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徐太平 《武当》2009,(5):20-23
太极打手捶法是太极拳的实战技法,整个套路都是由各门派太极拳里最经典,最具对抗性,最具实战性的招法组成。全套打完共击拳二百三十多次。动作以刚为主,柔为辅,招招既打又防,势势能攻又能守,连贯顺畅,节奏分明。速度可快可慢,劲道可大可小,力度可轻可重,动作可柔可刚,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呼吸可采取自然呼吸,也可配合呼吸。整个套路让人感到十分新颖,十分自信,十分轻松,十分简单,适应各种人群习练。  相似文献   

2.
徐太平 《武当》2009,(3):15-17
习练太极拳,只练拳架,只练推手与拿法,而不练太极拳打手,就很难深刻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要求,很难灵活运用拳架中的各种招术,很难与别的拳法、打法相对抗,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领会并真正掌握了太极拳打手,能真正将太极拳的最高造诣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鹞膀捶为沛县武当洪拳三晃膀套路中的重要动作,它迅猛灵变,攻防相宜,技术应用以等打与赶打为法则,技击时犹如鹞鹰抖膀展翅。武当洪拳名家说:“打法有等打与赶打之分。所谓赶打者,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所谓等打者,犯了招架,便是十下。”鹞膀捶的功法练习势猛劲强,长期练习可使骨坚筋强、精充气足,达体魄强健之效,用于格斗实战也有自卫防身之功。  相似文献   

4.
简化太极拳     
学习内容简化太极拳第八组动作(21~24动)。搬拳、拦掌、打拳的动作规格。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及全套练习要领。动作提要二十一、转身搬拦捶——向  相似文献   

5.
陈氏太极老架式(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庭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学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本篇介绍的是老架一路。其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的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练习…  相似文献   

6.
尹德辉 《武当》2014,(10):15-17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稳,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由于其姿势开展,平正朴实,拳架分高中低,既适宜于体力强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宜于体弱者防未病治即病,因此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我所见到的多数习练者,他们对杨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颇有感触,但对其技击功能却知之甚少,体悟不深,甚至对它的技击作用持有怀疑态度。这都是因为对杨式太极拳缺乏了解而产生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8.
孙建国 《武当》2013,(8):22-22
武李家传太极拳徒手套路有三套,而现在世面上流传的只有一套,内涵也大不相同。三套内容皆由武禹襄祖师(广府东街)与(广府西街)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分别定型于1857年一路中捋架、1859年二路炮捶、1862年三路小架。打手习练有三种,分别为定步推手、活步三步半推手与散手。秘传功法有三层,分别为"拥、撞、飘"。三套拳架、三种打手、三层功法,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和功夫逐步递增的层次。其套路和功法就好似学生上学一样,先上小学,次上初中,再上高中三大阶段。初级阶段先习练基础内桩功和一路中捋架套路,就相当于上小学打基础。主要目的是为了习练内外三  相似文献   

9.
周世勤  周梦华 《精武》2007,(11):I0001-I0002
李式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宗师和好友王兰亭等,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的。李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捶、刚柔太极拳,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早年,李瑞东宗师从好友王兰亭(杨禄禅宗师的弟子)习练太极拳,从李老遂宗师习练戳脚翻子拳,还习练过少林拳械、八卦掌、心意拳等。李瑞东宗师以老架太极拳的肘底捶、撇身捶、指裆捶等捶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式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出李式太极拳。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多种门派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刚柔相济,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李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体松舒展,刚柔相济,连贯灵活,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0.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们现在所熟知的杨式太极拳,如24式国家竞赛套路项目及49式、85式、103式等传统套路,这些基本都是属于健身与养生的慢架拳。除此以外,杨式太极拳还有74式、108式等以技击为主要内涵的快架拳。所谓慢架拳就是练内功的一种方法,而快架拳则是通过这个内功与对手进行技击的武器。慢架的五字诀是静、轻、慢、切、恒;而快架的五字诀...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的用力,既有柔力,又有刚力,还有刚柔兼用之力。这样才能符合太极的用力。太极拳的练力程序为:轻力、柔力、刚力、巧力四步骤。 轻力练拳架是对初练太极拳者的要求。拳论曰:“用意不用力。“强调了用轻力练习。这种练法是为了催其僵劲,增加肌肤灵敏感而提出的。如果从高层次技击角度讲,还应  相似文献   

14.
马淑芬 《武当》2013,(4):21-21
由于对太极拳情有独钟,我有缘认识了武当山玉虚宫全真龙门派的传人——白云道人郭树璞师傅,拜学传统武当太极拳。我坚持寒暑不辍,刻苦勤奋,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领悟了太极拳的独到之处,那就是意神。太极拳技术水平的高低,只有通过习练形体套路来体现。在演练之中,手法、步法和身法,以及术法,都要靠眼神和心意来完成每个动作。由于眼神的集中,使神经中枢绝大部分处于抑制,它能消除紧张,致使动作柔缓,有助于克制急躁,长期坚持,自会潜移默化,陶冶气质,突破情感障碍,走出心理困境。在习练太极拳法中,随着各势开合屈伸回  相似文献   

15.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功练习、拳架套路练习、推手和散手练习三部分。 在推手练习中又分为单人推手练习和双人推手练习,就是把拳架套路中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结合步法的“进”“退”“顾”“盼”“中定”,通过单人及双人练习,更好地运用到对抗实战中去。在此,我把跟陈正雷老师学练的单人推手的训练方法整理出来,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练习太极推手是习拳者感悟太极拳劲力、劲路的重要途经,也是学习太极拳技击术的必经阶段。练习太极推手由浅入深,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阶及神明是很难达到的境界。练习太极推手必须遵循舍己从人原则。 舍己,即是舍去自身的僵力,舍去无目的盲动;从人,即是顺从他人之力,避开其实处,进入其力学结构,进而瓦解破坏对方的进攻,实施主动有效的攻击。正如王宗岳阐述的“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这个“理”我体会就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之理。 外家拳的主要特点是以快制慢,大力打小力,强者胜弱者。而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以柔克刚,借力打人,以弱胜强。  相似文献   

17.
黄文彬 《武当》2024,(1):11-12
<正>太极拳具有很强的防身技击作用。但是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学练太极拳多年的人们,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与人交手却不知其所以然,其主要原因没有深刻理解太极拳的拳架与单操、单操与实用、招式与技法的实际运用理念,也就是没弄懂拳论所云“招熟”而渐悟“懂劲”之道理!所谓“拳”或“拳架”,就是人们在多年的实战对搏习练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招式”,或“技法”的精华所在。是把这些“招式”或“技法”组合起来,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表现在一个完整的套路当中。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绷捋挤按採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传统太极拳中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但是由于指法稍嫌狠戾,现在一般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在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是拳、勾。以传统杨式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三、四式双拳绕打外,都为单手或双手掌型。太极五星拳中搬拦拳、撇身捶、指裆捶、栽捶,都以拳为主,但都有掌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武术教学中不论是组合动作,还是数学套路,都有震脚这个动作,如震脚架打、抡臂砸拳。如果学生练习中震脚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