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古今关系问题 ,已经做了许多文章。本人也曾发表过《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一文 (见《东方丛刊》0 2年 1期 ) ,正面阐述了我的见解。尽管仍有不同意见 (很正常 ) ,但经过讨论 ,中国文论中古今关系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答案 ,那就是在古今对话的基础上 ,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或进行现代阐释 ,从而凸显中国现代文论的民族个性。基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实践正在展开 ,也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读到了今年《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胡明先生和郭英德先生的文章 ,对 …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渊源”系列著作陆续和大家见面了,作为“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它们严格地遵循了文化诗学的研究路数。这套丛书是北师大文艺学中心多年来所抱持的文化诗学理想的一次认真实践。文化诗学有它在学理上和现实上的依据。古代文论话语是知识、意义和价值的结合体。这个性质决定了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立场,前者重在知识的清理和发掘,并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后者重在意义的阐发,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本来这两种立场不分轩轾,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但毋庸讳言,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古代文论的…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知音》篇与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构成了跨时空的呼应,它们既有相通之处,又不尽相同,其中对读者的重视是中西文论对话的契合点。在反观和对照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梳理和发掘中国古代的接受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应对西方学术话语和现代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过程中,迫切需要传统文论、美学精神的支持。传统文论、美学资源有效地参与当代中国文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建构,关键点在于对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之发现与重视,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是我们永远无法割断、不应忘记的文化"乡愁"。因而,在当下的传统文论研究之中,充分尊重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文史哲合一的学术传统,在重新认识传统文论"原初性"事实本体与"整体性"真实面目的基础上,以当代眼光、大文论观、国学视野和文化通识意识对传统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与"当代选择",发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性"价值和可能的理论生长点,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观念与儒家文学思想精华之会通,便成为当代中国文论实现文化身份认同和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重建民族美学自信过程中的一个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中国文学理论 ,2 0世纪“经过了六七十年的冷遇后 ,在 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就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90年代 ,传统文化似乎迎来又一届‘青春’。”① 自 1 996年西安的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研讨会开过之后 ,赞同与反对的声音都出现不少 ,就我耳闻目见所及 ,怀疑或反对的声音里 ,提出不少古代文论向现代转换的难题 ,确是值得深入思考 ;但有一个声音 ,使我很惊讶 :在我看来 ,“现代转换”也好 ,“失语”也好 ,都是一种漠视传统的“无根心态”的表述 ,是一种崇拜西学的“殖民心态”的显露。②若依此反推 ,让“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继续被“冷遇…  相似文献   

6.
范畴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实现了方法论意义上的自觉,并且带动了当时的研究,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深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整个学术和思想文化语境的变迁,范畴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质疑,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阐释向度的单一,尤其是一味地采取"以西解中"的诠释方法,从通行的文学概论教科书的概念和定义出发,寻找传统文论中的某一范畴进行一番内涵阐述,而最终的结果则难免将传统文论范畴作为西方文论的一个注脚,以印证西方文论之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10,(4):59-60
《对话美国》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中美两国民间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的书,作者分别是美国人欧亚伦和中国人山奇。两个草根人物之间的对话触及到两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媒体没讲过的美国”到“中美两国之异同”,再从“金融危机:需要中美共同面对”到“中美需要更多的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8.
刘克 《文化学刊》2009,(4):156-158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裂变时期。政治上战争不断、朝代频迭;思想上自由开放、百家共鸣;学术上出现了“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的儒道鼎立之势。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儒道并存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引言     
《文化学刊》2013,(4):4
<正>"文风",是个老而弥新的话题。"文采"亦属"文风"问题。中国文论注重文采,古代论著注重文采,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魏晋六朝文论家刘勰曾明确地提出了"文采"这个文章学兼文论学命题,"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与“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 ,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大一统”色彩 ,遮蔽了不同地理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徽州地域法律文化对解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标本价值。本文以记载明末天启、崇祯年间潘余两姓的一桩官司文书———《不平鸣稿》为中心 ,辑录了该稿所收文书 ,描述了两姓之间“六年三讼”的大体历程 ,详述了纠纷的缘起和最终解决之道及其双方所体现的诉讼意识 ,并认为 :在明末徽州民间纠纷的解决过程中 ,民间权威人物的影响已经远不如明初 ,乡民之间的互让互谅往往导致纠纷的最终解决 ,并据此对学界关于明清徽州人擅讼、健讼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0,(5):103-103
辛秋水在《学术界》2010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温情脉脉”的文化,具有“阴柔性”,以“仁”“义”“礼”为交际原则,讲究人情,注重面子,是一种道德本位的德行文化。儒家思想统治着中国的古代社会,它排斥法治,主张德治,再加上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一直奉行的是人治原则,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法治缺位,不过这并不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法治思想就没有参考价值,因为:  相似文献   

