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人们对太极拳认识片面、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使人们透过太极拳的表象看到其本质,主要采用逐层剖析的方法解析了太极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武术拳种。首先,阐明了对武术拳种的定位:以既“偏于一隅”又“精于一隅”的技击术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由诸多环节组成的技术体系;其次,提炼了武术拳种中的内劲拳类的要旨:采用以丹田及脊柱之命门为核心的发力方式;再次,归纳了武术拳种中的内家拳系的特点:突出控制、把握节拍,追求“以巧斗力”的“技击之道”;最后,明晰了太极拳的核心定位:既属于武术拳种中的内劲拳类,也属于武术拳种中的内家拳系,是以“阴阳相生”“化发一体”的太极劲为核心追求的武术拳种。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进一步细化了武术拳种研究,可以使人们对太极拳的内在特点形成明晰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代嘉靖年间,张松溪以内家拳享名宁波府,传为松溪派拳术创始人。这位技击大师的生平,武术界有过种种纷争及附会。其籍贯,徐哲东《国技论略》提出浙江鄞县、海盐两说,《武术拳种和拳家·张松溪小传》据张松溪派内家拳传人推断其生于温州。其生卒,史籍上未载,唯《武术拳种和拳家》一书推断其生于一五〇六年前后,光宗泰昌年间卒于贵州玉屏,约在1620年左右,终年110多岁。其所习拳种,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黄百家《内  相似文献   

4.
蒋兴材 《武当》2007,(1):8-9
内家拳在明朝嘉靖至清朝末年是中华武术的知名拳种,盛行于浙东一带,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湮没在民间。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非常重视。1982年12月,国家体委在京召开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菏泽市定陶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自古武风殊盛,流传有诸多的武术拳种,大都是少林、查拳、洪拳、炮拳、梅花拳等,而所谓为内家拳更是少之又少,大都是近十年才流传过来  相似文献   

6.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拳种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划分为内、外两家,即武术界常说的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内家拳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拳以外形为主,内气从之。内家拳重修“精、气、神”,外家拳苦练“形、速、质”。内家拳属、武当派,首推太极为领袖;外家拳属少林、派,当举少林拳为代表。 内家拳又称“南宗”“武当派”。其说源自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曰:“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其子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学拳,著有《内家拳法》。《王征南墓志…  相似文献   

8.
吴宪民 《精武》2008,(4):24-25
问:通背拳在内家拳中的地位用恢复吗? 答:“内家拳”的名称并不科学。通背拳术派生的历史,本身就因区别清代黄百家将武当松溪派六路、十段锦原母拳改称“内家拳”.才引发用母拳的练功法则:“通背”二字,改母拳另称“通背拳”的。然而。自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百家著《内家拳法》以来,“内家拳”单指的狭义拳名,经百年沧桑流传,已成为拳种分类的广义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黄百家《内家拳法》所记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十四禁忌。即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如果说“五字要诀”是内家拳的内核,则“十四禁忌”应是内家拳的外壳。两者都是实践的结晶,共同升华为理论,成为内家拳的准则。八桩(拳)是内家系列的重要内容,它也遵循这一重要原则。内家十四禁忌不但对内家拳(狭义)及广义的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他拳种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古今拳术的渊源是一脉相承的。在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的时期,也是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明代的武术得以全面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明代武术的拳术流派繁多,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当时,内家拳已享盛名,“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王征南墓志铭》)。内家拳门户独立,奉  相似文献   

11.
广东很多拳师认为广东武术发源从“火烧少林寺”后开始,然而这则故事,就像小说家笔下的小说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非常具体,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又非常具有戏剧性,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所以,文章就从这则故事入手,揭示它们之间真实地存在关系。研究认为:(1)“火烧少林寺”实为天地会笼络人心的手段,与刘家拳的产生没有关系;(2)“南少林”就是天地会,寺僧创刘家拳的说法不可信;(3)从历史上的南少林、清朝中后期社会背景、与广东洪拳、蔡李佛的“请拳顶礼”动作寓意分析,表明该拳派与“南少林”有关。  相似文献   

12.
功法是武术三种形式之一。在武术技术传承中,功法有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1)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传承的重要基础;(2)武术功法还体现了武术"内外兼修"的思想;(3)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从"假想"攻防到实战的"桥梁";(4)武术功法凝聚着优秀的武术技击招式。因此,在武术技术传承中要重视功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路径: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搏击),而两者出现了渐行渐远的趋势.文章认为:当今的中国武术虽然存在套路和散打(搏击)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它们是构成中国武术的必然要素,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不同层面.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使两者有机地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将两者剥离.武术套路中含有搏击的要素,武术搏击中也应有套路的基础,两者应相辅相成.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北京2008武术套路比赛"为切入点,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87名参赛运动员的洲别、国别、名次、平均难度动作编排及服装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逻辑分析法对竞赛规程及相关官网资料进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1)竞技武术套路在世界各洲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洲际的失衡,一种是洲内的失衡;(2)国际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既有广泛的发展前程,又面临金牌毫无悬念的尴尬局面;(3)《2005年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采用同样的评分标准对男女运动员自选动作难度进行评分,这对于女子运动员来说是不公平的;(4)要促进竞技武术的国际发展,中西文化的融合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技击在建国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一系列因素促使传统武术体现出更多的演练性而非实用性。因此,通过打造《武林风》"百姓擂台"这一国内首个传统武术搏击擂台,将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发展、推广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观看"百姓擂台",我们也可看出目前武术发展的一大困境,即传统武术技击与时代脱节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传统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武术体育化的视角,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尴尬境遇进行研究和反思。研究发现:武术体育化视域下传统武术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传统武术正在逐步走向"异变"的里程。(2)传统武术正在逐步走向"边缘"的境遇。其原因在于:"武术名词"的含糊滥用,造成了传统武术认知上的混淆和误读;"以偏概全"的属性定位,忽略了传统武术其他属性的作用和价值;"崇洋媚外"的思想剥夺了传统武术发展的时代话语权;传统武术的"时代短板"限制了传统武术大众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知史以为鉴。文章通过对内容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内容所经历的27年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武术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抽绎并评析了杂志传播武术的规律。将对武术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一是单就竞技武术而言,内容传播重点“由技术向赛事转变”;二是单就社会武术而言,内容传播方式“由‘一把抓’向‘弹钢琴’转变”;三是就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传播的关系而言,它们在“并行之中向社会武术偏重”。  相似文献   

18.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在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作用,并以传统的崇德扬善的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德”与“艺”(武技)的统一。文章以武德的概念,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注重对武德思想的关注,及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武术中“劲”的内涵,正确认识力与劲的关系,以及劲的形成过程、要求与分类和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和综合分析法,对武术中劲力的形成及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力是可以转化成劲的,而劲是力的高级形式,其产生的效果是十分可怕的,倡议在各种类型的武术比赛、交流中,展现中国武术中劲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各行业、各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将为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与时俱进"地分析出时代对武术的要求,以及分析武术与时代的脱节之处,为传统武术更好发展开拓思路。文章以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加强传统武术自身项目挖掘,突出"技击"的根本特性,增强文化教育和传播,扩宽交流渠道和层面,在国家管理部门指导下走拳种独立自主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传统武术的商业化开发,有效实施继承与发展战略,明确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国内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融才能使传统武术在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更加枝繁叶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