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师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提出 :通过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并初步具有小学体育工作的知识和担任这一职业的能力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我校的体育教学 ,结合山区农村师范的办学特点 ,以及面向农村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需求 ,在中师的三年体育教学中 ,采用逐级分步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体育动手能力。中师一年级 :通过实践课的练习和理论学习 ,使学生明白中师体育教学和中学体育教学的不同 ,使学生了解中师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 ,学习中师体育和从事小学体育教学所必需的职业培训 ;同时通过教…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受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专业是专为培养体育教师的,其学生的教学能力是衡量学生水平的最重要的依据。教学能力必须是以专项综合能力为基础而表现的。专项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这一难题摆在了每个体育院系教师、学生的面前,而足球专项做为三大球之一,更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这与高校缺少一个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等有关.为此,提出了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强调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出能力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培养中师生初步具备农村小学体育的教学能力出发,以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力为内容,将体育游戏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操作步骤渗透到中师体育课的教学中,通过培养中师生进行体育游戏教学能力,达到培养中师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目的。通过教育实习的评定及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教学的追综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大多数评定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这对进行中师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育教学的能力,适应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江淮 《体育师友》2011,34(5):70-71
自我锻炼能力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文章主要阐述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育来说,体育已经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而对于当前高职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来说,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当前教育来说,体育的强弱,集中反映了高职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而对于当今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成为了体育训练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当前的条件下,迫切要求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对于体育的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也成为了我们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每个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难题。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造力,已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呢?反思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实践,总结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末提出素质教育概念至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已达成共识。但前人大多是通过各学科的教育与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观点甚少,本文试图通过各种体育教学过程和方法,简述体育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曹岑 《体育世界》2007,(10):64-65
培养学生能力应作为整个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增强学生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能力培养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同步提高。培养学生能力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机会,改善心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善自我,以更好地通过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技巧复习课中,可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对其体育教学提出了高度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提升的重要前提基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篮球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培养,满足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高度要求,促进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在当下的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篮球文化影响着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其起着改革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篮球文化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从而为这一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提升。  相似文献   

14.
1 进一步确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更新体育教育观1)体育教学不仅传授知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现在的体育教学应改变过去那种传习性的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的任务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技术 ,而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传授知识与掌握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育能力。所谓体育能力 ,主要是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而师范学生的体育能力 ,还包括教书育人这一与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相关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 ,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众多信息和方法中辨别信息 ,选择方法 ,以及怎样运用信息 ,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5.
汤劲光 《精武》2012,(13):43-44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达到教学目标,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主,体育教学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在于学生,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是初中体育课的追求所在。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分别是: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教学目的的要求;学生对于体育课不重视,忽视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的局限性阻碍了热爱体育的学生的自我锻炼行动;初中体育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相似文献   

16.
沈军 《体育科研》2002,(1):38-39
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制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其发展规律,找出一条适合我校进行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改革的新路子,使我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进一步适应学生个性体育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渗透承受失败能力的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向。本文通过对分析体育教学与培养学生承受失败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些培养方法,以求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承受失败能力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基本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基本概念●王枫段炼编写1体育教学是指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  相似文献   

19.
从培养目标出发,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生今后工作性质是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学生学习完体育专业应会示范、会讲斛,会组织教学、会纠正错误,会组织竞赛裁判工作,这都是一个体育教师所必备的基本功。因此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智能性教师的方向,为此笔者在排球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教学能力进行了探索,以寻求一种既符合教学规律又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提问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提问,是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