12.
正5部分典,7册书,1500余万字,囊括了中国古代森林资源及林业科技与文化的全部重要资料——2014年12月,在历经8个寒暑的艰辛编纂之后,《中华大典·林业典》终于全部出版。这部皇皇巨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集古代林业经典之大成的类书,也是有史以来林业领域最重大的一项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重点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典》以现代科学分类方法,收集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的古代文献资料,收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刊载了李婷婷的《周代乡乐考论》一文,秋之卷又发表了彭林先生的批评文章《说乡乐、房中之乐与无乐——评〈周代乡乐考论〉》,反映了该对于学术争鸣的认真态度,也反映了彭先生不避长幼,为学术尊严而发言的可贵精神,后学自当引为楷模。本人完全赞成彭林先生的意见,并再申述一二李文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乡乐”、“房中之乐”还是“无乐”,都是上古的礼乐,其出自《仪礼》有关诸篇即是证明,涉及“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等有着严格规范的古代礼学。上古用乐有着严格的制度化要求,这是治中国音乐史者…  相似文献   

14.
外文出版社用汉、英、法三种文版问世的《中国画发展史纲要》是一部融诗、书、画、美学于一炉的佳作。前苏联著名艺术评论家涅陀希文说过:“古代中国画如中国古诗一样很不易懂。为了理解中国大师们的独特语言,为了明白他们的立意和激情,必须整个投入另一个世界的怀抱,这个世界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极其浩瀚深奥的哲理、教理和大量的形式联想、妙趣横生的影射。”《中国画发展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英、法文版正好是一部足以使西方读者投入另一个世界怀抱的佳作;而这部书的汉文版也会成为现代居住在海内外的华夏传人有可能领略祖国古代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意蕴的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尧典》中就记载着尧、舜、大禹管理国家的事迹。这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管理记录。距今已2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管理战略与战术问题的杰出著作。《韩非子·十过》中阐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的财务管理理念,《淮南子·主术训》中指出“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的用人理念。《贞观政要》用最精练的语言阐述了赏罚严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西北师范大学任遂虎先生的文化专著《中国文化导论》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文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及规律”、“中国文化的沿革演变的基本线索”、“中华文明的客体与主观条件”、“衣食住行的构成式样及文化意义”、“政治组织的构架与形态”、“习俗礼仪的表现与影响”、“审美情态的特质与方法”、“传统思维的形式与方法”、“价值观念的内容与取向”及“传统文化的剥离与振新”等十章,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总括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韩华 《文化学刊》2011,(3):151-155
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国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壮鹰先生新著《逸园丛录》(齐鲁书社2005年9月出版)由六十则学术札记组成,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的乐论、诗论、画论和书论,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滋味、风骨、象、境、势等等,作者作出了独到的阐释,亦让人触摸到了文论背后儒、道、释的思想精义。中国古代文论的深刻内蕴,好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一样溶解在看似散漫的具体的文学评论之中,李壮鹰先生的学术札记正是采取了“以散对散”的战术,逐个突破。但各个篇什组合在一起,又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论从生成论到创作论,从作品论到鉴赏论的潜体系。《逸园丛录》所记各则文字,看似信手拈来,却不论长…  相似文献   

19.
自建国以来,中国传统美学与文论的研究始终与新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民族化问题紧紧地纠结在一起,而其现实背景又往往与西学的引进密切相关.当上世纪50年代苏俄文艺理论大量充斥中国文艺界与大学讲坛时,就有人撰文倡导研究中国古典文艺理论遗产以与之相对抗①;当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学理论大量涌入时,又有人呼吁要通过古代文论的研究来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②;当上世纪90年代西方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思潮成为时髦话题时,就有更多的人出来提倡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以创造中国人自己的批评话语.可以说,每当人们感受到西学威胁时,第一感觉便是到中国传统文学、美学中寻求支持,尤其是近几年来,有人提出中国文学理论患了失语症,研究界所操持的批评话语全是西方贩来的,失去了自己的话语,于是就深感中国古代文论对于建立中国批评话语的重要.需要革新时就想到复古,这是中国古人常有的思维方式;而当异域文化涌入时,必然想到用民族传统去加以对抗,这好像也是世界文化交融中反复出现的现象.于是,中国传统文论与美学就象一个深不可测的理论渊薮,那里边仿佛蕴涵着无穷的理论资源与再生活力,足够应对目前及以后出现的所有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编纂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著作,也是封建盛世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化巨著。以纪昀为首的众多著名学者对历代典籍以及传统学术所作的总结和评判,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