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美娟 《精武》2007,(4):12-13
石头拳是清末有“神手”之称的武林大家唐殿卿的祖传拳术,因其拳趟走势步履坚硬且招数之中震脚颇多,手法每每出招刚强猛烈,整体发力爆发十足,故以山中石头冠名此拳名称,因此这趟石头拳特别适宜年轻力壮者演练。  相似文献   

2.
说起来,你能相信吗?一位八十三岁的老人,一年四季,不管风霜雨雪,每天早晨四点半,总要从茶食胡同的南家湾,步行六、七里路,到龙潭湖畔去练拳、教拳。当他一气练完了十四趟拳,三趟枪,两趟刀,两趟剑和一趟棍后,徒弟们才陆续到来,开始教拳。而且,每星期的二、五晚上,七点到八点,还要步行四、五里路到东城区的武术馆所在地——东单体  相似文献   

3.
杨维 《武当》2003,(5):22-24
六、独精鹰捉,发挥劈拳的特殊作用 练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这样叫是有道理的。 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  相似文献   

4.
张洪国  张财林 《武当》2003,(5):37-39
戳脚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北腿之杰”。它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的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锤、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拳系——戳脚门。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在上海长宁区工人俱乐部体育馆里进行。十九日晚上这里灯光通明,数千名爱好武术的观众,都想亲眼目睹武林群英的风采。比赛开始了。只见一位英姿焕发的运动员上场表演形意拳。他起式,然后接进步劈拳、退步横拳、黑虎出洞……又一组逼真情彩的鸡行动作,他步稳身正、劲力沉实,风格独特,整个套路几十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人以清晰、明快、干脆利落之感。表演结束,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裁判也给予了这个项目的最高  相似文献   

6.
李新宏  郭杰 《精武》2005,(8):14-15
(接上期)弹腿第五趟:五趟栽捶步要斜 1.马步横拳:左腿向左迈出一步成马步,同时右手从上向下抓掳回收,同时左拳向左打出左横拳,目视左拳(图59,图60)。  相似文献   

7.
张洪国 《武当》2006,(11):31-33
戳脚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它以手脚并用、腿法突出、内容丰富、技击性强、攻防结合严密为特点,被武林推为“北腿”之代表,享有“北腿之杰”的美誉。戳脚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的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与武九,共计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锤、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从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拳系———戳…  相似文献   

8.
杨维 《武当》2000,(12):28-30
六、独精鹰捉。并发挥劈拳的特殊作用。练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这样叫是有道理的: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2、“劈拳之形似斧属金”是拳经的定论。它既是掌,又是俯掌,根本无似斧之形,  相似文献   

9.
对形意钻拳进行解剖学、肌电测试层面的技术分析,从而探究传统形意拳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形意原地上步钻拳为例,以形意拳传承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分析法、肌电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将其分为准备蓄劲、前趟后蹬、定步击发三个阶段。运用运动解剖学及肌电测试等相关知识对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及肌电分析,从而得出在各个阶段参与工作的主要肌肉及其时序等状态,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形意钻拳教学的相关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形意拳前身曾叫“六合拳”和“心意六合拳”,但本文所介绍的“六合拳”乃不同于上述,这里所说的“六合拳”乃尚云祥先生独创且亲传于我父李文彬的“六合拳”。尚云祥先生说:形意是先有拳而后有器械,有何拳套路,就有何器械套路。先生晚年教我父及其女尚之蓉老师练“六合”刀棍等器械时,就先教了这趟“六合拳”。这套“六合拳”较难练,它突出双手握拳,用小臂作斧刃发劈劲,是“似斧属金”的真正劈拳(现流传把俯掌发的所谓劈劲的“鹰捉”叫劈拳是错误的)。正因为这个劈拳不用肩、肘、手关节发劲打人,而用肘、手之间的小臂发劲,击法上就有独到之处,它已超出了“七拳”。此外,还有进步劈、退步劈和回身劈,其应用价值也就越高。这趟拳只有十一式,虽动作少,  相似文献   

