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结合上海体育当前发展现状,阐述了上海市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原因以及这一措施对城市的意义。通过分析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评价标准,研究国际知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得失经验,分析上海与国际知名体育城市之间的差距,为上海的体育城市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从国际知名体育城市概念入手,结合上海体育发展的现状,阐述了上海建立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上海与国际知名体育城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打造上海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于晨 《体育科研》2009,30(1):1-3
现代体育是融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特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事业,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上海展示国际化形象的名片,是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体育发展恰逢难得的机遇,但在发展环境、发展理念、发展能力和人才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据此,提出上海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式比较,借鉴国际知名体育城市体育旅游互动融合经验,沿循“全球城市位序—省际效益规模组别—上海区位商和区县禀赋”的基准分析,剖析上海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互动融合的制度性瓶颈和现实困境。通过“市场牵引力—空间向心力—结构量子力”3个层面解析上海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互动融合机理。通过“两层三级四维”评估体系,即上海赛事旅游市场系统层和变量层两个层次,国际知名赛事、国家优势赛事、本地战略赛事3个级别,“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4个维度,汇总需求特征。通过逐步多元回归,评估不同级别赛事规模变化率的影响因素,评价上海赛事旅游互动融合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海全球体育城市排名位次持续下降,这与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愿景存在偏差。体育赛事作为体育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际机构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量化评估的基本看法。目前学者们没有给出“赛事之都”的确切定义,对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了解不够。在城市发展中,体育赛事往往被当作一个孤立的要素存在,缺乏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将赛事之都建设纳入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之中,对“赛事之都”定位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广度与深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赛事亲民化不足,由赛事推动的城市设施规划的大众利用转化率较低,缺乏国际话语权等问题。提出: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过程中应进一步丰富赛事种类与级别,加快引进或成立体育赛事发展的专业性机构,提升依托赛事建设的体育设施社会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6.
上海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的本质是探索一条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之路,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全球体育城市建设。基于上海构建体育赛事体系战略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结合上海体育赛事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城市发展方向,以“布局合理、配置集约、协同联动、特色突出的体系化发展”为主线,提出2025年上海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丰富体育赛事供给、优化体育赛事空间、统筹体育赛事时间、健全体育赛事组织体系等四大任务,以及体育赛事品牌认证、体育赛事服务体系建设、体育赛事评估体系建设、体育赛事创新发展、长三角体育赛事联动等五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李有强 《体育科研》2012,33(2):39-45
在对城市文化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进行了历史回顾,分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结构、与上海城市文化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战略,探讨体育赛事如何在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把“竞技体育竞争力和本市运动员对国家贡献率”列入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之中,这既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一种探索。即将到来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是对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一次检验。通过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关评价体系的目标溯源,以及上海竞技体育在奥运会和全运会的成绩分析,探索上海竞技体育在现代化城市中发展的难点,并基于著名体育城市、上海城市特色文化及上海创新发展观念等视角,思考上海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焕禹 《体育科研》2011,32(2):23-27
上海“十二五”规划将“增强体育发展能力,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目标之一。体育在塑造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中有着独特的价值,能够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条件和支撑。研究还提出提升都市体育文化内涵,促进上海体育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对策:实现都市生活体育文化的创新;实现城市体育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赛事运作机制创新,形成上海体育文化品牌和特色;通过体育文化产业创新,充分发挥体育文化产业对上海城市发展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对体育文化在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上海深厚的体育文化有助于提升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内涵,是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强上海旅游业与重大体育赛事、民族传统体育、社区群众体育、体育“嘉年华”等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谏言“十三五”:上海体育改革发展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燕 《体育科研》2015,(3):15-18-44
本文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赛事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等方面回顾了上海体育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并总结了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等三大问题;分析“十三五”期间的上海体育发展环境和阶段特征,阐述体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挑战和机遇,以及体育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最后提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定位、目标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外部及内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个案实例,分析了上海举办国际体育大赛过程中的外部与内部要素及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SWOT对我国武术产业进行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主要从外部环境的机遇、外部环境的威胁、内部环境的优势以及内部环境的劣势来研究武术产业的现状。分析得出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战略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建立和健全法规体系;注重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引导武术消费;加快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茹秀英 《体育科学》2005,25(9):87-9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和专家访谈法,立足史实,基于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组织发展理论以及国际关系等相关理论,分5个阶段对国际奥委会组织变革与发展进行了历史透视,并从内、外环境角度重点分析了各阶段变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上海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运营中政府作用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上海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运营中的政府作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政府作用的合理性及未来上海大型单项体育赛事的运营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对未来上海大型单项体育赛事的政府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综合研究方法,以反映女大学生体质的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从体现体质内环境的机能指标和体现体质外环境的素质指标着手,以依照一定条件选取的女大学生群体为范例,进行练习瑜伽前后的实验对比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通过系统的瑜伽练习,女大学生基于体质系统内外环境层面的身体机能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都有显著的优化现象发生。瑜伽运动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优化和平衡体质系统的内外综合环境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和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论得出: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是阴阳平衡理论在人类进行身体锻炼中的具体运用,而"阴阳平衡"理论则是武术"内外兼修"理论产生的基础。"内外兼修"理论作为中国武术运动功法练习的一个指导原则,规定着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因素及其适应情况。通过对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认为其自身生存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的强势入驻、瑶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做出了调整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作为中国社会的体育设施的重要的结构体之一,有着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探讨适合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的遏制策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健全球场观众暴力主体的防治体系,对主体进行心理指导和媒介素养教育,强化立法威慑;积极营造良好的赛场内外环境,涉及媒体、场地设施、裁判执法等方面,以求提高比赛质量;制定防暴预案,加强执法艺术,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