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总结了我国南部沿海区域文化生态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和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体育物质、体育经济、体育社会和体育文化4个维度的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把15个指标分成了发展和协调两类指标,分别给出了两类指标和总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广东沿海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为例,分析文化生态要素对广东体育产业的影响,以观察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南部沿海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旨在更好规划和发展该区域的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3.
清代武状元分布与我国区域体育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以考察清代武状元分布为线索,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论述我国区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差异成因.认为应找准我国各地区之间体育文化的差异,认清我国各省、市体育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尊重区域体育文化差异规律,为国家和各地区的体育主管部门制定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以湖湘文化与湖南竞技体育的发展为案例,探讨区域竞技体育发展背后的文化源流.认为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有:舍生取义的胆魄锻造运动场上的"霸蛮"精神,经世致用的学风铸就金牌战略,在"女、小、轻、巧、水"项目上突破,走精品工程之路,敢为人先的"思变"孕育运动训练体制上的创新.负面影响有:经世致用之风产生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对运动员的终极关怀缺失和对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规划不够,"楚才晋用"的狭隘人才观念使体育人才流失严重.启示:区域竞技体育的建设应发扬区域文化的积极效应、摈弃消极影响,区域竞技体育和区域文化在良性互动中共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20年来国内河洛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河洛体育文化是产生于河洛地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象之一,它是河洛文化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研究也同属于区域体育文化和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两个范畴;区域体育文化的研究,应用性研究较多,基础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少数民族区域研究多,而华夏民族根文化--河洛体育文化研究较少;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相关成果,对转型期河洛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来说是值得借鉴.部分研究已经是河洛体育文化研究的开始,只是没有专一在这一概念体系下进行.河洛体育文化的研究刚刚起步,专一命题研究较少,缺乏对河洛体育文化统一地规范整理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研究河洛体育文化不仅在区域体育文化和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基础理论建设方面意义深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挈合了当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对于构建新时期和谐健康的中原地方体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体育考古、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在追溯黄河三角洲地区体育文化形成历史的基础上,依据体育项目发展理论从四个层面对其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特色资源界定,并提出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推动区域特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与体育文化的品牌化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于区域体育文化产业而言,依托资源禀赋实现体育文化认同,进而服务于文化自信和体育强国发展战略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延续文化生命,实现文化自信的时代需求;以区域地理环境和文化资源为导向,实现体育文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地域文化符号与体育文化认同不足是影响区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具体表现为:体育产业文化符号表征的信息不强,民众对体育文化的认知有待进一步加强;民众的思维观念、健身消费意识和制度设计制约了地域文化符号的创新和构建;资本推动不足、人才缺失以及品牌影响力不足制约了地域体育文化符号的营造。研究进一步认为:地理资源集聚与文化认同是体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具体表现为处理好历史与人和人与人的关系,营造整体、内生综合的发展机制;紧密围绕制度创新形成文化和地理资源集聚,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构建多元一体的创意操作机制,营造体育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是区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之力。  相似文献   

8.
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以奥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等方面,存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体育文化消费总量过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从城市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角度提出发展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逻辑分析法探讨江苏区域体育文化的内涵、特色等.江苏体育文化在基本特质上与江苏文化具备相通性;省内文化差异与融合共存,优势项目布局反映出特定的文化基调;区域性赛事和民俗项目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江苏体育精神作为价值内核引领江苏体育文化发展.建议:江苏体育文化发展应关注和回归人本,立足于本土和地域特点,圈带联动,提升文化传播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京族体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京族传统体育的具体形态及其所依存的海洋性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京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京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持海洋性和民族性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海洋体育文化概念,调查研究海洋体育文化现状;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从物质保障、海洋气候、组织与制度、法制环境、人才培养等角度入手研究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困境。结果表明,如火如荼的海洋体育文化活动与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相差甚远;提出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要提升思想认识高度;要增加对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资金投入的力度、要加强管理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加强建设海洋体育文化组织、要建设和健全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法律制度、要加强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人才培养、要加强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普及与推广等破解策略,使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化大繁荣的背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时期,文章以"复兴之路"为脉络,以长三角石锁运动为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在当前大环境下长三角石锁运动复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终廓清应对困境解决方案。早期长三角地区石锁缘于人们生活水平低、部门重视不够、推广传播力度小、传承断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普及度和影响力仍旧有限。协会形式的建立和邀请赛的逐渐成型为石锁复兴之路创造了新机遇;而传承断层危机、民族文化自觉的缺失、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成为长三角地区复兴之路的新挑战。注重石锁表演根基、借助传媒宣传力度、搭建民间交流平台、与高校教学融合等策略将助推长三角地区石锁运动走向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3.
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重点是保护其生存的原生态文化。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生存状态、项目特点等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并以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作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建林 《体育学刊》2011,18(4):40-44
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是体育文化与体育环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研究认为,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体育项目、象征符号、乡土情结、历史传承、文化认同、社会组织、体育环境,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生态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就是体育文化生态系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相关性、主体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竞技:人类进步的表征与希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照人类学的观点,现代国际范围内的竞技运动,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不过是黑人、白人和黄种人之间的人种间的身体竞争而已。起源于非洲的人类,经历了长途迁徙,对不同气候地理环境的适应,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迁,形成了不同的人种特点,近现代竞技运动用极端的方式将这些不同人种身体上的特点表露出来。不同的文化也不同程度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发展,这些发展可以反映形态与机能的进化和退化,以及技能的进步。竞技运动是保持人类自身生物优势、抵抗自身退化的重要手段,竞技运动连接着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这个意义讲,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在体育人类学中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发凸显。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在参与非奥运项目的同时,往往忽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没有深层次的去了解它,更缺乏对其价值的研究。然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推动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应以此为契机,解析非奥运项目的文化及价值,走特色发展之路,理清其文化发展脉络,推动我国非奥运项目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以此实现我国非奥运项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从文化生态视域分析河西走廊休闲体育的发展困境,探寻破解对策,以期优化河西走廊休闲体育的文化生态发展路径。结果显示:河西走廊休闲体育的项目发展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共同制约,当前因只注重环境方面的区位优势,进而呈现出以下发展困境:民众之需难获重视,项目设计难融其中,市场活力难以激活。建议从文化生态视域提出搭建“传统+现代”的休闲体育平台,融入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休闲体育故事,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休闲体育运作管理,以期为河西走廊人民的休闲体育生活提供优质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民族文化复兴的迫切要求,石锁运动2011年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华东和华中地区,江苏省民间石锁活动尤为活跃。通过与民间石锁传承人共同研究,践行高校文化教育和传承的职能,运用现代管理学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教学管理使石锁运动技术在高校中得到较为完整的传承,并从文化保护、研究与创新及社会普及与推广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生产和发展是最好的传承,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是其在校园中进行可持续传承的有效方法,利用高校的文化桥梁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充分发挥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功能,中华民族优秀的古老体育文化必将历久弥新,普惠社会。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在青岛重燃战火,又一次让广大武术爱好者以及关注中国武术的仁人志士对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倍感期待。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是否能在武术赛事产业发展道路上为体育赛事产业起到表率作用,是否能真正为我国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武术赛事产业竖起一个标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而探讨中国武术赛事产业发展的文化意义,对武术赛事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拓宽武术的研究视域,提升对武术的认识高度;保护传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文化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