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满平 《收藏》2013,(7):78-78
笔者收藏到一套完整的"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机制钢模(见图),俗称造钱模,在钱币界又称"工具模"。其正面阴文反书,中央珠圈内为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外左、右两侧有一小六角星花,上方有"东三省造",下方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面径23毫米,背径45毫米,高40毫米。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外围一周为英文地名、纪年及面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更定东三省官制,奉  相似文献   

2.
吴满平 《收藏》2013,(13):78
笔者收藏到一套完整的"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机制钢模(见图),俗称造钱模,在钱币界又称"工具模"。其正面阴文反书,中央珠圈内为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外左、右两侧有一小六角星花,上方有"东三省造",下方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面径23毫米,背径45毫米,高40毫米。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外围一周为英文地名、纪年及面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更定东三省官制,奉  相似文献   

3.
《收藏》2020,(7)
正在中国古钱币中,有一种折银钱是对银作价的,分为一厘、二厘、五厘、壹分几种,相当于银两的一厘、二厘、五厘和壹分。这种折银钱多见于南明末期和清初,主要有永历皇帝朱由榔铸造的永历通宝、东平王孙可望铸造的兴朝通宝以及三藩钱中吴三桂铸造的利用通宝。清初顺治五式中的一厘钱,也属于折银钱。每一种折银钱都有较多的版式,且多寡不一,有些较为常见,有些则十分稀少。就拿其中的五厘钱来说,大字五厘就是尤为少见的版式。其主要特征就是背面的"五厘"二字与同类品种相比显得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4.
正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于社会相对稳定和日渐富裕,这个时期铸造的"康熙通宝"钱币,不但铸造技术大幅提高,而且精美规整,钱体也较厚重,文字亦美观大方。康熙通宝分别由全国的20多个铸钱局生产,有大、中、小三种形制,大者枚重一钱四分,中者枚重一钱,小者枚重七分。钱币正面汉文楷  相似文献   

5.
寇尚民 《收藏》2013,(5):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  相似文献   

6.
沈飞 《收藏》2010,(4):140-141
新疆最早开铸机制铜元“光绪元宝”(图1)的铸造时间约为1907年,由迪化城外水磨沟机器局内设的银元局试铸。铜元的正、背面均无维文。正面珠圈中为汉文“光绪元宝”,中心有一朵六瓣花饰,圈外上方有汉文“新省”,左右两侧各有一朵五瓣花饰,下半部有汉字“市银一分五厘”。背面为龙纹,龙身盘空向下,底部有海水。  相似文献   

7.
“吉林厂平”银币,正面中央铸篆书“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监制”,两侧各铸一龙纹图案,上端铸一圆形“寿”字,此字与二龙相联,构成双龙戏珠图案;币背面分别铸满、汉纪值文字,按币值可分为一两、七钱、半两、三钱、一钱五等。按正面两侧龙身有无毛刺,又可分为“光龙”和“毛龙”两大版别。其中,“光龙”版五等币值俱全,“毛龙”版只见一两、半两、三钱三等。另外,一钱币,又按纪值数字书体不同,分为大写版“壹”和古体版“弌”  相似文献   

8.
叶伟奇 《收藏》2011,(2):90-90
笔者藏有一枚奇特的晚清时期浙江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此铜元正面珠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及六瓣花星纹饰,珠圈上方有"浙江省造"字样,左侧有满文"宝"字,下方有汉文"当十",背面中央为蟠龙纹。这枚铜元的奇特之处在于正面无满文"浙"字,却多出"光武二年"四个汉字,背面除蟠龙纹外还多出了嘉禾图案纹饰(图1)。此铜元上的"光武二年",当为朝鲜李氏王朝最后一个君主高宗李熙的年号。1897年李熙改年号为"光武",改国号为韩国,自称光武皇帝。  相似文献   

9.
叶伟奇 《收藏》2009,(11):118-118
台湾是中国最早自铸使用银币的地区之一。从清中期开始曾多次开铸银饼充作军饷使用,最为著名的有寿星银饼、如意银饼、笔宝银饼等。晚清时期,台湾省还采用机器铸制了“光绪元宝”银毫辅币,投入市场流诵使用。  相似文献   

