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古代军事学家孙子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提出的以:“合之以文,齐之以武”为核心的治军思想,对我们研究现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孙子治军的目标孙子非常重视治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中多处论及治军的目标、原则、方法等。如:《火攻篇》中的“安国全军”,使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上下同欲”的政治信念孙子在分析战争致胜的因素时,提出“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的著名论断。对“上下同欲”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但实质上可以解释为“…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之“势”篇在篮球比赛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子兵法》“势”篇从内外两方面论述了造“势”的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笔者把“势”篇与篮球运动相结合 ,论述了“势”对篮球运动的指导作用 ,说明“势”与篮球运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孙子在《兵势篇》中讲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其意思就是说,善于用伪装诱骗的方法去迷惑对方,使其产生错觉,陷入判断错误和行为错误的困境。假动作可以迷惑对手,欺骗防守方做出错误的判断,而进攻方则迅速摆脱防守获得进攻机会,因此,熟练掌握假动作技巧对提高队员的实战能力有重要作用。一、兵不厌诈之虚晃突破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虽是一部军事名著 ,但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领域和学科。它的战略思想也极适用于当今竞技体育的技战术 ,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一、先发制人的战略战术思想《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 ,叫做“以佚(逸)待劳”。如何才能做到战场上以我的安逸来对待敌人的疲劳呢?这就必须掌握主动权。所以 ,孙子《虚实篇》中提出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后处战地而趋地者劳。”《军形篇》上说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在《九地篇》又提出 :“先夺其所爱 ,则听矣”。处处从先敌一着出发 ,牢牢掌握主动权。在竞技体育中 ,…  相似文献   

5.
根据《棋经十三篇》这一部棋书,通过分析,看到了《棋经》与《孙子》的关系甚为密切,它不仅从篇章款式上摹拟《孙子十三篇》,而更是从有关棋的战略战术等内容问题上与《孙子十三篇》相吻合。因此。棋道如兵法。棋理合乎一般事物之辩证法则。  相似文献   

6.
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中的"孙子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兵学思想的经典《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既是指导军事斗争的瑰宝,对当今社会事态发展也提供了借鉴。孙子揭示战争内在规律的“修道而保法”、“择人而任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敌而变”等谋略思想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肇平 《武当》2005,(10):35-36
最近.道友介绍我阅读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笔者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太极长生诀》中,发现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著,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刨造发明。比如《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太极七十二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  相似文献   

8.
《精武》2007,(4):31-34
第4计:以逸待劳【兵法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原文今译】欲使敌人的势力损耗,不需要使用武力;敌方的刚强之势被消耗掉了,我方的力量自然就会增强【原文出处】“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武《孙子·军争篇》)“损刚益柔”出自《易经·损》。“刚”、  相似文献   

9.
球队是一个集体,教练与队员,主力与替补之间能否真正做到“同欲”,将直接影响球队的战斗力.在当前商品大潮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球队往往不易形成上下一致的团队精神.本文通过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对多年教练工作中成败得失的总结,探索《孙子兵法》与球队管理的关系.孙子曰:“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孙子认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有五个条件,“上下同欲”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一支队伍若能建立起“上下同欲”的团队精神,它就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太极推手与《孙子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春秋末期的军事学家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兵书。《孙子》一书在我国和世界的军事学术史与哲学思想史方面,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古今拳学的深刻影响及指导意义,也显而易见。拳谚说:“拳、兵同源。”早在汉代,手搏就被列为“兵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后世拳术竞技在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因其与兵法有相通之处,所以,通常是有选择地从中借鉴和吸取其精华。著名武术家温敬铭教授(1905—1985)生前常说:“古来习拳知兵法,不知兵法莫对手。”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笔者结合从事太极推手的锻炼实践,来论证《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对太极推手的指导意义。但限于个人学识和论文篇幅,只能就几个主要问题作出概略的论述,聊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劲力 在传统太极拳理论中关于劲力的阐述:(1)王宗岳《太极拳沦》“由著熟悉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阴阳相济疗为懂劲。、”(2)武禹襄《十三势说略》“其根在脚,发于腿,主要腰,形于手指。”《太极拳解》“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  相似文献   

12.
魏坤梁 《武当》2010,(7):12-14
《张三丰承留》是收载于《杨氏老谱》中的一篇诗文,中心意思是阐述道家“虚灵能德明”这一性命双修的核心观念。《杨氏老谱》中不少阐述十三势长拳特殊武术内容的篇目(如《太极懂劲解》等)都涉及到了性命双修,说明十三势长拳也即是太极拳曾是性命双修的一种形式。《张三丰承留》反映出了“虚灵”的功效与有关的历史等等,充分反映出“拳即是道”这一太极拳的锻炼宗旨。  相似文献   

13.
更正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开宗明义就对想象下了明确的定义,他借用“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天下”这句话,说明想象是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此及彼,不受身观局限的艺术思维活动。想象属心理学范畴,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它以直觉、意象、画面为本,将记忆中相似、相近、相关的表象集中起来,熔铸成一个观念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风、林、山、火”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军事行动要求”,在兵法中的地位,及兵法所产生的影响方面,都绝对举足轻重,而在李宁羽毛球拍命名项目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应用优势。其需要军队的强大行动力来实现,即“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军事力量,“风、林、山、火”是孙子战略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孙子兵法》之势篇在篮球比赛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势”篇的论述,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学术史上有重要价值,对指导篮球比赛亦有重要作用,建议:篮球比赛中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打出自己的特色,并最大限度地抑制对方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清代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今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势行功歌》原名《十三势歌》是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人王宗岳所著。王曾旅居河南,以教馆为业。据写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的《阴符枪谱·序》说:“山右王先生,自少时经史而外,黄帝、老子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他的武术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太极拳谱》和《阴符枪谱》等两种,尤以《太极拳谱》一书的流传最为广泛。该书是由《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等两篇论文,以及《十三势歌》、《打手歌》等两篇诗歌组成。近两百年来,这四篇文  相似文献   

17.
尹钊  刁海军  傅克健  王颖 《收藏》2009,(3):142-143
在中国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中,灵璧石被排在首位,其形、声、色、纹、质、势六者兼备,早已名扬四海。宋代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将灵璧石排在第一位,谓其:“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象,或成峰峦,蜿蜒透空,其状妙有婉转之势,叩之铿然有声”。灵璧奇石早在殷周时期便有采集,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183;禹贡》中就有关于“泗滨浮磬”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第五计:趁火打劫针名探源《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仍。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  相似文献   

19.
张宝银 《武当》2009,(4):20-20
王宗岳《太极拳谱》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五篇拳论。这五篇拳论,相互关联,相互照应,自成系统,形成整体。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谱》,不可将这五篇拳论分离与割裂开来,不可将王宗岳《太极拳谱》与后学者的《拳论》混为一谈。为便于对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系统研究,笔者现将王宗岳《太极拳谱&;#183;指要》串而述之如下,并据此提出些许思考,与同好共思共勉。串述中,夹以笔者个人少许体悟,不妥之处,望指正之。  相似文献   

20.
关门捉贼关门捉贼,《孙子·谋攻篇》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其中“十则围之”正是关门捉贼之计的体现,其意是说,对小股零散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