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4,(1):46-47
1995年中国队在天津主办世乒赛。这时候中国乒坛上的缺口已被中国选手修补好。这长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不可摧。中国队囊括了全部比赛的七块金牌。中国男子团体以3:2战胜瑞典队而获冠军,中国女子团体亦夺得冠军殊荣。进入男单、女单半决赛的全部是中国人。四对男子双打半决赛的选手中有两对是中国人,而进入女双半决赛的选手中有三对是中国人,世乒赛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进入世乒赛决赛 从1983年东京世乒赛起,瑞典队成了中国队的头号竞争对手。在那次世乒赛的半决赛上,瑞典队和中国队分别击败英国队和匈牙利队而双双进入决赛。中国队参加决赛的三个队员是:谢赛克、蔡振华和江嘉良。前两位都在1981年的世乒赛上获得过好成绩。谢赛克是左手直拍正胶选手,他球感过人,动作漂亮。蔡振华也是左手选手,他的特点是以发球及紧接着非常凶狠的正手弧圈来得分。江嘉良则是首次参加世乒赛的团体决赛。 这次决赛,瑞典队以1比5输给了中国队。“苹果”打败了谢赛克。瓦尔德内尔在对江嘉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3,(5):40-40
从1983年东京世乒赛起,瑞典队成了中国队的头号竞争对手。在那次世乒赛的半决赛上。瑞典队和中国队分别击败英国队和匈牙利队而双双进入决赛。中国队参加决赛的三个队员是:谢赛克、蔡振华和江嘉良。前两位都在1981年的世乒赛上获得过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王庆生 《乒乓世界》2014,(7):131-131
第52届巴黎世乒赛上,奥地利世界冠军施拉格在十年后又出现在赛场上。已经41岁的他,第11次参加世乒赛,成为大赛中少有的几名参赛次数最多的“高龄”选手,自然引起国内外乒坛较大的反响。 中国球迷不会忘记,在2003年第47届巴黎世乒赛上,时年31岁的施拉格状态神勇,连续淘汰上届冠军王励勤和悉尼奥运会冠军孔令辉,又在决赛场上击败韩国的“黑马”朱世赫,首次登上世乒赛男子单打的最高领奖台,成为奥地利首位男单世界冠军,同时也被中国队列为备战世界大赛时的主要对手之一。  相似文献   

5.
年度意外     
郭跃,李晓霞会师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在王楠、张怡宁两个大满贯得主,世界杯女单冠军郭焱参赛的情况下.第一次和第三次参加世乒赛(单项)的李晓霞、郭跃能够会师女单决赛.不得不说是一种意外。这种意外恐怕和1983年37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韩国运动员梁英子连过中国队耿丽娟.童玲、黄俊群三关.闯进决赛.一样令人猝不及防。这种意外恐怕和1989年40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中国运动员乔红夺得女单、女双冠军.一样令人吃惊。意外的背后,是世界女子乒坛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革命:前三板积极、主动、凶狠.有高质量的相持能力,在打法层面上呈现出快速、凶狠、均衡三者集合雏形的李晓霞和郭跃,逐步打破了过去女子乒坛以稳为主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夏娃  陈洁 《乒乓世界》2000,(11):18-19
在小球时代的最后十年里.世界女子乒坛完全成了中国姑娘的天下,除了1991年第41届世乒赛的女子团体和1993年第42届世乒赛的女子单打被南北朝鲜联队和韩国选手玄静和摘走佳冠,其余所有的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大赛的女子项目金牌都落到中国队手中。  相似文献   

7.
第46届世乒赛男子优秀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武 《体育学刊》2001,8(6):73-74
通过对第46届世乒赛进入男子团体1/4决赛与半决赛的刘国正、孔令辉、瓦尔德内尔、大塞弗和佩尔森等5名世界优秀横拍进攻型选手接发球时手段、旋转、落点等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改用大球后,正手抢攻、落点的控制及接发球旋转变化能力的大小将成为新世纪乒坛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8.
历史往往以惊人相似的轨迹运行。第36届世乒赛,中国选手以绝对的自信和实力一举囊括了全部7项冠军,创造了世乒赛历史上的一个奇迹。14年后的今天,中国乒乓健儿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再次将7座奖杯全部捧回。“奇迹”这个词已经不足以概括他们夺杯道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幕落人散之后回眸这次大赛,感慨颇多,启示颇多。 格局依旧 江山示改 从大格局看,男子项目欧、亚两大集团平起平坐的局面依然存在。欧、亚各有两支球队进入团体半决赛圈就是最好的佐证。尽管中国选手的最终表现,无形中使得亚洲人在世界乒坛上的地位和分量加重了不少,但是欧洲大陆吹来的强劲西风却没法让人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9.
《羽毛球》2019,(12):46-46
10月26日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在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队夺得五个单项中的四项冠军,算上之前的男团冠军,中国队共收获5金5银4铜。在23日进行的男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夺下羽毛球项目首金,取得开门红。在之后的单项赛中,中国选手发挥出自身实力,打进全部五个单项的决赛,其中有四个项目会师。  相似文献   