10.
周传芳  周国卿 《收藏》2006,(4):100-103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向巡抚联魁建议,用内地各省拨来的财政补助银“协饷”为原料,在新疆(迪化)水磨沟机器局铸造银币。联魁于六月四日批准成立新疆银元局,铸造五钱、四钱、二钱、一钱四种银币,至三十四年七月止,共铸银32万两,主要用于军费开支,故称“饷银”。饷银五钱,正面主图为汉维文“饷银五钱”,背面主图系蟠龙。该币直径3.3厘米,重17克左右,成色85%。饷银五钱银币的版别较多,从正面看,汉文“饷银五钱”有字体大小、笔画粗细的不同,汉字中心有有花饰和无花饰的差异。从背面看,图案有无圈龙、线圈龙、珠圈龙,维文龙、蝙蝠龙的不同,蟠龙又有小头龙、尖角龙、小龙的差异。现就“饷银五钱”银币的具体版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袁华惠 《收藏界》2010,(6):95-96
多年前,笔者集得一套光绪开炉吉语钱,一套十品,一品一语,隶书直读,背文均为篆书"宝泉"二字,系京局所铸。外径27.3毫米,厚1.7毫米,重6.5克,枚间数据略有差异。包浆灰黑色,为了搞清材质,我磨去了一钱的一段边道包浆,其色泽和硬度类似白银,但由于未经科学检测,所以未能确认其材质。最近,我从赵立仁等三先生所编著的《中国金银古钱币》一书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万历通宝是明代中后期明神宗朱翊钧的铸币,始铸于万历四年(1576年)。目前流传于世的万历钱多以光背为主,背字的万历通宝相较少见。而在为数不多的几类万历背字中,尤以“厘”字类较为特殊。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万历背厘字钱,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万历通宝背右厘、万历通宝背厘二以及万历通宝背厘十。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光背钱改制的背厘钱。  相似文献   

13.
王际朝 《收藏》2009,(6):128-129
“启介”即“噶启介”简称,意即七分五厘币。“启介”铜币分为早期、后期两种,因后期铸造的“启介”铜币为花瓣形,故称花瓣形“启介”。币材质为紫铜、但在花瓣形“启介”铜币中也有稀少的黄铜质。由于较常见,故在国内外钱币目录中均有刊录  相似文献   

14.
第一关过关导游1、炮六进四(4分)卒1进12、兵五进一(2分)将4平53、炮六平二(1分)将5进1如改走卒1进1,炮二退四,卒1进1,炮二退一,打死黑卒胜定。4、炮二退四(1分)将5退15、相七退九(2分)象3进16、炮二平五(1分)卒5平67、帅六进一(1分)将5进18、相五进七(1分)将5退19、炮五退  相似文献   

15.
刘盛会 《收藏界》2010,(5):82-83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了庆祝皇帝登极,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馈赠有关人士,以作纪念,其铸额极其有限。"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吉语钱币,是新皇和臣民的共同愿望,吉语祝辞,故得以用之。以取吉祥或以示庆贺。纵观是币(如图),正面书"光绪通宝"四字,读序为上下右左,以"回"纹图饰环绕币缘一周;背  相似文献   

16.
韦力 《收藏》2011,(10):114-117
"樊增祥者,字嘉父、云山,号云门、樊山。光绪进士,曾任陕西、江宁布政使,护理二江总督。工诗文、书法,书学欧、颜,重拙峻厚,有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17.
陈婧莎 《收藏》2012,(2):104-105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曦永隆四年(942年)8月始铸"永隆通宝"大铁钱。该钱采用一钱一范一次性浇铸法,钱范是用木制模具压印而成。这些当年被遗弃于铸地的钱范,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辨,弥足珍贵(图1、图2)。发掘2002年4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福建省博物院主持,  相似文献   

18.
袁克林 《收藏界》2011,(9):80-80
清末的贵州银锭有官铸、民间私铸两种。官铸银锭由官府设立的官银炉和官银匠铸造,这类官设银炉(或官设银匠铺户)多设在藩库、盐库、厘金局或官银钱局内。据《清代文献通考》中记载:"用银之处,官司所发,例如纹银;商民引使,自十成至九成、八成、七成不等。  相似文献   

19.
基础配合     
配合是指2~3名队员在局部范围内,为了统一的目的而进行的协调行动的组织形式。一、基础配合的分类 基础配合分进攻和防守两大类。 进攻基础配合包括:掩护、传切、策应、突分四种方法。 防守基础配合包括:挤过、穿过、绕过、换人、关门、夹击和补防七种方法。其中前四种是用来破坏掩护配合的。二、基础配合分析(一)进攻基础配合分析 进攻基础配合包括传切、掩护、策应和突破分球(突分)四种方法。这四种配合方法组成了篮球比赛中千变万化的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20.
第一关 过关导游 1、炮九平四(2分)将6平5 2、兵四进一(3分)炮1平5 如改走炮1退1,炮四平二,炮1平6,炮二平七,红胜。 3、炮四退六(4分)………… 退炮系取胜的关键。 3、………… 炮 5进 1 如改走士5进4,炮四平五,红胜。 4、炮四平七(2分)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