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景 《对外大传播》2013,(12):44-46
2013年两会以后,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俄罗斯媒体在报道“两会”的同时,也对“中国梦”进行了详尽阐释,从“中国梦”的人文内涵、实现途径、现实意义,到“中国梦”在经济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并以此来分析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预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判断中国的改革路径与面临的风险。比之欧美媒体,俄罗斯媒体对于“中国梦”的解读更趋客观和理性。尤其要着重指出的是,俄罗斯也有重新振兴国家的梦想,许多专家都认为,两国在实现各自发展梦想的同时有着合作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俄岁斯华文媒体有近10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路迅参考》、《俄罗斯龙报》、《莫斯科华人报》、《莫斯科晚报》和《捷通时讯》等。由于语言、地域、文化交流等各种原因,俄罗斯华文媒体很少被国内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为抢抓俄罗斯远东开发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5月18日至22日,在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率团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期间,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成功举办"中国吉林电视周"系列活动,多部吉林纪录片登陆俄罗斯电视媒体。俄罗斯远东广袤的大地上,一股"吉林热"扑面而来。规格高的开幕仪式,吸引俄方媒体广泛关注此次"中国吉林电视周"活动得到了吉林省委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5月21日,吉林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4.
李滔 《对外大传播》2006,(10):50-52
笔者是中国网俄文版的一名编辑,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也因为本人的俄罗斯情结,一直很关注中俄两国媒体,特别是网上媒体的相互报道情况。整理近两年来随手记下的工作札记,笔者深深感到,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媒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在良性扩展中,同时,媒体所承担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重大。而正在进行中的“中俄国家年”活动.更为两国媒体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张亮 《对外大传播》2010,(11):60-61
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是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加速转变的。随着中俄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了解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16日,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未见底的大背景下,“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进行了首次会晤,这次会晤,使印度、巴西、俄罗斯、中国进一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嗡生就“金砖四国”的发展与合作前景接受了作者的访谈。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第一频道是苏联最早出现的电视台,也是俄罗斯的第一大公共电视机构,与美国的NBC、CBS、英国的BBC等全球著名电视台并列为世界十大电视台。俄罗斯第一频道的发展历史,是俄罗斯媒体变革历史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8.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今年两会期问中国所有媒体关注的热点,使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权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自1990年以来,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了11次反华议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俄罗斯人民认识与了解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俄罗斯持续关注并积极出版各种中国主题的图书,从图书种类到发行量都有较大的突破。①2016年,俄罗斯进口图书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进口额为2120万美元,中俄在传统出版上的合作为数字出版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境外媒体关注北京奥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不足600天的日子里,国际媒体越来越聚焦北京奥运。海外媒体如何看中国举办2008奥运会,他们在报道中国筹办奥运的过程中又采取了怎样的视角,他们如何理解2008北京奥运,这些正是中国媒体非常想了解的。本刊现开办《奥运·媒体》栏目,通过编译海外媒体上一个月对2008北京奥运的相关报道,呈现他们所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报道的视角,以供外宣工作者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不足600天的日子里,国际媒体越来越聚焦北京奥运。海外媒体如何看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他们在报道中国筹办奥运的过程中又采取了怎样的视角,他们如何理解2008年北京奥运,这些正是中国媒体非常想了解的。本刊现开办《奥运·媒体》栏目,通过编译海外媒体上一个月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相关报道,呈现他们所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报道的视角,以供外宣工作者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无疑是西方媒体关注的对象,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往往对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片面、夸张的报道,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本项研究以话语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旨在解读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活语模式和策略以及该现象的话语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5.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6,(10):63-63
2006年9月22日上午,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了《中国》杂志创刊一周年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的领导、从事独联体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俄罗斯、白俄罗斯驻华使馆的新闻和文化官员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商报》等媒体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星火》周刊和《论据与事实》周报是俄罗斯很有影响力的两家全国性媒体。作为俄罗斯目前的主流杂志,其设计理念和风格为俄文《中国》杂志的办刊人所借鉴,以吸引广大的俄罗斯读者。本刊选编原载于《星火》的一篇文章《俄罗斯人与中国人》,我们并不赞成文章涉及的一些观点,其中不乏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如何校正“邻居”之间的种种误解,值得我们思考。选自《论据与事实》的文章则审视了俄罗斯的经济制度,从中不难读出俄罗斯人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业务迅猛发展,在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寻求新的增长点驱动下,众多国内互联网企业选择海外发展来反哺国内业务。不少企业的技术应用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成长,获取海外市场用户和流量红利。其中,以TikTok(抖音国际版)、WeChat(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应用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然而,中国社交媒体的海外发展历程并不平坦,尤其是在2020年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热议。中国社交媒体的海外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旨在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发展的阶段和特征进行总结,解析中国社交媒体海外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社交媒体在国际社会发展中的瓶颈与机遇,探讨未来中国社交媒体海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非关系逐渐成为媒体和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在这一背景下,非洲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更值得关注。从报道频次、报道热点、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利比里亚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利比里亚媒体近年来对中非关系的关切度逐渐提升,关注焦点集中在中非合作中的政治、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在这些议题上,利比里亚媒体总体持积极态度,但仍有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地缘扩张、投资等问题,这些负面报道一方面受西方媒体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射出利比里亚自身的顾虑。虽然中非关系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负面声音也不容忽视。要让非洲媒体更多地倾听中国声音,还需要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并且有针对性地创新对非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报道发展至今,媒体产品的核心要素依然是形态与内容。如何把中国内容以对象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形态传播出去是每一位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以俄罗斯“莫斯科24”电视频道融媒体产品《给你》(Этотебе)朗诵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态和特点入手,分析其成功原因和背景,思考俄罗斯优质融媒体节目对我国当代对俄传播工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30日~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塞舌尔等非洲八国,分别与各国总统举行会谈。其间,中国与非洲八国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说,胡锦涛主席八国之行是一次面向全非洲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是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关系中又一件大事,访问的巨大成功将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境外媒体对此予以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30日-2月12日的13天时间里,境外英文媒体共刊发305篇报道和评论。 境外媒体主要关注重点是胡锦涛出访非洲对加强中非关系的意义,中非经贸合作的内容与影响,中国对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立场,西方与非洲国家对中国加强与非洲关系的警惕与疑虑,舆论呈现出复杂与多元的特点。本刊选编境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以供外宣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