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体育赛事企校合作的双赢策略构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职业体育赛事的赞助行为已经成为各企业推广品牌的重要营销手段。而高校的体育赛事刚刚走入市场,企业与高校体育结合,利用高校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使其产品或品牌更具亲和力,从而达到巩固现有消费者和最大限度开发潜在年轻消费者的目的;高校则要利用自身体育赛事的优势,为企业搭建良好的特殊市场平台,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资金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市场营销的概念和企业参与体育市场营销类型进行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国内与国外企业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成功营销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体育市场营销的效果,提出国内企业在今后赞助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可参考的体育市场营销战略。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市场营销需要长期投资;2)需要持续性营销活动;3)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体育赛事对高校和企业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赛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校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提出了对策,以期用举办体育赛事所获得的资金或产品更好地发展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4.
当前.职业体育赛事的赞助行为已成为推广品牌的重要营销手段。高校体育赛事刚刚步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企业与高校体育结合,利用高校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使其品牌更具亲和力.从而达到巩固现有消费群、最大限度开辟新的消费市场的目的:高校则要利用自身体育赛事的优势.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资金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体育赛事属于体验性服务产品,差异化可以满足观众观赏偏好和现场体验效果,从而提高体育产品的竞争力.以NBA2007中国赛为例,运用豪泰林模型分析了影响体育赛事产品的差异化因素,认为赛事差异运作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可以提升体育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人数较多,并且集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该如何发展江西师范大学的体育赞助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江西师范大学体育赞助活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并且扩大校园对外的交流和影响力,提高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江西师范大学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的现状、企业对我校体育赛事赞助的现状以及江西师范大学体育赛事赞助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果  刘京 《精武》2012,(30):59-60
体育赛事和体育礼仪是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中的体育礼仪是指在竞技体育赛事中以道德为核心,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来表现公平竞争、律己敬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体育文明的重要标志。基于“蝴蝶效应”理论,研究体育礼仪对竞技体育赛事活动的影响,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体育营销的作用机制与应用模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锦年  梁强 《体育学刊》2006,13(1):30-32
界定了现代企业体育营销的基本内涵,剖析了体育营销的沟通特性与商业价值,最后总结了现代企业体育营销模式选择,即体育媒体营销,体育赛事营销,体育团队、明星营销和体育组织营销等4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悦  李燕燕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1):37-38,3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体育的强大,各种体育赛事在中国的营销方式也层出不穷.它们不仅推动体育赛事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体育事业的进步,还大大激发了企业发掘新的营销策略,刺激自身的利润增长,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然而,每种体育赛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商机,不同的企业也要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搭乘体育赛事这...  相似文献   

10.
对举办体育赛事惠民生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寻找举办体育赛事惠民生的对策,为民生体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地方城市盲目办体育赛事以及公众参与率较低等问题,要让城市居民在办体育赛事过程中得到实惠,需要多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赛事要贴近大众生活,形成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有效互动,通过办体育赛事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陈晨  杨铄  郑芳  卢芬 《浙江体育科学》2020,(2):12-16,67
基于体育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通过2016年奥运会和英超联赛等赛事最集中的5~10月期间英国观众的数据追踪,结合腾讯体育转播NBA、乐视体育转播中超比赛、啤酒行业投入体育广告、英国诺丁汉法院对盗播案件的仲裁等案例,对新媒体进入体育后,体育转播市场在转播特征、转播方式、转播效果、转播手段等方面发生的变革进行阐述,从体育赛事转播的双边市场着手对新媒体时代赛事转播的上游市场和下游市场的演进进行分析,总结体育赛事双边市场的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出体育赛事转播市场中存在的盗播、资源紧缺等问题,并为改善这些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影响体育服务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及其市场促销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服务市场是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的确定要靠市场运作机制来进行自我调节。重点阐述了影响体育服务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在体育服务市场形成初期的主要促销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问题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清“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帮助利用体育赛事进行城市营销寻找切入点,本文通过分类和归纳,以“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影响或作用”和“如何利用体育赛事进行城市营销”两个层面为线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宏观环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结合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实际,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及产业市场调查,从近年来的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状况研究和分析我国体育竞赛袁演产业市场的宏观环境。研究表明,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之中。同时,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将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与国际体育潮流一致的项目中获得较大的发展,选择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为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主导产业市场,通过扶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来带动体育产业市场整体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以此为契机发展黄山的旅游市场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黄山市体育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地调研,并根据黄山市体育旅游人口特征、地理特征、人群心理特点、人群行为因素对其体育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结合细分结果提出了适合其长久发展的营销策略:推广冰雪体育旅游、文化体育旅游,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制定适宜的旅游价格,建立多渠道销售模式等,以期为黄山市旅游市场的实际拓展提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垄断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体育赛事转播过程中主要存在使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集中销售与联合购买,使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主要原因为我国特殊国情、体育赛事转播的经济性、赛事媒体转播机制以及反垄断法律法规的缺失等;提出健全中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反垄断法律法规,重构中国体育赛事转播权收益分配制度,规范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相关市场行为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以体育赛事基本特征和现阶段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赛事发展带来的危害和机遇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从赛事经济损失、办赛主体经营、重大赛事筹办、全球赛事产业链、赛事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体育赛事发展带来危害;同时在拓展体育赛事市场、实现体育场馆多功能价值、凸显赛事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转变赛事商业运作模式上存在的机遇;面对危害和机遇,应以提升体育赛事管理服务水平、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科学部署重大赛事筹备工作、办赛主体全力开展自救、加强疫后体育赛事长期跟踪研究等方面为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体育消费者剩余理论为研究核心,即从体育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体育商品时的期望价格与该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产生的差额,来考察体育消费者与体育产业之间的价值与利益的相持、分割与平衡,揭示体育消费者剩余对生产者剩余及其体育产业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高校体育赛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体育赛事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存在政府、高校和市场这三个主体失衡,物力、人力、财力、组织和体制配比不合理,体育赛事整体产出效率低下的现象。根据坚持主体多元化、确保资源效益、改革高校体育赛事中的滞后领域为原则,将高校体育赛事资源配置进行主体、客体优化的同时,积极加强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校体育赛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宁波市承办体育赛事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申办、转变观念、提高竞技水平、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