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冯乃华 《收藏》2008,(3):196-199
本栏目上期刊发了“传世收藏——陈仁海中国白艺术展”在京首次公开展览,引发各界轰动的信息,而长篇通讯《陈仁海:用中国白奏响时代和谐主旋律》又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来电或来信询问,陈仁海的“中国白”为何至尊至贵?他的成功之谜是什么?为此,本刊特邀对陈仁海有多年研究的《神州》杂志副社长兼副总编冯乃华先生撰写了《陈仁海: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一文。文分为“思想力推动‘中国白’技艺创新”“思想力推动‘中国白’创意创新”“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价值创新”三大部分。本栏目将分3期按上、中、下3篇连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8,(6):170-173
3月17日,中央电视台2套《财富故事会》播出了陈仁海“血炼白瓷”专题,系统介绍了当代中国瓷雕艺术大师陈仁海在艺术上的追求和杰出成就,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继本刊连续发表《破解“中国白”至尊至贵之谜》《陈仁海: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等文章之后,今全文发表《血炼白瓷》解说词,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冯乃华  刘日春 《收藏》2008,(11):164-165
“陈仁海以‘天、地、人’为创作元素的中国改革开放珍藏纪念瓷《人和寿长》《黑猫白猫》瓷雕艺术作品,艺术性、观赏性独特,图有意,意惊人,艺术风格质朴,文化含量深厚,有大家风范,看着舒心,收藏放心,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守智对陈仁海两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珍藏纪念瓷发出的由衷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李毅民  陈仁海 《收藏》2011,(3):140-143
天机不被 出奇无穷 说起来惭愧,福建德化县中国白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从十余年前就是《收藏》杂志的重要广告客户,但对其品牌“辛默楼”“中国白”“中国红”,我关注有限,耳熟却不能详。艺术大师陈仁海我是久闻大名,却从未谋面,对其创新业绩,知之甚少。幸亏2010年组织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为我们提供了相识、相知、相敬的机缘。  相似文献   

5.
邮资票品司副司长邓慧国说:“2006年计划安排《丙戌年》、《武强木版年画》等系列邮票7套。其中奥运会运动项目是奥运系列邮票的第二套……从艺术的分类来说,表现石窟艺术的邮票属于一个系列,所以,《云冈石窟》应该属于石窟艺术系列。这样算来,2006年发行的系列邮票将达10套左右。”笔看后深感困惑,邮票发行部门负责人对2006年发行的系列邮票竞有“7套”及“10套左右”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6.
史兵 《收藏》2010,(2):159-159
曾经以一尊郑成功《挥师收台》为主题的中国白瓷雕作品轰动海峡两岸的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陈仁海,近年来接连有惊世巨作问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以中国白瓷雕《梦回大唐》系列9件作品获得北京奥运会美术大会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大典,他特制的中国白《和谐世界》元首杯,被中国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元首,赢得一片赞誉。福建德化的中国白瓷器,无愧为饮誉世界的海西品牌。  相似文献   

7.
冯乃华 《收藏》2008,(8):178-180
“题材纪念”瓷是陈仁海主打收藏品市场的一个拳头产品。每次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事件都值得世人纪念,而陈仁海每次都能适时抓住这些重大事件,把它们一一切入瓷中,并严格限量制作,这是辛默楼“中国白”瓷雕走红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梅海涛 《中国集邮》2001,20(10):4-4
伴随20世纪光阴的终止,中国集邮总公司自1979年11月发行第一套《中国邮票香港展览》纪念封以来,历时20年发行的“WZ”系列外展纪念封,以编号WZ88《中国参加悉尼奥林匹克集邮展览》纪念封的发行而宣告结束,并从2001年开始使用全新的编年序号发行外展纪念封。不可否认,“WZ”外展系列百套(加上未编号)纪念封,真实详尽地记载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邮事业健康发展的足迹,充分展示了蕴藏于其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初期以来,全国确有不少书、刊、报载对“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揭秘。其说不一,各有立论。例如《集邮》1983年4期发表的《关于“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说邮票上的地图画得不准确取消发行。1986年6月出版的《实用集邮辞典》及1987年出版的《生活必备》均说台湾省颜色处理不当取消发行。《家庭科学报》1987年3月5日第二版载及本年11月出版的《中国集邮百科知识》、1992年4月出版的《来自集邮王国的秘密报告》一书中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之谜》,《集邮报》总488期转载《信息快报》刊登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停售原因揭秘》等也都认定是中国地图绘制不准确而被取消发行。  相似文献   

