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自备比赛器械的冗余参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自备比赛器械冗余参赛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1)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中,乒乓球运动员的自备比赛器械多为双冗余,网球和羽毛球运动员的自备比赛器械多为多冗余;(2)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对自备比赛器械使用概率的高低之分、赛中换用器械因素的主次之别表明,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器械感的精细程度越高;(3)为了实现自备比赛器械的冗余参赛,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需要综合考虑球拍及其备件的材质、参数和性能,并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个人习惯来选择球拍配置(优秀运动员要求更高,基本上是"私人定制"),权衡影响自身确定器械冗余度的因素决定所需准备的器械数目,赛前对所备的球拍进行适应性训练以缩小主拍和备用拍之间"器械感"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国际艺术体操新的评分规则,对我国十运会艺术体操比赛和2005年艺术体操世锦赛前三名运动员四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的难度分值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主要差距,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无论从事何种体育项目,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准备活动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训练和比赛的成绩。做准备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有一定的难度、强度和时间的要求。根据艺术体操的特点以及自己多年教学与训练的体会,对艺术体操的准备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准备活动应是身体动作的全面训练艺术体操是持轻器械活动的项目。它充分发挥各项轻器械的特点,使它和身体动作  相似文献   

4.
运用专家访谈、录像分析法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国家队运动员在参加各比赛前的技术训练现状及技术训练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同时针对各部分技术特征要求建立了科学的技术训练体系。研究表明: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包括身体技术、器械技术和成套动作技术训练3个部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比器械技术要好,但也缺乏高规格、高分值和多样化的身体技术。  相似文献   

5.
投掷标枪是一个动作配合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标怆比其它投掷项目的器械轻,在投掷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控制标枪,并使运动员投掷的力量通过枪的纵轴作用于标枪,是投掷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求标枪运动员要具有敏锐的“器械感”。以下介绍一些提高标枪“器械感”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动作、器械动作、成套动作等训练内容在训练过程中的负荷因素分析,并针对以上负荷特征确定各训练阶段的具体运动负荷及监控措施,为我国艺术体操教练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训练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7.
《新体育》2003,(4):30-30
艺术体操19世纪发源于欧洲,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国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作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技巧性运动,它将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以展现运动员的肢体技巧和器械运用能力。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 评 分" 目前在正式的国际比赛中,艺术体操只设女子项目。在技术动作、音乐编舞、器械运用方面的特征,决定了艺术体操与竞技体操在规则制定和评分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艺术体操包括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通常的比赛采用绳、圈、球、棒、带五种器械中的四种。伴…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归纳、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艺术体操"全国冠军赛"成年个人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4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研究。主要依照2009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选编特征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并顺应规则的变化规律探索器械难度的发展走向。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对圈操难度选编与技术驾驭的最好,其次为绳操、球操,带操为弱势项目;各项器械熟练性动作的选编形式较为简单,缺乏多样化;提高带操器械难度技术与惊险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选用器械惊险性动作作为成套结束动作是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不用手"运用器械将是今后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9.
艺术体操是一项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项目,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展示精湛身体和器械动作技巧的同时,还会把音乐的意境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陶醉于意象之中。因此,动作是音乐的外在表现,音乐是动作的内在源泉,本文通过访谈、现场观察和视频分析,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与音乐的交互作用进行剖析。旨在通过梳理两者的关系,使之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提高艺术体操项目的艺术表现力,对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实现追求极致美的目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操作思维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与运动活动直接有关的思维活动,它的进行不仅仅是依赖于概念和表象,而是直接借助于运动操作,艺术体操是徒手或持轻器械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身体练习。器械动作的难度以及器械动作的协调配合,是衡量艺术体操运动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2.
原色 《当代体育》2009,(1):30-31
所有的球迷应该都有这样一种共性,想了解一位自己喜爱的明星都是先从名字开始,而大家是否发现这些球星名字中所蕴涵的所属国家的语言特点。例如俄罗斯人的名字普遍包含"斯基"、"夫"、"娃";意大利人的名字通常以元音结尾,比如托蒂、皮耶罗、曾加。而亚平宁足坛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是前南斯拉夫人的后裔,他们的名字都以"奇"(-ic)结尾。例如已经退役的名宿萨维切维奇、米哈伊洛维奇、博克西奇、尤戈维奇,还有现役的伊布拉希莫维奇、斯坦科维奇、西米奇,以及萨利哈米季奇等。这些"奇"人构成了亚平宁足坛的别样风景。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些"奇"人是如今还活跃在意甲赛场上的或身经百战,或年轻有为的球员。  相似文献   

13.
"武"释"道"论     
武术理论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与完善起来的,而凝练了的武术理论同时也在诠释着道家哲学思想内核.文章从武术的拳理、技击战略、价值伦理、修炼理论以及意境理论分别对道家的哲学思想、辩证观、天人论、性命观及美学思想作了全面而完备地阐释.  相似文献   

14.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从伦理角度讨论了人们对于竞赛结果的价值判断,根据竞赛规则存在的必然性证明所谓"竞技规范"的无效性,尤其"竞技规范"作为竞赛规则以外约束运动员竞技行为和行动"第二规则"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竞赛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对于竞赛结果价值判断的不同理解,它们导致了人们参与竞技的目的的不同.为了使竞技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竞赛中"真"的价值与"好"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选择竞赛中在"好"的价值指引下产生的行为与行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6.
姒刚彦 《体育科学》2006,26(10):43-48,53
从应用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对理想竞技表现(peak performance)新的定义,即理想竞技表现是指在竞赛中时各种逆境的成功应时。从该定义出发,构建了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训练模式,这一训练模式由4个阶段组成,即确认或预见典型逆境;找出合适的应时逆境方法;实施个人化的训练;评价训练效果。新定义及其训练模式直接植根于竞技运动实践,并以实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来"牛"往     
牛本是一种勤勤恳恳、毫不张扬的动物,却偏偏被人用来形容高傲自大的神气样,"牛气"一词是也.引申开来,那种不含自大成分的值得骄傲的也成了"牛".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中国足球萎靡不振的发展现实,国人在表达失望心情和发泄心中愤慨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中国足球的病根到底在何处,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什么不见成效;思考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是什么。基于这种认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批判性地思考中国足球急于求成的冒进机会主义行为;提出应准确定位中国足球,循序渐进推动中国足球改革和努力实现中国足球风格的形成;并呼吁当局者尽快建立厚积薄发的发展新思路来切实推动中国足球运动的全面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体、用”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太极拳完整性的一个体现,当今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这两方面的偏废有关,即当今偏重“体”的练习,缺少“用”的实践和体验。建议今后的教学、推广中应注意“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