11.
格斗拳     
27.左贯拳左拳变掌向内格挡收至腰间,同时左拳收于腰间;上动不停,右拳向左圈打,左掌自外向内格挡,止于右腕侧(图1)。 28.右贯拳 两手自体前落至腰间,同时向后转体180°,变成右弓步。右贯拳同左贯拳,惟左右相反(图2)。 29.翻江手撩阴腿 左手回身劈拳,两脚蹬地向后转身由右弓步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变拳,自身后由上向下劈出,左右拳动作不停,左拳劈出后架拳至头顶,右拳顺势收至腰间变成左弓步架拳(图3)。 上动不停左脚蹬地支撑,左脚架拳不变,右弹踢成左架右踢裆(图4)。 上动不停,右脚扣地,同时右拳从…  相似文献   

12.
侯一平 《精武》2010,(3):30-32
一、关于天罡绵掌拳 天罡绵掌拳,始称绵掌术,是少林拳法中的一种,因历史久远,无法查证其源。据记载,明朝末年山西平遥古城,少林正宗拳派王正卿,武功高强,保镖走遍南北,远近闻名。一日护镖行至平定县绵蔓水旁,遇隐贤传授其术,共六趟,因多用掌,又因经绵蔓水旁而得到此拳,初名绵蔓掌,简称绵掌。因三十六势又包括三十六字秘诀适合天罡之数,后名为天罡绵掌术。此拳世代传袭,传于朱铁公时,铁公将拳法传授给山西平遥望族郝志忠。郝志忠后来传于平遥弟子孟守信。  相似文献   

13.
八仙剑     
八仙剑流传有多种套路,内容不一。笔者撰写的八仙剑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学之于锦州市体委教练王德明先生,王师承山东龙口张洪昌先生。该剑共分八趟,64个动作,每趟中都具有一个以神话八仙形象命名的动作。如:湘子提篮、国舅横笛、仙姑醉卧、采和合板、果老挥鞭、钟离献宝、洞宾背剑、拐李拄杖。该剑套路结构严谨,攻防意识鲜明,姿势舒展大方,动作朴实捷健。  相似文献   

14.
刘俊峰 《中华武术》2001,(11):29-29
练过形意拳的人大都知道形意拳劲的核心就是“钻翻”劲,练好鹰捉正是掌握“钻翻”劲最好的一趟拳,是向更深层技术进军的必经之路。五行拳、十二形拳,虽劲路各有特点,但练哪趟拳也不如练鹰捉对掌握“钻翻”劲的效果明显。因此,鹰捉被视为开启形意拳奥秘之门的钥匙,被称为形意母拳。  相似文献   

15.
六、迅雷连环 动作①甲乙对搏:甲背对乙,在后三七步站定,左拳附于右肩上,引乙发拳出腿。乙右弓步站定发右拳由后猛击甲脑后(图26)。 动作②甲右拳由前屈肘向右;在腿向上,身体向右旋扭约180度,成左独立步,右拳随体动变掌,刁捋乙击来的右拳前臂向下;左掌猛拍击乙面部(图27)。 动作③甲右脚向正前落一步,左脚向前上一步,两腿成右后三七步。左掌由前变尖拳向前猛击乙胸部(图28)。  相似文献   

16.
武术组合动作一般是由几个武术基本动作有机地结合而成的。如组合动作砸拳平衡,就是由抡臂砸拳和望月平衡所组成。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可以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素质,培养协调、完整地衔接动作的能力,为学习武术套路做好准备。因此认真扎实地教好组合动作,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搂手勾踢  相似文献   

17.
李增云 《武当》2011,(7):9-11
(接上期)第二十五式黑虎出洞接上式,两手合掌,身体尽力下蹲后坐,然后两掌左右分拉转带,再上右步,两掌变尖拳,合手向前顶冲。图26(1-4)说明:以腰身扭转带动两掌左右分拉,上步冲拳时,双手要前倾,身体向后下坐,以两拇指尖顶出。  相似文献   

18.
中学武术教材少年拳第二套,是以小学少年拳第一套为基础组成的套路动作,难度和强度都比第一套有所提高,并且选编了少量的擒拿动作。少年拳第二套共有十二个动作,其套路的动作包括:基本手型有拳、掌、勾;基本  相似文献   

19.
拳击摆拳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拳击摆拳的动作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摆拳的上肢摆动、躯干转动、下肢蹬伸的肌群工作特点。分析认为,摆拳效果与动作速度、动作方向、动作时间、动作幅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洪国 《精武》2009,(2):47-51
戳脚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北腿之杰”。它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捶、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捶、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