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文采是从古至今传承的学术传统,当代学术论文越来越只注重形式:堆砌辞藻,滥用各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看,好像很有文采,但这都是假话,是纸做的假花。所谓"文采",其实是人的全部的修养,人格的修养,文学的修养,学术的修养,一个集中体现。既使文章具有学术性,又使文章散发出一种感人的力量,让读者手难释卷。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证了学者著书立说,不但要讲清学理,还有让更多读者读懂、知道的责任。学术与文采并不是对立的,它是一种能力,一种高超的文字表达。在说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四位学术大家的文体,他们是黄仁宇、王从闾、张中行和梁宗巨先生。以此为案例,充分说明学术文采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3,(5):25
引言"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可见,"文章"与"文采"自古即是相辅相成的。"文采"是中国文化的文脉,足中国文化的传统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到清末的桐城派,再到"五四"以后的胡适、周作人、鲁迅等人,都十分重视文章的文采,并且将"文采"融化到自己的文一章之中,创造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的故乡,文辞之邦,因而中国学术历来十分重视文采,文采是中国文化的文脉。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学术论文开始逐步淡化"文采",崇尚"格式"。到了今天,则已完全不讲文采,只讲"格式"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的文采传统已有被中断的危险。此种形式的论文难以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作为一名学者,应用独特的富于个性化的理性探险和感性表述来展示其对人生和世界真理的生命证悟与探索,而论文的写作必然要写得生动辨洁、讲究文采斐然、文若春华。因为,文采永远是上乘学术论文所需要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引言     
《文化学刊》2013,(4):4
<正>"文风",是个老而弥新的话题。"文采"亦属"文风"问题。中国文论注重文采,古代论著注重文采,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魏晋六朝文论家刘勰曾明确地提出了"文采"这个文章学兼文论学命题,"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  相似文献   

6.
摘要注重文采是从古至今传承的学术传统,当代学术论文越来越只注重形式:堆砌辞藻,滥用各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看,好像很有文采,但这都是假话,是纸做的假花。所谓“文采”,其实是人的全部的修养,人格的修养,文学的修养,学术的修养,一个集中体现。既使文章具有学术性,又使文章散发出一种感人的力量,让读者手难释卷。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文采,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就是要求学术创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而不空洞,语言尖锐、泼辣,风格生动活泼。学术论文的文采,就是要求文章“准确、鲜明、生动”,这是对所有的文章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诗的故乡,文辞之邦,因而中国学术历来十分重视文采,文采是中国文化的文脉。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学术论文开始逐步淡化“文采”,崇尚“格式”。到了今天,则已完全不讲文采,只讲“格式”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的文采传统已有被中断的危险。此种形式的论文难以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作为一名学者,应用独特的富于个性化的理性探险和感性表述来展示其对人生和世界真理的生命证悟与探索,而论文的写作必然要写得生动辨洁、讲究文采斐然、文若春华。因为,文采永远是上乘学术论文所需要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重视文采,是数千年学人的传统。学术论文的文采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典雅艳丽的文辞,而是与人文思想和情怀相关联的优美风格。导致学术论文文采失落的原因很多,如研究者的写作水平、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等,尤其是目前量化考核的学术机制。只有具备深厚的国学基础、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保持宁静致远的平和心态,运用严谨活泼的治学方法,才能创造出深刻隽永、文采斐然的学术精品。  相似文献   

10.
交流     
一次阅读课上,我偶然发现一个学生对着一本杂志读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在本子上做点笔记。也许语文老师总有一种"奇文共欣赏"的癖好,借来一翻,感觉不少文章很有味道,于是"夺人所爱",借来细细品读。她称之为"文化"博览,确实体现了对"大文化"的关注,文章大气、厚重而又富有时代气息,并不是单纯地说教。她以清新的风格打动人心,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生活的警醒。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学术论文普遍没有文采。学者们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文采可言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其实文采消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术的腐败。对真理的漠视,对权利的依附,对学习兴趣的无视,以及与官员的勾结,所有这些都是学术腐败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采庄严百世师,白头犹是一婴儿。平生历尽风波恶,独抱天真妩媚姿。 这首诗,是许寿裳先生的知友谢似颜为悼念先生写的四首挽诗之一。我认为很贴切,很亲和,活脱脱画出一位谦和慈祥、率直纯真的长者之风。世上不乏专业上有成就的人,  相似文献   

13.
自古文史哲不分家,史学著作往往用文学的语言来书写。《史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有"无韵之离骚"之称。史著之优劣,取决于文采的高下。然约当民国时期,文史逐渐显分离之势,至今已完全分离。同时,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影响,使史学著作已全无文采可言。现对史学研究和史学著作的弊端进行分析和说明,详尽论述其与文采的关系,以期引起学界共鸣,使现今之学者重视史学著作之文采。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主编并编辑部诸位同志:2006年,《对外大传播》杂志又有新的发展,办刊质量又有了新的提高,报道内容拓宽了,出刊日期提前了(到每月10日),增强了吸引力和影响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你们突出的业绩,对你们的努力和辛勤劳动的成果,我深表崇敬和祝贺。卷首语和专稿、专访文章高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都是高水平的采编。这些我都爱看,从中受到启迪和启示,根据我的视角和认识提几点小小建议,仅供参考。一、为读者服务问题。可否多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国内搞外宣工作的读者需要提供什么,国外读者想了解中国什么。根据中央高举和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图越来越多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者对地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探讨了地图编辑的水平及素质,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地图编辑提出了一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艾珺 《文化学刊》2013,(5):182-186
"风流"者,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合作"风流儒雅"之语,则谓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既为文品,亦为人品。殷仲庾信风流久在汉语史上,合用为"风流儒雅",初见于北周文学家庾信(513—581)《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清倪璠注谓,殷仲文"东晋人,很有文采,相貌英俊"。可以说,这是古人对"风流儒雅"的最基本理解。后乃见于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  相似文献   

17.
我们《北京周报》日文版是1963年8月创刊的。创刊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主要译载中央报刊发表的重要文章,同时也刊登编辑部门摘编的消息和特辑。80年代以来,与其他文版一样,作了大幅度的改进,以刊登本社记者采编的稿件为主,同时为了加强对日宣传的针对性,成立了日文版编辑组,采访、编写了一些专供日文版利用的有针对性的消息和通讯,以满足日本读者的特殊需要。80年代后期,又派记者常驻日本东京,以加强中日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也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教育资源的和教育思想的国际化.文章着重对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文化品牌的发掘与构建——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焯 《文化学刊》2010,(4):83-88
文章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个案,实证了区域文化的发掘与构建,既有文化生态学、文化认同理论的学理性价值,也有"大都市圈"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文化品牌的打造不是一个完全无中生有的杜撰过程,而是对原生的器物、制度、精神文化形态和符号的创新与产业化的进程。发掘和构建文化品牌应该基于原生条件、技术和人才因素,以群众的喜闻乐见为前提,遵循市场规律,并具备地域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网上出现一些关于返鲜花生的帖子.有很多读者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但是又不太明白返鲜花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市场情况也缺乏了解.于是记者通过与返鲜花生的实际操作者取得联系,并将读者关心的问题归纳,在此反馈给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