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他像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他似巧匠,心作刻刀,塑造灵魂;他像春蚕,吐生命丝,织事业锦;他似园丁,三尺讲台,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2.
清朝出过不少神童,徐题客是其中之一。这徐题客,一岁能说话,两岁能认字,把老爸老妈骄傲得了不得。五岁那年,徐题客的外公,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张廷玉大学士,到闺女家来做客,见小家伙虎头虎脑伶俐可爱,也抱到怀里疼起来没完。保姆在旁边显摆道:"官官虽幼,竟能随板作歌。"意思是说,别看咱宝宝人小,他能识谱唱歌呢。来个暂停,请大家猜猜张廷玉的反应。放到现在,外公听到外孙有这本事,肯定把张老  相似文献   

3.
美国杰出的编辑萨克斯·康明斯在1958年7月17日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得到消息,随即给萨克斯的家人发了一份唁电:“每个认识萨克斯的人,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将不得不同意这样一篇最美好的墓志铭:他爱我。”  相似文献   

4.
李梦轩 《职业圈》2011,(17):148-148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大夫叫晏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都得到重用。他平时着装简朴,驾乘的是驽马破车,齐景公就派人给他送来壮马华车,晏婴拒不接受。他对齐景公说:“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做表率,如果我们君臣都异常讲究,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外卖窗口,演绎了这样一串故事。生意不大好,我和同事谈到了下一代——说起了她的孩子。同事是位年轻的母亲。文文已经三岁了,但很贪玩,她说,以至家人喊他回家通常很难,倘若去找……又没那份心情。  相似文献   

6.
一枚硬币     
最近,我去拜访一位商人,和他谈话时,他一直在旋转一枚硬币。我忍不住好奇,问他为什么把玩一枚硬币。他说:"我在念大学时,一次和室友穷得只剩下一枚硬币。我们靠奖学金和打工勉强凑够了学费。我们都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父母以我们为荣。我们的生活主要靠父母每月寄来的不多的钱维持,可是这个月我们的家里都没有汇钱来。他说他已经和家人谈过了,他们家也实在拿不出钱了。那是一个星期日,我们总共只剩下一枚一角硬币了。"我用那枚硬币给500里外的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母亲接的电话,我从她的声音听出家里出事了。她说我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6):63-63
我以私人身份步行在小巷,走进一户人家。他们并不知道我是谁,于是我们开始聊天,他们给我展示他们的房间,把我介绍给他们的家人。正式访问我从来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生活,这非常有价值。有时候我确认了中国政府告诉我们的情况——当地人很满足、幸福;也有时,他们会告诉你其他地方听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他像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他似巧匠,心作刻刀,塑造灵魂;他像春蚕,吐生命丝,织事业锦;他似园丁,三尺讲台,辛勤耕耘。 他的信条是: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业务水平和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  相似文献   

9.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来思念家人。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我祈祷给我一颗包容 接纳的心 祈祷自己能够平和地对待世界 让我存感恩的心 在每一个艳阳的早晨或是阴雨的拂晓 醒来 带祥和的微笑 给家人  相似文献   

11.
83岁的夏尔·吉斯林先生是《中国报道》的比利时读者。1988年他给编辑部寄来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已经立下亲手书写的遗嘱,交给了公证人,把中国报道编辑部作为我的遗产继承者。我死之后,比中协会将接到通知,把我的地产出售,将得款转给你们。”第二年,这位老人就不幸去世了。他的遗产按照他的遗愿转移给了中国报道社。虽然我手头没有统计资料,但我们仍相信,这是世界上不多见的一种遗赠。因为人们都知道,无论是国内外,私人遗产理所当然地是转移给死者的家人或亲属的,当然也有赠予本国的慈善团体或公益事业,却极少像我们这位老读者这样,把遗产献给一个遥远的、从未谋面的国家的一个团体!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朱利安·泰普林博士现为四川省社科院客座教授.他于1998车受联合固派遣来中国工作.在中国人眼里,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受人尊敬的洋专家.他与朋友们和家人共同出资捐助了四川大窝希望小学.第一期工程为该校新建了一幢有12个教室的教学楼、计算机房等,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开始.本刊非常荣幸地约请泰普林博士撰文,讲选了捐助建立希望小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在抗日战争中牺牲70多年后,"士兵D02324"终于找回了他的名字,还有他的家人。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DNA检测技术取得突破,让抗战英烈邹开胜的身份得以确认。对于邹开胜的外孙女张继红来说,这一突破终于了结了她和家人一段艰苦的寻找经历。她的母亲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寻找她从未谋面的父亲。张继红说:"我们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方法,但都没有  相似文献   

14.
王姝  梅重 《文化交流》2010,(5):68-71
孙席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学者。他1906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平水乡红墙下村一户小康之家。 此稿选自王姝、梅重两位作者新近脱稿的《孙席珍评传》。该书稿的撰写中采访了传主的家人、友人、学生等,史料翔实,传评相长。本刊发表时对所选章节有删节并稍有改动。  相似文献   

15.
感受贵阳     
我以前对贵阳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之类的民谚,还有贵州省经济实力总是排在全国各省后列的统计数字,但到了这里,亲身感受过之后,贵阳的形象在我心目当中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火场上     
森警一支队的政委李文化带领支队机关的干部队,在三号火场的西线上打了一个晚上,早晨七点多和负责北线的三大队二中队扣上了头。二中队长一瘸一拐地过来给他敬礼,李文化抬抬胳膊算是还了礼。对身边的刘参谋说:"给前指报情况吧。"说完身子一栽歪就倚靠着一棵倒木泥似地瘫在那里。要说他现在的状态,这会儿用"精疲力尽"四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支队的刘参谋给他盖上一件棉大衣,轻声地对通信员说:"让政委睡一会儿,别让别人打扰他。"  相似文献   

17.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青年很有数学天赋,因此,导师对他寄予厚望,每天多给他布置较难的数学题作为训练.正常情况下,青年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平日里在处理常规课、研究课甚至展示课的时候得心应手。于是有点小聪明的我总觉得低年级的课应该不在话下,直到遭遇了这样一次尴尬……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给孩子们上《李子核》。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名叫瓦尼亚的小朋友,趁家人不注意,偷尝了一个李子。妈妈知道后,问大家吃了李子没有,瓦尼亚说自己没有吃。后来,他听妈妈说,谁要是把李子吞下去了,  相似文献   

19.
经典     
经典的哭一个并无什么像样德行,而且做了不少无德之事的老者死了。依据眼下的通常程序,给他开了追悼会。遗像一挂,哀乐一奏,同事、亲友前去,实际上没有什么人哀痛得很当真。这时,一个曾被他伤害多年的老人也出现在追悼会上,而且很动情地大哭起来。死者的好友、亲属很意外,因为此人是死者亲友、家人的"仇家"。偏偏此老人哭得很真挚,声泪俱下。这老人指着死者的遗像哭着说:"老伙计呀!其实你我这辈子都是赔了本呀!当年咱们幼小的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南宋伟大诗人陆游以“三最”彪炳史册:他活到了85周岁,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中寿命最长的诗翁;他一生写过万首诗,是中国历史上吟唱最多的诗人;他一年之内杀死过三只老虎,在古往今来的文人中最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