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中国体育软实力建设成就及其战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软实力的建设经验、成就以及战略措施等进行探析。认为:在经验方面,中国体育软实力建设既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大局,又围绕体育核心软实力建设。在成就方面,中国体育健儿取得的竞技运动成绩投射出巨大的影响力、说服力与民族凝聚力;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具有重要的政治辐射力;中国体育外交取得卓越贡献;武术文化及其价值观具有感召力。在战略措施方面,要加强中国体育软实力理论和政策研究;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提高竞技实力;提升体育文化制度的实现力等。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5,(3):45-49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美国体育思想的嬗变进行研究,认为:美国体育思想的演进与美国的文化属性密切相关,美国人的现实主义理性和对体育的需要使早期的"自由放任"发展时期终结;美国体育的目的从属于教育,采用社会体育组织主导型管理体制;资本主义市场和社会的有机融合是美国体育成功的关键,主要动力来自于:(1)美国体育的发展是美国文化的价值体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体现出社会办体育的基本特征;(2)教育始终没有脱离美国的体育以及人才培养体制;(3)与时俱进的市场管理体制促进了职业体育的发展;(4)美国的竞技体育与文化软实力和价值观相互融合创造了世界性的影响力;(5)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紧密结合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6)体育产业的营销与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美国体育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让体育本质回归教育是永恒的价值诉求;体育产业与价值观相互融合形成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全球控制力;依靠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体育参与的权利和观念意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软实力以反映竞技体育水平的硬实力为基础,竞技体育水平越高,软实力的体现越重要.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包括竞技体育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竞技体育所包含的道德观念、竞技体育的制度安排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力.竞技体育的软实力通过训练与培养体制和方式等制度层面、竞赛过程和运动行为等操作层面、竞赛结果评判等价值层面、运动主体的形象树立和文化传播等文化层面体现出来.竞技体育是世界范围内最直接、最通用、最易为人所接受的语言,具有公开、即时、外显等特点.竞技体育体的过程和结果反映了国家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价值观念,国民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道德品质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使得竞技体育的软实力具有综合反映国家软实力的功能.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完整地理解体育的内涵,竞技体育,只有当其"物化"、"人化"与"灵化"有机统一时,才是完美的.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大国主导着世界的秩序,同样也主导着世界竞技体育的秩序.大国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进程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6个方面对大国竞技体育软实力进行比较后发现,大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美国的竞技体育软实力最强,而其他国家排名则有先有后,与美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大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差异与社会的长期稳定有关.奥运金牌的影响力是大国普遍关注的重点,国家发展模式的吸引力是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以国际关系学中的综合实力等理论为依据,在揭示了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综合实力组成因素的基础上,对构成体育软实力中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组成进行了解析,认为:体育文化实力应包含体育文化凝聚力、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文化创新力、体育文化融合合力、体育文化影响力等维度。进一步提出了提升体育文化实力的路径选择。主要观点包括:第一、建设体育强国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第二、加强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提高中国文化的辐射力;第三、发展体育文化生产力,不断推进体育文化创新力的提升;第四、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体育文化影响力是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兰州的城市体育软实力和兰州国际马拉松精神进行解读,对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如何提升城市体育软实力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国际马拉松精神包括"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合作精神、"互助互爱"的友谊精神。提升兰州城市体育软实力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城市全民健身及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兰州与台湾体育交流合作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7.
体育强国的软实力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强国应该是各项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一流,并且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体育强国就是在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价值观吸引力、体育体制吸引力、塑造体育国际规则和国际形象等体育软实力方面,对内影响体育发展潜力、对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提升体育强国软实力的途径,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精神在内的我国体育文化实力,通过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来提升我国体育软实力,争取国际体坛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城市体育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及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气质和形象,是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城市软实力为切入点,论述城市体育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载体;着重剖析城市体育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功能,即城市体育运动是城市的精神源泉;城市体育赛事是城市吸引力、影响力的载体;城市体育明星是城市的形象名片;城市体育场馆是城市形象标志、是城市文化聚集地;城市大众体育是城市健康的资本动力、城市观念文化催化剂.在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城市体育应在特大城市经营品牌赛事,在组织比赛细节上下功夫;大中城市应寻求政府的扶持,培育体育赛事;城市体育人才资源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修建必要的体育运动场馆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我国体育教师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角色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今天的体育教师承担了更多的时代价值与历史使命,并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越来越具有更多的社会功能价值:中国体育助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体育教师成就了中国体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隐蔽课程;结论认为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方面,需确立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这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浩  刘献国 《体育科技》2006,27(4):13-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法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构成体系的要素,主要包括:体育物质文化要素;体育制度文化要素;体育行为文化要素和体育精神文化要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构成体系发展对策。旨在构建和谐、健全的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构成体系过程中,努力增强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生力,增强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契机-轨迹"理论,对中美建交40年来体育文化交流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析了外交政策导向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契机"的形成和"轨迹"的发展,解读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体育文化交流的特征与价值。认为:在"和平与发展""构建开放合作和谐社会""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的影响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具有体育文化财富的共享性、体育竞技的对等性、体育文化交流的公共性特征;中美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中美和平发展;改变世界格局,获得话语权;树立国家形象,展示大国责任;深化体育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契机-轨迹"理论,对中美建交40年来体育文化交流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析了外交政策导向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契机"的形成和"轨迹"的发展,解读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体育文化交流的特征与价值。认为:在"和平与发展""构建开放合作和谐社会""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的影响下,中美体育文化交流具有体育文化财富的共享性、体育竞技的对等性、体育文化交流的公共性特征;中美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中美和平发展;改变世界格局,获得话语权;树立国家形象,展示大国责任;深化体育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及提升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强国应该是各项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一流,并且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国家。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就是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 价值观吸引力、体育体制吸引力、塑造体育国际规则和国际形象等的体育软实力,它对内影响体育发展潜力、对外具有国际影响力。体育强国软 实力提升路径:提升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精神在内的我国体育文化实力、通过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来提升我国体育软实 力、统筹规划,逐步提升我国体育整体软实力、塑造国际体坛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From 1962 to 1968,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long with private entities funded the training of athletes from developing nations through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amed Sports International. Led by former Peace Corps member David Dichter, Sports International sought to enhance America’s image in Africa, Latin America, and Asia. The initial aim of the programme was to train athletes to compete at the 1964 Olympic Games in Tokyo. The theory behind Sports International centred on the notion that helping developing nations achieves athletic success would influence them to view the United States more favourably. The idea to form Sports International came in the midst of the Cold War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battled on a multitude of front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merican leaders worried about the presenc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sought ways to maximize American influence in those areas. The theory of soft power, a concept most prominently explicated by Americ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st Joseph Nye, forms the framework for this study. By analysing Sports International through this len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several problems which might ensure should one overemphasize the effect of sport on a nation’s soft power.  相似文献   

16.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的意义,主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需要、引领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国"的需要、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需要与体育文化成为体育强国软实力的需要4个方面来阐述。并从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支撑、战略保障对《纲要》的内容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6个主要亮点:1)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理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2)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跨越;3)以量化标准来践行身体素养,引领当代体育教育改革发展;4)强调跨部门联动协同,强化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完善体育产业经济结构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6)发挥体育外交通用语言的优势,提升国际话语权力与彰显大国本色。《纲要》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因而提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执行、深化体育改革与坚持依法治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