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法研究表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培养目标、理念等方面独具特色。提示我国体育师资培养应在宏观的目标理念、中观的体育教学模式、微观的课程组织方式与课程评价等方面创新认识,优化实践,以期全面提高我国体育师资培养的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评价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体育课程目标分类已从关注身体素质领域和认知领域拓展到学生的情感领域;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文化性;体育课程模式发展趋于多元化;体育课程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体育课程结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廖钰珊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4):60-60,62
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具体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学校女生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法。文章适应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与素质教育要求,提出应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学校教育要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突出女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个性化培养,发展优势体育项目,培养终身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优化教学考核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体育职业素质训练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师资培训等不同角度,叙述了体育特色项目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训练项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与评估标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评估的科学化。普通高校课程框架应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其二级评估指标应包括师资结构、学术水平、教学内容与设施、教学措施、考试方法、教研成果、教学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从课时、教材、师资、教学与测试等方面,分析“运动项目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基于“运动项目英语”的ESP(特殊用途英语)课程属性,提出相关建议:科学设置相关体育课程,形成阶梯式层次;跨学科编写教材,多途径整合师资;进行开放式教学,侧重学生能力测试。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新课程的人文主义倾向与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559-560,F003
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方法与评价等课程要素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新课程体现出“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发展学生潜能”等浓重的人文主义倾向。高校体育教师应重新角色定位,由“传道、授业”者转变为“传道、引导与合作”者;由“管理、控制”者转变为“组织与促进”者;由“师道尊严”者转变为“学生的朋友”,以尽快走进新课程。并与之形成角色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当代体育科学的发展状况和体院大学生分配趋向的变化为依据,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师所需知识结构及体育系课程设置的改革问题。结论是:当代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由教育科学知识、生物科学知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应用技术知识、科研基础知识、保健与测量知识等六大类学科知识群所组成。体育系课程设置改革措施:1.增设高层次学制,以适应体育师资培养的层次性发展趋向。2.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师资知识结构全面化的发展要求。3.注重新学科建设,增设选修课,以适应师资结构不断分化、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4.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注重研究各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和师资知识结构的变化情况,以保证知识系统处于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王志苏 《体育与科学》1999,20(2):51-53,33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应与这一要求相适应。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过程,因此,应把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是要取决于很多方面的条件和努力,例如,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需要的适应性等。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文拟就体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和教材选编等浅谈一些看法。笔者认为,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运用测量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取得四方面的成效:课程实施“可行性”得到有效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体能总体得分呈上升趋势;学生(尤其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经验可总结为:形成专项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的共识;从社会获取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师资素养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重视专项化体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为: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有待提升;体育品德培育价值有待展现;学生积极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未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探究学练方式与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挖掘专项体育课程的体育品德培育价值,动态监测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构建成熟有效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研究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体育教育改革中,体育课程评价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体育课程评价概念、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充分发挥体育课程评价在体育教育中的诊断、引导、鉴定、调整、改进、启发和创造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提出几点可供实践操作的建议,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课程评价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学校体育评价的核心。章简要论述了体育课程评价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提出了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3.
魏晓燕  庞元宁  吉斌 《体育学刊》2003,10(3):131-133
尝试将科学的“范式“结构分层方法引入现代体育课程理论,对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的三层次结构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先进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江泽民同志“十六大”的报告精神,结合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当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就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教材的建设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从沈阳体育学院的课程设计入手,总结归纳出体育类院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目标设计定位模糊、内容设计编排保守、组织设计运用僵化、评价设计选择单一等,这些问题间接或直接地降低了应用型乃至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体育院校惟有坚定不移地循着一条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操作管理、完善评价机制等有助于优化课程设计的路径发展,才能在体育院校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喻志文  徐欣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6):42-43,46
采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从身体形态和素质两个方面对江西省3-6岁幼儿进行体质测试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江西省幼儿体育存在幼儿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充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园体育设施不足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提高江西省幼儿体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及运动技术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龙祥 《体育学刊》2003,10(4):90-91
通过分析高校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及运动技术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5个"解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忠 《体育学刊》2004,11(4):106-107
通过学习分析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性质的变化,在体育教育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5个“解放”进行了阐述,并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存在诸多问题,有学校的重视不够、缺乏科研实践活动,也有课程安排不合理、评价方法单一。建议要以目标体系、教学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来构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体育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由学校教师向社会教师转变.提出了体育教师自身需要完善的方面和政府部门帮助教师完成角色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