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体育需求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体育社会化、社区建设发展和老龄人口增多等多种因素;描述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人、财、物、活动和组织等要素的现状;指出目前的主要不足是:对社区体育认识不足、正式的与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间缺乏联系、非经常性的与日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相脱节、发展不平衡以及体育资源紧缺。  相似文献   

2.
论"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为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运用行政手段集中社会资源投入竞技体育,直接管理竞技体育而构建的制度化、专门化的组织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举国体制”利用政府行为优势,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举国体制”除继续发挥其政府行为的优势外,还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访问和问卷调查,对已达小康生活水平的广东顺德地区生活质量变迁与区域体育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的变化促进了体育经费的增长和多源结构的形成;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们的体育意识观念和参与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区人口的分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体育人口在扩大,城镇化趋势推动了体育设施普及化;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官办民助,民办官助,社会自办”新的运行机制;民族体育在小康地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育研究还就强化政府的职能管理,理顺体育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提高社会办体育的自我组织能力,体育设施的科学化管理和体育干部的培养途径以及体育发展中“两个效益”关系的处理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和分析表明,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学龄人口减少、流动人口增加以及无单位归属人员等人口变化影响着社区体育的发展.文章阐述了城市人口变迁的特征,探讨了城市人口变迁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以及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更有效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提供理论的支持和行动的向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结构变化,以"单位"体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及高度集权为主要特征的单位体育管理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发展。对新形势下我国体育社团发展面临的机遇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政府职能转变为体育社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场化改革为体育社团发展创造了资源基础;民众广泛的体育参与意识为体育社团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是未来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当前,由于体制、机制以及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发展还遇到很多问题,学校和社区各自的体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没有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高度共享。要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融合理念,研究和探索其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组织形式、经费保障和具体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上海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集聚优势、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所带来的牵引优势以及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所带来的资源优势等机遇。同时,上海竞技体育也面临着来自人口资源、财政资源、土地资源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挑战。为了抓住这些机遇,破解这些挑战,进而实现上海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将上海竞技体育发展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二是建设政府、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三是提升竞技体育发展的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四是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多元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体育人口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苗治文  秦椿林 《体育学刊》2006,13(1):119-121
以2001年全国群众体育调查数据库为资源,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我国体育人口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育人口的每一结构由于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性别结构男性高于女性;地域结构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年龄结构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等等。经过研究指出,欲求改善体育人口结构以度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应以当代中国社会背景为参照系,对影响体育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国家政策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体育人口结构改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体育和现代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内涵及特点;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角度,分析了都市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给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城市社区体育应发挥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构建新形势下的组织管理模式是推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前提,培养合适的体育人才是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积极筹措运作经费和建设场地、设施是加速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苏州城市的不断发展,其城市体育发展较快,但问题与发展并存,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资源需求与有限的城市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对现存的体育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发掘新的体育资源、构建多样化的资源开发模式,成为“十二五”时期影响城市体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的变化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我国城市社区居住角色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成因;分析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群体构成,体育活动空间,体育指导员和体育资金等问题;指出制约城市社区群众体育发展的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我国家村人口的经济状况、劳作特点、余暇时间、消费意识等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作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应充分利用体育合理的思想内涵,提倡竞争、交往,改变自然经济所形成的封闭、守旧的习俗,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教育、宣传等社会其它工作紧密配合,提高农村人口的现代化素质。具体的对策应抓好组织建设、舆论导向、增收财源3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前言近年来,原先与产品经济相适应的高度集中、形式单一的体育体制,正在转向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竞争体制。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成为体制改革的主体,它给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活力。我国社会上不断出现的社会集资办体育、“体育与企业联姻”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将以合理、自由和丰富为原则,以文明、健康、科学为主要特征。社会赋予中国人以更多的时空和物质消费资源,人们可以自由地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人们生活理性程度增加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使体育与自己的生活质量、与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形式联系得更加密切,体育将以其独特的功能全面介入生活领域。体育与社会嬗变、与生活方式变革的联系,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城市生活方式趋同与体育城市发展的人口城镇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加快以工业为原动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温州地区社会体育发展环境、体育人口现状及体育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温州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体育健身资源分布不平衡;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有待于进一步增加,体育健身组织网络较为健全;②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和浙江省的比例,女性体育人口多于男性,城市体育人口多于乡镇;③温州地区城乡居民倾向于选择简单易行和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且喜欢集体活动,男女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和体育消费上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武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3):382-383,F003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载体。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劳动方式的改变,这一理念已根植于人们的大脑里,并付诸于行动中。文章正是通过终身体育对克服某些负面效应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方面以及从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社区体育文化与社会体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变革,社会体育的发展已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去推动。尤其是随着单位体制的变化,社会体育活动支持网络一下子出现了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并成为了社区体育发展变迁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了大众体育兴起的社会背景以及大众体育发展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预示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将呈现活动方式生活化、活动内容多样化、参加人口全民化、组织管理经营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我国体育的特征与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21世纪我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领域发展变化的特征以及经济、社会等各种变革对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必须深刻认识到21世纪我国体育将会发生各种变化,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改革与进取,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各种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体育人口”定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人口”,在我国还是一个正在探讨中的概念,就目前而言,它只是对参加一定时间体育活动的人员的称谓。在日本、欧美等国虽有“体育人口”之说,但也不是系统全面研究的结果。“体育人口”作为引进词,这一概念的定义在我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体育人口”的定义不明确,致使统计“体育人口”时出现了一些偏差。理论界对“体育人口”的定义也有争论,其焦点在于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