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学生体育课堂创新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改革体育课程等方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创新教育,使广大学生在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实现我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呼唤新型体育课堂教学,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而体育课堂教学变革的中心问题,是要走创新教育之路,旗帜鲜明的推行素质教育,教会学生会学习,会锻炼,会创造,以崭新的创新教育来合上时代的节拍。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自觉防止和消除妨碍学生成长的消极因素,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学习环境的重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整体目标,是决定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是制约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的关键;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乔柱 《体育世界》2008,(11):19-21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自觉防止和消除妨碍学生成长的消极因素,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学习环境的重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整体目标,是决定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是制约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的关键;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努力的方向,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有效的教学新途径。本文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育建立健康课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是针对高校体育教育实质的大胆构想和创新。它符合时代发展节拍,满足就业对大学生健康的客观要求,最终达到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目的。  相似文献   

7.
周威 《体育师友》2004,(4):42-43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是今后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学校体育正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多元化体育方向发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以终身体育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8.
体育能力是指学生个体智慧、体育智慧、体育技术及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具体讲,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要学会和掌握的能力。包括学校体育课中各项体育技术的能力;自觉锻炼身体的能力。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成为终身体育教育的起点,在理论与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唐炜烽 《健与美》2023,(2):126-12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教学理念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基于科学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快乐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快乐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概述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内涵,论述了小学体育课堂融入快乐教学理念的意义,并且分析了小学体育课堂快乐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校高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应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自觉锻炼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王晓琴 《体育科技》2014,(2):155-156
高职体育教学主要环节是操作与实践,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及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  相似文献   

12.
施丽艳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36-236,238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了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每个体育教师都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之路。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要有更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重新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实行全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体育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改中创新教育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教育”是一项教育政策,更是教育实践的要求。体育教改中,我们把创新视为抽象的“创新精神”,“创新政策”,却没有能从体育教学环境的营造、体育教师的在职提高和适应新的教改的业务培养、体育教材的改革和课堂教学的组织上加以有效落实。为此,作者从3个方面分析了体育教改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即:“创新教育的实践性;体育创新教育的早期化;体育与人的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希周  何美娟 《体育学刊》2002,9(5):113-115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拔河现象”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一种矛盾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有大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制约;师生对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的差距;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等原因。因而解决“拔河现象”必须要在体育教学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宜多纲多本;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初中体育教学游戏化,高中体育教学选项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非健康心理因素,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分析和研究学生非健康心理的成因及其在体育活动中的诸多表现,结合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和教学实践,通过体育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寻找适应现阶段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时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非健康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占江  吴杰 《体育学刊》2004,11(2):80-82
对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关系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俱乐部制教学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较为适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的批评,指出创新能力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性,并就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未来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以分析,倡导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形式应该是生动地教、主动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唐艳婕  谭志刚 《体育科技》2014,35(4):101-102
公体课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公共体育课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师资力量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江苏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必须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树立全面创业观,改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等,为最终实现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创造积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