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灵芝 《精武》2012,(29):13-13,15
幼儿期作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既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又能够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心理作为一种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体表现,通过动作练习能够给予幼儿更多的有效刺激,促进幼儿大脑各个技能的完善,从而为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幼儿体育活动对健康心理的促进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以期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幼儿武术操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幼儿园开设幼儿武术操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着重论述幼儿园开设幼儿武术操 ,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三个有利之处 ,并对幼儿武术操的创编与教学要点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王芸 《当代体育科技》2020,(8):191-191,193
现在全名健身的热潮早已深入中小城市当中,许多家长都重视对小孩子加强体育管理,目的是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近些年来,幼儿基本体操在很多城市已经被给予高度重视,部分幼儿园以体操为办学模式,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纲要》中就是把幼儿体育放在了首要位置,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因为幼儿在3~6岁的生长过程中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智力和身体素质发育,本文是通过参与幼儿体操基本实践将文本的内容相结合、归纳、总结,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和文化,落实"教育从幼儿抓起"的教育政策,本研究依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原则,创编一套理论上行之有效的幼儿武术游戏,然后在幼儿园进行实验,检验实验效果,验证这套幼儿武术游戏的实用性和在幼儿园进行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研究中的发展,一般是指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这些变化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生命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人类发展中有许多领域值得关注,尤其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幼儿体育教师对促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幼儿体育教师对于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合理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育娜 《体育学刊》2000,(1):125-126
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一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二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练的习惯,在发展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老师们要充分认识和挖掘体育活动的多种活动模式,合理地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更好地发挥体育活动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静 《体育师友》2003,(5):28-29
幼儿基本体操活动是以幼儿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大众健身操之一。幼儿基本体操是以全面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前提,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生理、心理特点,把适合幼儿形体结构的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艺术体操、舞蹈、韵律操和技巧动作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岛市3~6岁幼儿肥胖的发生率和肥胖幼儿的体质情况,为预防幼儿肥胖和提高肥胖幼儿体质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120%作为肥胖判断标准,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青岛市3-6岁城乡男女幼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岛市肥胖幼儿检出率为10.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检出率分别为6.6%、3.9%和0.4%.除网球掷远外,肥胖幼儿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成绩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幼儿.结论:肥胖幼儿的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成绩从总体上低于正常体重组幼儿,提高肥胖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健康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幼儿基本体操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幼儿基本体操概述;幼儿基本体操内容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用及其作用;竞技性幼儿基本体操的编排,使更多的教师了解和更好地应用幼儿基本体操,充分发挥其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裕固族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为采取有效监测和科学制定体育卫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6所幼儿园抽取3—6岁男女幼儿360名,对选取的幼儿进行体质检测。结果裕固族男女幼儿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幼儿高于女幼儿;与全国幼儿相比,3、4岁裕固族幼儿四项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均值,但5、6岁明显低于全国均值;除胸围之外,裕固族男女幼儿四项指标与甘肃省幼儿的差距不明显。结论健全裕固族幼儿生长发育监测体系,加强幼儿体育锻炼,提供适合幼儿身体锻炼的方法,促进裕固族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儿童锻炼的心理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锻炼的心理前因、身体锻炼与儿童体能、自尊、应激的关系等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表明 ,尽管儿童身体锻炼的动机存在着文化差异 ,但获得愉快感是儿童参加身体锻炼的主要动机之一 ,同时 ,内部动机是儿童坚持身体锻炼的重要因素 ;身体锻炼可能是造成儿童体能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合理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儿童的自尊或自尊的某一维度 ;儿童应激反应存在“过度反应模式” ,身体锻炼可以降低儿童不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铅球专项力量循环训练法设计结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将铅球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环节,并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实践证明,循环力量训练法对少年儿童铅球成绩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得出了学校(包括训练基地)是我国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行业体协、俱乐部是我国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次要途径(社会化途径),提出建立小学(包括健美操培训基地)、儿童中心、少年宫、中学(包括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试点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培训中心、大学(包括体院、体育系、高水平传统项目学校)、健美操俱乐部、国家集训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儿童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对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诠释,梳理了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指标,讨论了儿童参与身体锻炼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动向,以期为国家教育部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国家体育总局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认知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认知的思想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关于身体认知的研究开始朝向具身化方向转变。从人体运动场域的视角,探讨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认为,身体运动在身体认知与被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和调适作用,身体运动的方式可以映射出身体认知过程的具身性变化。身体运动可分为客观身体运动与现象身体运动两种类型,它们对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身体运动特有的行为模式反映了身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身体运动的限制作用体现在身体认知表征的特性与范围方面,身体运动的分派特征对身体认知转向中的构成性角色具有证实作用,身体运动的调适功能是身体认知与具身行动之间协调性存在的重要保障。在身体运动对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的解释方面,要求身体运动应在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中保持主动,重视身体经验的投射功能,关注身体运动的物理属性与运动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将身体运动的相关研究融入到具身认知的范畴,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研究范式,将有助于解决身体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康社会保障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权利及相关立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障广大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权利,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对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现状、农民的体育权利及应享有基本体育权利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保障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权利任重道远,建议在即将制定的《全民健身条例》中,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方面的内容,切实保障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此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广西5所高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分析该地区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当前,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高,但活动的量相对不足,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认识显现出现多元化特征。同时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较差。在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锻炼时间和参与目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自1997年来先后3次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2007年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88 625人.调查内容涉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质量、方式、消费、目的和需求等.研究表明,我国居民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和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区域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好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的质量、消费水平、锻炼中断等方面.北方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均略高于南方,同时表现出参与频度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锻炼强度较低等特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类人群的比例在全国各区域的分布均衡,差异较小,约占总人数的0.6%.  相似文献   

19.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ARS-3、GQOLI对体育锻炼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