络项目负责人,知名的中国问题和中国共产党问题研究专家。他曾在剑桥大学和利兹大学求学,在日本、澳大利亚、东帝汶和中国等地工作,后又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2000年至2003年任英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2003年至2005年任英国外交部印尼东帝汶处处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西方智库加强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我国外宣媒体也应该提高与西方思想库打交道的能力,有鉴别地利用外国思想库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回应其在国际上对中国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1,(2):184-184
李雪涛在《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撰文指出,在当代中国,有很多现象表面来看是中国与西方的问题,实则是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换言之,许多看似地域上的不同,实际是时间上的错位。因此。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顺利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未来中国文化的形态,应当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8.
何晓坚 《文化学刊》2008,(2):170-173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会史复兴以来,相关研究硕果累累。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在琳琅满目的研究成果中,有大量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流民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早在上世纪末,"盲流"冲击波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农民工问题依然是社会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郑永年 《对外大传播》2011,(2):17-20,26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中国学的发展不可谓不怏。这些年,西方各国无论是企业界、政策界,还是学术界越来越注重对中国的研究。一些传统上只侧重于汉学研究的机构和组织也开始强调当代中国的研究,尤其是与政策相关的研究。对传统汉学来说,学者们感兴趣的是中国的文明、历史、诗歌和语言等等。  相似文献   

10.
易明(Elizabeth C.Economy),现任C.V.斯塔尔高级研究员和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亚洲研究主任,同时兼任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董事会委员,及全美美中关系委员会委员。她拥有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和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最初在斯沃斯莫尔学院开始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11.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6):62-62
《中国的威胁?》 魏柳南(Lionel Vairon),法国汉学家、前资深东南亚和中东事务外交官,曾在柬埔寨、泰国和伊拉克等地担任外交官17年,并曾任法国国防部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作为西方新一代汉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真正地接触了中国的风土人情,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吸引。他展现了一个真实、充满活力而引人深思的中国形象,颠覆了西方传统的中国观,他反对“中国威胁论”的论调,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近年我国已顺利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台湾与祖国的统一问题尚待解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台湾与祖国待统一而一时尚未统一的时期里,涉台新闻必定是新闻报道中很经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09,(2):61-61
托马斯·海贝勒(Thomas Heberer),德国著名政治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现任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东亚研究所所长。海贝勒曾在德国法兰克福、哥廷根和海德堡学习人类学、汉学和政治学专业。1977年获得不莱梅大学博士学位后,他来到中国,在北京周报社德文编辑部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外界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报道与中国媒体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媒体往往是“大事件”型报道,因事而动,事毕则息,致使大多数时间里,外媒始终把握着中国民族问题常态报道的频率。 事件性报道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魏柳南(Lionel Vairon),法国汉学家、前资深东南亚和中东事务外交官,西方新一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2009年出版《中国的威胁?》一书,因对“中国威胁论”大胆地说“NO”在欧美政坛引起震撼。其夫人许丽凤(Nicole VAIRON-KHAO)从事跨文化咨询工作。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记者与来访的魏柳南夫妇进行了一次对谈。中国驻圣旦尼(法国留尼汪)总领馆总领事张国斌担任翻译并参加了对谈。  相似文献   

16.
民族志方法和国家与社会理论在人类学的中国研究中影响深远,但它们将地方空间化的理论倾向,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地方这个基本概念缺乏足够的理论关注。凯西的地方研究对于审视上述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并有助于激发新的问题意识和人类学中国研究的理论拓展。  相似文献   

17.
姚瑶 《对外大传播》2010,(11):62-62
当今美国众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中,戴维·蓝普顿(David Lampton)是极富盛名的一位。生于1946年的戴维·蓝普顿,取得了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保罗·H·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中国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了相当程度上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极为复杂的历史变迁一样,现代中国学术也展现着它自身极为繁复和多面的理论意涵和表现样态。反思和推进中国学术,需要我们将其嵌入到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结构和世界结构中去理解和建构,强化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提升中国学术回应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的能力,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为此,本刊特将《隙望东方周刊》2008年第50期(12月11日出版)记者黄琳对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邓正来教授的访谈作了摘编,供对外传播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参考和借鉴。该文原题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到了临界时刻》,现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政体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古德曼是世界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现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曾经任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学术主任、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悉尼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等职。曾出版多部中国研究专著,如《邓小平政治评传》《中国的新富阶层:未来统治者,当下的生活》等。作者认为,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改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经济的高  相似文献   

20.
海外书情     
《对外大传播》2013,(10):64
《中国的中产阶层:身份与行为》Middle Class China:Identity and Behavior陈明璐、大卫·古德曼著美国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该书是系列专题文章的汇编。作者陈明璐是悉尼大学政府及国际关系系、中国研究中心讲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政治学及比较政治学,著有《女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女人与企业》。大卫·古德曼是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际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