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运动能力具有可塑性,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培养的。通过培养,不同个体能力形成的速度会有所区别,能力表现的强弱也有所不同。运动能力的培养,需要打破仅停留在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培养层面,注重学生各种运动能力形成的目标导向。其中,形成基本运动能力,能为日常生活、专项运动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专项运动能力,能为竞技比赛、终身体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如何避免和突破“速度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如何避免和突破“速度障碍”●王永盛王海青速度素质是田径运动的主要素质之一,无论是径赛还是田赛运动项目,都把发展速度素质放在训练的重要地位。速度(结合专项的不同特点)能力的提高,是专项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可塑性强,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人们较之前相比已充分认识到运动员身体成分与竞技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学者在对不同专项学生的身体成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旨在为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提供合理有效的科学依据,更好地地指导运动训练。学者对排球、足球、中长跑、篮球专项学生的体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中,四个专项学生的BMI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中长跑<足球<篮球<排球。除上述研究对中长跑、篮球、排球、足球专项学生体成分进行了研究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学者在对其他不同的专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中缺乏对足球与排球专项学生体成分对比分析的研究,所以本文就排球与足球专项学生的一些体成分指标中存在的差异进行探讨,并分析不同专项体能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快慢,影响到运动技能掌握的质量。教师了解每名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自编《运动技能学习策略量表》,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策略的现状进行测试,从年级、专项、学业成绩、性别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策略不同,高年级学生学习策略发展水平高于低年级;学业优异者其运动技能学习策略的水平明显高于中等组和差生组;专项和性别对运动技能学习策略没有影响,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专业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专业运动专项开展的种类、学生对运动专项的学习现状、运动专项就业前途认识等方面入手,对湖北文理学院近五年来体育运动专项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使学生明确专项学习目标,摆正学习态度,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健美专项课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与体系构建的依据进行探讨,提出了健美专项课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与体系构建的特点和原则,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评价内容、权重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加强内容的整体设计,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和日常生活中。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让学生通过较长时间、连续、系统、完整的学练,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足球专项是高考体育业余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给学生运动训练方面的有关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理解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练习方法。因此,根据学生的存在问题、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加强对学生运动训练方法的指导,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专项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突触后致密物在突触可塑性中对揭示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突触后致密物的可塑性变化易受突触前传入信息和机体内部或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运动可以改变突触后致密物可塑性变化进而影响学习记忆。本文综述了突触后致密物的结构及功能与突触可塑性的重要关系,探讨运动训练对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影响,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运动训练对学习记忆促进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校自1993年开始,在新生入校经过达标测验合格后,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体育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专项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项的基本知识、技术、战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训练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专项运动的知识、技术、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自主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习方式与项群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传统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没有显著性差异。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效果不一样,其中,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要优于隔网对抗性项群和同场对抗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又显著高于同场对抗性项群,并且不同项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提出有效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平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12-3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全国4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组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中的教学关系及人际关系两个层面的特征,及其对不同专业师生间关系的影响。通过对两个专业学生各方面特点的差异进行对比与分析,提出师生关系在作用过程中,如何作出的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宋军  曾秉璇 《体育学刊》2011,18(6):104-107
以广州地区9所高校的1 537名男生和2 855名女生为对象,对运动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女生;而且运动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与参加的具体运动项目有关,如女生在跑步、跳高等运动项目中的损伤高于男生,而男生在足球、篮球和武术等项目中的损伤高于女生。此外,男生肩部的损伤高于女生,而女生足、趾部位的损伤高于男生。对运动损伤性别差异的原因研究还表明,男性在疲劳状况下仍继续运动可能是导致其损伤率高于女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稼禾 《体育科技》2001,22(4):66-68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能力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同中学体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在抽样调查江苏苏北部分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现状的基础上,以田径课程为例,初步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运动休闲概念的释义入手,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就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的形成、内容、形式及其延伸等方面进行了阐释,旨在为加深对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的认识,以促进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本校健美操运动专项和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对健美操专项和普通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差异显著;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中身体吸引力和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从体育学习、体育消费、考试以及课余生活方面对忻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从众心理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均有着普遍的从众现象。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克服他们心理障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既要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抑制它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实现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心理机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对华北地区10所大学体育、文科、理科1250(男662,女588)g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类大学生社会支持高于文理、理科大学生,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与体育锻炼因素不同有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对社会支持专业类别差异造成的影响不如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和行为意向对其产生的影响大。提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应重视通过体育锻炼途径提高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程度,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安徽80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体育在教育整体转轨的张力中表现出独特性,为了解有关80后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1000名80后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与影响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80后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持有的专一性倾向,是基于他们对运动背后的文化性背景、竞争性生活的浓厚的感情基础和价值认同;部分80后大学生在体育意识上对体育作用于健康的认识存有盲点;80后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恰恰是建立在重传统轻创造的学习意识中、习惯于重管理轻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创造能力及其潜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从高职院校女生厌学体育现象的不良心理诊断入手,运用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知识,对克服学生厌学体育现象的教学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