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与苏轼归田情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陶渊明与苏轼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两人在面对仕与隐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时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归田"问题上两人不同的情怀.陶渊明与苏轼虽都在言"归"、写"归",但"归心"却迥然相异."归"之于陶渊明,是一种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绝不动摇的人生选择,是回归心灵、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生命完成的方式;而"归"之于苏轼,是对复杂多变的人生的多种探索方式之一,"归"是解脱,也是挣扎和寻求,却终究不是其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两人在"归田"问题上的不同情怀,也反映到他们各自的诗文创作中,特别是苏轼的和陶诗,呈现出与陶诗不同的风格和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2.
陶诗主题的创新袁行霈在东晋和(南朝)宋之间,诗歌艺术有一个重大的转折,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人的诗歌分别属于前后两个时期。陶渊明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可以说是魏晋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开出追求声色的一条新路,而成为南朝诗歌的开创者。就陶诗的语言艺术而言,...  相似文献   

3.
储光羲是山水田园诗派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擅长五言诗,作品大都描写恬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村场景,内容也丰富多样,总体表现出一种闲适情调。他的诗歌多以平正质朴、冲淡平和见长,于平淡中表达田园生活的闲逸格调。"质"是储光羲作品的主要特征,他受陶渊明影响较深,可以说是承继了陶氏的风格又有所突破。在他的诗中,"质"的美学范围有所宽化,诗歌内容、体裁以及语言都有所发展,因此,从"质"的角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储光羲的整体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桃花源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张《游仙窟》、顾况《仙游记》、《莽墟赋》也是类似作品 ,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关怀视野是不同的。顾况《仙游记》、《莽墟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理想社会期望的历史回归 ,表现了作者社会关怀的广阔性 ;而张的《游仙窟》则纯粹是文士对诗酒风流的追慕和向往 ,其关注点在个体生活。顾况是对张的超越和向陶渊明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唐音》的选注批点者、版本、体例、内容、价值和影响作了全面考论。认为元末杨士弘编选的《唐音》是宗唐派的早期选诗范本。它以体裁分类,选出各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很能反映出唐诗总体艺术成就,并开启了唐诗四分法。明代张震的注释多有可采之处。顾从意蕴、章法、语言、音律多角度作出言简意恰的评点,对相同题材的诗作以及不同诗体艺术特点的比较论述,也不乏精彩见解。总之,《唐音》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对于唐诗的研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五言诗复译活动频繁,其间中外复译者自觉地履行"译者隐身"的本分,本能地适应陶渊明五言诗色彩词的原貌;自发地践行"译有所为"的职责,能动地选译并结缔陶渊明五言诗色彩词翻译互鉴的生态环境。由复译聚集而成的翻译副文本场内,陶渊明五言诗复译者聚焦色彩翻译的稳定性,持续地开发目的读者的阅读视域及印记空间,促进翻译传播。  相似文献   

