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体育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实现体育教育的宏伟目标,必须建设一流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流的体育教师队伍,要加强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全面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新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一、加强青年体育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是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客观要求加强青年体育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既朝着高度分化的方面发展,同时也朝着高度综合的趋势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确,人文社…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体育科技》2006,27(3):77-79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突出的问题有:体育教育观念、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训练化、体育效果个体评价、体育教师队伍等方面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不适应。指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拓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综合加以理顺,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持续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校园体育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以献资料为基础,以专家访谈为补充,分析了校园体育化的内涵和2l世纪高校校园体育化的新特点,论述了高校校园体育化的建设,旨在加深对高校校园体育化的认识,进一步加快高校校园体育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新城镇化建设对高校休闲体育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包含教育内容体系与教育模式两方面,并对城镇化建设与休闲体育专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旨在为高校体育休闲专业的完善和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下高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和影响高校体育发展的不利因素,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应顺应市场经济转轨,加强对高校体育的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顺体制,不断提高教师“敬业爱岗”教育,是推进高校体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着手,探究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认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在体育教学、体育师资、体育观念等方面的现状堪忧,即体育健康教育发展不成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体育教师结构和教育水平不完备,体育观念传统守旧等。对策:加强体育健康文化教育;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多样性;打造高水平体育师资队伍;革新传统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班级体育活动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希望引起高校组织者和管理者对班级体育活动的重视,并能充分利用班级体育活动这一教育方式从班级建设入手,发挥班级的凝聚、同化、驱动等教育作用,以利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发展,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重视体育能力培养陈棣自《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在高校实施以来,使高校体育教育得到促进和发展.但同时,许多体育工作者也发现,在体育理论课教学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方面,是高校体育教育的薄弱环节.1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体育理论课在学校体育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朱静 《拳击与格斗》2023,(1):124-126
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服务环境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针对传统高校体育服务存在的服务理念较为滞后、服务模式较为僵硬、服务手段较为单一、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将高校体育服务智慧化、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立足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服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工作重点、发展趋势,结合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构建“1+3+1”的高校“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实施框架,探析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培育与发展的路径,以期为高校体育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在阐明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和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加强领导,提高高校体育师资素质;采取有效途径增强学生体育兴趣,养成经常体育锻炼习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善高校健康教育体系,推进高校文化体育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科、专业、课程、师资、生源、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高校扩招、北京奥运和WTO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学习先进经验,树立新的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维护体育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实体育化的内涵,注重体育观念的正确引导;加强学科建设,构建亲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好继续教育,开展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是更新研究生培养观念和提高生源质量为先导,建立服务型研究生管理制度和多元化校园文化为基础,优化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体系建设为核心,强化以体育竞赛、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为保障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是针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连贯性不强、纵向衔接不畅、课程设计满足学生对终身体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不足等现象的体育课程建设模式。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贯彻“立德树人”工程的关键环节,尤其对培育实际参与体育强国以及“立德树人”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意义十分重大。鉴于体育课程一体化存在的建设困境,坚持问题导向,从现阶段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入手,重点研究一体化课程实践运行面临的制度困境、实施困境以及监督困境,发现目前课程一体化建设正陷入制度困境、实施困境以及监督困境之中,其建设受制于认知不统一、内容不统一、队伍建设不统一。为此,基于对困境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实践路径,即从统一目标上加强理念层面的顶层建设,从统一教学上加强内容层面的顶层建设,从优化监督上加强监督层面的顶层规划。  相似文献   

14.
以发展高水平运动队促进体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崎 《体育学刊》2004,11(6):94-95
对西安工业学院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和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层面,提出通过建设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与群体工作并最终达到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课程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体育与教育等领域跨界融合的加深,以三级训练网和体教结合为主的运动员选材和培养模式暴露出了选材范围窄、偏向培养、重体轻育和文凭缩水等问题。相关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激化了体育与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矛盾。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能够以转型为依托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以趋势为引导搭建多元化运动员培养通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我国运动员选材和培养工作要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深入推进工作机制融合,巩固体教融合发展基础;强化教育系统主体作用,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因地制宜开展先行探索,盘活现有体育后备资源;建立衔接有序竞赛体系,推动人才合理高效流动。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体教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它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先体后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教分离或者结合不畅;竞技体育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运动员的退出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教育系统下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遭遇种种束缚,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教练员队伍无法有效对接.为加强“体教结合”,实现“体教融合”,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完备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要重塑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实现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海市体教结合经过20年的发展,其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运动项目布局、梯队结构趋于合理,教练员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费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缓解,人才培养初显成效。但也面临着“路径依赖”的强势惯性、体教两家工作着力点不尽相同、专业体校吸引力不断下降、人口基数低导致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等问题。在后奥运时代,运动员文化教育应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要融入“科教兴市”主战略,全社会动员全方位结合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一文中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通过叙述生命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在新课程中的应用,为今后学校生命体育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拥有村落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村落体育文化作为农村特定的文化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村落体育文化建设,意识培育是“催化器”,机制转换是“触发器”,传统传承是“稳定器”,学校辐射是“驱动器”,人才队伍是“牵引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