10.
京华 《收藏》2007,(10):175-175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好评最多,最集中的节目当数舞蹈《千手观音》。在一片热评的同时,许多收藏家要求德化窑唯一的大师陈仁海先生创作中国白《千手观音》,以满足大家的收藏要求。随后,陈仁海大师即着手设计创作并组织专家组共同研究,经180多天苦战攻关,中国白《千手观音》终于烧制成功。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7,(2):5-5
随着“金猪”年的到来,《中华盛鼎》的发行工作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回顾一年多来《中华盛鼎》自研发到发行的全过程,我们不禁为如此巨大 的成功感到欣慰,而何以成就了今天《中华盛鼎》的辉煌,我们历历在目,终生不能忘怀。从确定“德权兼备,方能久矣”这一创作主题,到玉鼎的概念逐渐形成,凝聚了多少专家日夜冥思苦想的艰辛。  相似文献   

12.
《上海集邮》1996年第5期发表的《“未发行”其实是“误发行”》一文,其提法似不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集邮大辞典》对邮票未发行,已有“停售追回”、“立即停售”和“未发行”等集邮词语作了精辟的定论,似无必要再加一个“误发行”的名词。误发行定义不确,可能引发集邮术语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雷华声 《上海集邮》2007,(10):21-21
中国木版年画系列邮票已连续发行了多套,这个系列采用原画剪裁形式,选取原作中的局部图案,使邮票主题在有效的画面内更加突出,赢得邮人一致好评。但也有败笔,《桃花坞木版年画》第四图“十美踢球图”就是其中一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在所谓“特别发行”的“抗非典”和“载人航天”,与J71《中国乒乓球队荣获七项世界冠军纪念》、1995-7m《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小全张)等“临时增加发行”和“计划外发行”实际上没有区别。只因当年两种金箔小型张发行量实在太大,才创造一种新的系列,名曰“特别发行”,编出“2000-特1”的志号,供邮人垂涎。可是,偏偏这世纪之交不是突发  相似文献   

15.
黄小晶 《收藏》2011,(10):148-151
近日,每来一位客人,总要被"中国白陈仁海"品牌创始人的陈仁海带到他的创作室中,取出一件件泥稿遍询不止,请其发表看法,提出意见与建议。原来,陈仁海在开发一套纪念《海西规划》平潭综合试验区开发的名为"春花烂漫"系列,拟采用世界上最好的材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4月15日,中国邮政正式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系列邮票的收官票《中国古代书法——草书》,这套邮票的第一图是西晋松江人氏陆机的《平复帖》。“书法之乡、皇帖之地”的松江见证了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平复帖》正式登陆“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17.
司马华  雨亭 《收藏》2009,(4):172-173
曾几何时,世界顶级日用瓷竞被国外垄断;泱泱瓷国,竟为他人贴牌加工,让人痛心疾首!“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国家前主席江泽民对“中国白”的深情嘱托,又一次激起“中国白”艺术大师陈仁海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8.
冯乃华  王建国  思宇  饶婷 《收藏》2008,(10):152-155
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评审之严格,奥运遗产之丰厚,影响之深远,在国际奥林匹克史上独领风骚。陈仁海能够登上奥美艺术殿堂,并荣获大会唯一的最佳创意奖,既是中国陶瓷界的荣耀,也是世界对他的艺术成就的褒奖,更是广大陶瓷收藏家的历史性幸遇。 本刊一直关注陈仁海的艺术发展,对陈仁海荣获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唯一的最佳创意奖表示衷心的祝贺!此外,特约长期致力于中国白、中国红收藏投资的专家冯乃华先生对陈仁海获奖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点评,对陈仁海获此殊荣的成因进行分析,以与读者共同分享陈仁海先生的艺术成果。  相似文献   

19.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11):17-18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学名邮票,加上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合称为“四二曲”邮票。这些邮票,设计堪称一流,市场反映极好。不但在集邮界,而且在海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热门题材不嫌多,澳门、台湾省和某些国家,近年争相发行“四”邮票,对于补充我国“四二曲”邮票的不足与组编中国古典学专题,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乃华 《收藏》2008,(5):178-181
下篇: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价值创新 陈仁海大师的“中国白”至尊至贵,这已是包括启功、赵朴初、史树青等国宝级鉴赏大师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及徐展堂在内的顶级收藏机构和收藏家认可的不争事实。探求其中的奥妙,除了他致力干中国白技艺创新和创意创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以“为他人创造财富”为理念,致力于“中国白”价值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