7.
"悠然见南山"确实是在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保成<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一文认为,陶渊明诗中的"南山"指的是终南山,是暗用"南山四皓"亦即"商山四皓"的典故,从而论证陶渊明有着"四皓"情结.本文对康文认为"南山"指终南山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南山"实指庐山,康文以"南山"为终南山,且暗用"四皓"典故,不但不能支持他的观点,反而影响其文章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骚体抒情诗"包括收录于王逸《楚辞章句》中汉人模拟楚辞的作品和汉人以"赋"命名的骚体作品,这些作品是汉代文人的个体抒情诗,本文的内容,就是要对汉代骚体抒情诗的时代主题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由此来解剖汉代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田园与诗意生活的代言人,是门阀士族外的寒门之士、清雅自然的隐德之士、情感世界的抱朴之士。在世风浇漓的从仕之旅中,他发现桃花源,又不断寻找着。对于他来说,世界再大,心安是家。他的诗歌及背后的故事虽历经千年,却依然扣人心弦。本文从陶渊明一生中的诸多层面,窥探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探寻千年桃花源的"安心"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件自迩集》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汉学家威妥玛针对在华外交官学习汉语书面语而编撰的著名国际汉语教材。美国加州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还保存着《文件自迩集》及其注释,研究该书的编撰目的、版本、体例、内容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探明西方人对晚清"文件体"书面语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铭是一位新锐小说家和影视编剧,其创作在全国很有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两种主要内容:对纯净自然与人性本真的寻觅;对假恶丑的几近本能的仇视,显现出"刑天舞干戚"的战斗风姿。作品既关注人对诗意栖居的追求,又着意诗性意象的营造,以使文本包蕴十分复杂的社会内容与情感世界。他的社会批评似乎得到鲁迅的神传,甚至形成了杂文体小说样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有关招贴设计的一些基础内容,并对招贴设计比赛"基尔周"的历届作品进行分析,对招贴设计中中国招贴设计的进程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红高粱家族》中的"我"是上帝视角,即零聚焦叙述。"我"提供叙述背景声音,历史内容由"我"推动发展,文本内容与叙述视角并非全部由叙述者完成,而是由故事情节和文本内容之外的内聚焦叙述者"我父亲"回忆往昔,将零聚焦叙述者"我"的经历与被叙述者"我爷爷""我奶奶"的光辉历史融合在一起,建构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对于《红高粱家族》叙述视角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叙述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清"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本义是指水清,之后其含义逐渐复杂、丰富,逐渐体现在哲学、人、美学三方面。"清"含义发生变化主要是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文因素主要表现在道家、儒家、佛禅三方面。笔者首先论述"清"的含义,并进一步论述"清"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禅思想的关系,以期为理解"清"含义的丰富性及其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铸剑》和莫言的《月光斩》都是令人百看不厌的绝妙之作,它们堪称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雌雄双剑。鲁迅所发现的陶渊明的精神境界与智慧,特别是对世事的清醒和不屈的战斗精神,通过鲁迅的阐释和他的《铸剑》等作品传承了下来,又富有创造性和时代性地转换、传递在莫言的《月光斩》等作品中。《铸剑》里王的脑袋被割下,最终在沸鼎中与眉间尺、黑衣人的头骨相混。这暗示出王与普通人之间没有什么天生的贵贱之别;《月光斩》最后是对整个故事的真实性的颠覆、置疑,暗示的是对现实中揭露与惩治腐败之可能性的忧虑。《月光斩》的战斗精神更显出现实的苍凉。  相似文献   

16.
南宋俞庭椿作《周礼复古编》为周礼学史上集前人"《冬官》不亡"理论之大成,开"《冬官》补亡"之风气的开拓性著作,在宋代思想史、文化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书内容虽深为清以后人诟病,但其合理性与对元明两代的《周礼》思想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故其得失值得我们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7.
详细讲述曾老的人生经历、作品主题、作品内容,从多方面挖掘分析曾老的人生态度与绘画作品之间的联系,以及她的个人成长经历对她的生活态度的影响,还有从绘画作品中能看出的曾老对于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东晋门阀政治有着"皇帝垂拱,士族当权"的特点,这种政治环境对东晋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诸如诗歌此类的文学创作形式是某个时代盛行某种文化的"证据"。本文旨在以东晋门阀政治下兴起的兰亭诗、玄言诗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为佐证,探究东晋的门阀政治对山水审美文化、玄学及庶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路"的意象,这既有历史传承性,又体现了屈原作品的自身特点。本文将屈原中的"路"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分析了屈原作品中"路"的表层系统和内层系统,并进而从"路"切入屈原,从抗争与守贞、彷徨与超越、失落与企盼三个方面剖析屈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礼仪与文体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因"礼仪"而产生的"文体"。此种文体的类别众多,是中国文学的特色之一。此种文体既因礼仪而产生,则会受到该礼仪之性质和气氛的制约,容易形成固定的形式与内容,不易彰显文学趣味;但若有大文豪突破固定形式与内容,亦能创造出杰出作品。唯一当该礼仪在社会上衰亡,其相应产生之文体亦必随之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