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建档案的产生和建立既是社会及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文化承载积累与储备的需要。城建档案具有文化属性且文化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有些年代久远的城建档案本身就是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研究城建档案,加强宣传报道,组织资源开发等途径开展城建档案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加强古城镇保护与开发建设,既是弘扬文明、发展地方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需要。城建档案和古城镇保护与建设相伴产生,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也为今后的古城镇保护与建设提供不可替代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本文试从城建档案在古城镇建设保护中的特殊作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的传统文化是在城市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保留了一个城市中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全部成果。在山西省高平市,酒席文化的传承体现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高平市酒席文化的渊源和内涵,发掘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改革和发展的措施,深入挖掘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们所赋予文化本身的重要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等.  相似文献   

5.
三亚"浪漫天涯"城市文化是基于三亚特有的地理场域与历史文化根脉,结合现代旅游发展之"浪漫""天之涯"建设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的总和。"浪漫天涯"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与呈现表现在宏观市域之"三湾"空间格局打造、重点场域之文化情境创设、城市风貌意象之整体氛围营造三方面。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三亚"浪漫天涯"城市文化释义与空间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极具文化与历史价值的历史建筑逐渐消失,舟山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城市,对于许多具有海岛特征的历史建筑,缺乏具体有效的方案与行动,这与群岛海洋文化城市建设的大目标不相符。应借鉴杭州、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已出台的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及管理办法,尽早制定舟山海岛城市历史建筑保护方案,以让海岛城市的特色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做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无锡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应抓住时代契机,强化顶层设计,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坚持城市文化创新之路,借势借力构建无锡"古运河"城市超级IP,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IP故事链、产品链、产业链,促进城市社...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建档案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建档案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在建立城建档案中,应突出声像档案工作,全面收集档案资料,建立完整的历史建筑档案。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经济与社会"、"城市文化资本"、"中外名城比较"、"名城保护案例"等栏目,欢迎学界朋友一起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经济与社会"、"城市文化资本"、"中外名城比较"、"名城保护案例"等栏目,欢迎学界朋友一起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经济与社会"、"城市文化资本"、"中外名城比较"、"名城保护案例"等栏目,欢迎学界朋友一起  相似文献   

12.
杨帆 《文化学刊》2015,(1):85-89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促使了城市及城市文化的产生,城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城市文化资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湖是中国古代著名城市公共园林,简述西湖随着杭州城市发展,从城郊风景游览地到城市公共园林的发展过程。考虑地域自然人文历史背景,综合文献记载和地图资料,还原近代以来杭州西湖的三次"公园化"历史进程,即民国时期的湖城融合,1949年以后的人民公园化改造和21世纪初的公园城市建设。讨论了时代思想对公园内容和样貌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倾向。探索当代"公"园的根本属性,思考公园城市建设的历史语境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中央"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城乡建设应当切实推进先进文化,积极传承和谐文化,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新城市。在阐述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价值、文化精神,及其保护与合理利用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是惠及全民的文化事业,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城市、新建筑提供了无限灵感。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中的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被纳入文化传播研究中。中国古代木偶戏的诞生和发展与"仪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至今保留着鲜明的仪式符号。"传播的仪式观"强调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视角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时间维度转向空间维度,提示我们应当在传统民族志中的时间过程记录基础上注重影像民族志中的时间加空间记录,重新思考"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为代表的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