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记忆姚平     
2011年,姚平去世五十周年。他是湖州方志人物,也是中国文化人。笔者从网上买到冯亦代写的《龙套集》,是三联书店1984年的旧版书,其中有《哭姚平》一文,丁聪配姚平肖像,文章后附姚女珠珠的《祭父文》。《哭姚平》是1979年11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期间,冯亦代参加姚平追悼会后写下的纪念老友的文章。文章写道:  相似文献   

2.
李景端又将出版新散文集《与名家零距离》,这位快乐的文化渔人又一次收网了。在生活中他的文学触觉神经特别敏锐,我随意翻翻各类报刊,常常就蹦出他的文章,这一二年他起码在报刊上发表了五六十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李景端是我老伴冯亦代的知交。他上北京来,少不了要来看亦代。我初  相似文献   

3.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这是袁枚在《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中的名句。他在诗中热烈地歌颂了岳飞、于谦的崇高气节,对伟人为湖山添彩、为江山增光的英雄业绩表达了无比的敬仰之情。袁枚生于杭州、长于杭州,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1716年他出生于杭州艮山门的大树巷,7岁那年,全家搬迁到葵巷。袁枚在葵巷住了整整10年,后又搬到杭州别处。  相似文献   

4.
梓里 《文化交流》2016,(10):12-15
正潘那白由旅行达人变身G20杭州峰会宣传大使。他驾车横跨亚欧大陆,带着杭州温度的礼物,分送给30个国家的友人。环游世界,曾经被列入许多人的梦想清单。31岁的潘那白也有同样的梦想,但不同的是,他把梦想变成了现在每一天的生活。过去几年中,他去过的国家累计起来已经超过百个。2016年7月中旬至9月初,G20杭州峰会杭州侨界  相似文献   

5.
江舟 《文化交流》2016,(9):60-63
正6月24日早晨,杭州六公园英语角又迎来了新的活动日,粉丝络绎来到,气氛很是热闹。10时许,来了一位英国友人,他高挑个子,40多岁,是杭州汤普森外语培训学校的外籍教师,也是近几年英语角的常客。他的中文名字叫豆豆,也爱别人这样称呼他,久而久之,他的英文名字被许多人遗忘。他背着的那个小背包不时晃动,引起了我对杭州英语角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正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李力加盟杭州一家跨国公司,入职两年后被派驻埃塞俄比亚任项目经理,他不遗余力地实施该国乡村医疗站光伏项目,被誉为——"作为非洲乡村的‘光明使者’,他们不遗余力。"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在非洲工作的年轻人李力时,播音员对他的评价。这位供职于杭州一家跨国公司的年轻人,是派驻非洲的项目经理,而四  相似文献   

7.
正杭州两位三年级小学生上岗做播报员让杜沅熹现场说说自己最拿手的杭州话,他选了一段介绍杭州的小热昏《杭州好地方》。这是他参加这次比赛的才艺展示,近两分钟的词稿居然一口气顺畅地说了下来。杜沅熹说,这还不算很难的,上次参加首届"小伢儿说杭州话"四六级挑战赛,他还专门用杭州话配音《小猪佩奇》,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正没能面见沈宏非先生本人,是件遗憾的事。最近他在微信上说,老跑杭州。是的,微信神交一月不到,已两次"见"他出没在沪杭一线。看沈宏非的微信,如阅他的《写食主义》,然而更近人间烟火。前几天,他又过杭州跑上海去了。过杭州当然是要吃那么一两顿的,在去吃的路上,他会信手拍些杭州的事物,比如北山路10号门前西湖边的那两棵梧桐树,雪天里的梧桐树,阴雨天里的梧桐树。于是,他的吃饭路程便有了同景记录般的仪式感——当然,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正一在杭州城西,有一座让人不忘初心、梦想成真的创业孵化园——梦想小镇。日前,笔者专门去采访。进驻梦想小镇前,85后创业者周坤鹏的人生轨迹与杭州几乎没有半点交集。"之所以把公司从上海装了两辆大巴车搬到杭州,除了小镇各项服务到位,最主要的是这里有浓厚的互联网创业氛围。"周坤鹏,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他创办的公司叫"59store",是一家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零食速配企业。杭州  相似文献   

10.
提起钱学森,杭州人总有一份特殊的亲近。他简历中的第一句话就是:“钱学森,汉族,浙江杭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