10.
第一集团两年一个周期,风水轮流转,雅典奥运会前后,在卡塔尔世乒赛上得以确立的世界男子乒坛新格局在这次不来梅世乒赛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以中国队为代表的东亚集团,包括二号种子韩国队,四号种子中国香港队都是此次世乒赛男团四强最具竞争力的对手;随着老迈的瑞典队的江河日下,2005年欧洲冠军丹麦队的阵容不整,德国男队和奥地利男队身上背负起了在不来梅复兴曰尔曼乒坛荣耀,捍卫欧洲乒坛尊严的重任。德国男队虽然没有被列入种子队,但他们却是欧洲列强中最有希望向东亚集团发起挑战,甚至是和中国队争夺最后冠军队队伍。  相似文献   

11.
郭跃华,世界乒坛的超一流选手,曾经为中国队在1977年、1981年和1983年三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团冠军立下汗马功劳。他健壮的体魄,极具威胁的正手弧圈以及赛场上细腻的技战术运用,在世界乒坛实属罕见,也令行家们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12.
容国才于1959年获得了世乒赛男单冠军,这是中国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两年之后,在1961年的北京世乒赛上,中国队全力以赴,取得了辉煌成绩。中国队以庄则栋、李富荣为首,获得了团体冠军及男单冠军。自那以后,连续两届世乒赛也都是中国人的天下,中国人以其更全面的直拍快攻打法及又快又有力的反手打法,将50年代占尽风光的日本选手赶下了台。  相似文献   

13.
陈晨 《新体育》2006,(6):18-19
5月1日晚,在第48届世乒赛团体赛的男团决赛中。刘国梁带领中国队以3比0横扫老对手韩国队,夺得冠军,实现了世乒赛男团三连冠,第15次举起斯韦思林杯。  相似文献   

14.
中国队在第12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包揽了7个项目的冠军,这是意料之中的结局。竞争中,虽然缺少朝鲜、韩国队的强手,但在这次比赛后,就要转战广岛亚运会,对中国选手来说,毕竟在高密度的比赛中锻炼了队伍,在7个项目中未输给任何外国选手也给他们增添了信心。 然而,第12届亚乒赛留给中国队的不仅仅是包揽7项冠军的喜悦,韩国、日本、中国台北小将们已在比赛中时时拉响“警报”,开始向亚洲乒坛的“龙头”中国队挑战了。 韩国队20岁的朴相俊在男团决赛中最先爆冷,以2比1战胜中国男队第二梯队中最好的选手孔令  相似文献   

15.
43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队员技术统计与分析周桂贞,蒋立第43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在老对手中国与瑞典队之间进行,中国队以3:2获胜。这场比赛自始至终紧张激烈。中国队顽强奋战,夺回阔别六后的斯韦思林杯。决赛总得分是254比224,中国队超出瑞典队30分。...  相似文献   

16.
11月6日至8日,第三届世界杯女子乒乓球赛在中国台北举行。经过3天激战,中国队王楠、李菊分获本届世界杯冠、亚军,中国台北队的童飞鸣摘得铜牌,韩国选手柳智惠获得第四名。这次比赛的结果基本反映了世界女子乒坛的格局和现状,代表了当今女子乒乓球运动的最高水平。许多选手在比赛中都显示出很强的实力。中国队虽然包揽了比赛的前两名,但许多场次赢的并不轻松,最后获得冠军的王楠在小组赛中还曾输给过德国的田静。这都提醒我们,面对明年的世乒赛,中国队切不可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在本届世界杯中还出现了一些技战术上的新变化。第一…  相似文献   

17.
第四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4月初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偃旗息鼓。本届世乒赛,雄踞世界乒坛长达三十年之久的“乒乓王国”中国队仅靠巾帼建儿保住半壁河山,须眉选手则全军覆没,较之1979年的第三十五届世乒赛败得更惨,世界乒坛,中国队鹤立鸡群、一支独秀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近几年来,男子乒坛呈现出中国——瑞典双雄对抗和中国——瑞典——南朝鲜三强鼎立的格局。那么,多特蒙德大战后,世界男子乒坛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国际乒坛上受到各国选手越来越多的有力冲击,战绩欠佳,在第40届世乒赛上全线崩溃,无一人问津金牌。这是继容国团25届世乒赛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第一次痛失所有男子项目的冠军。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男子单打无一人进入前四名。1988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进入前四名的三名中国选手,在自己的家门口虽竭尽全力,也还是服看着金杯被欧洲选手夺走。与此同时,欧洲选手异军突起,他们以自己新的  相似文献   

19.
厉智 《新体育》2011,(6):20-21
包揽世乒赛全部单项冠军,对中国队而言已经不算奇迹,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第51届世乒赛上,神州健儿们已经第8次取得如此战绩。不过,在鹿特丹,他们还创造了一项新纪录——全部5个项目99场与外国选手对抗,胜97场、仅输两场,获胜率接近98%。  相似文献   

20.
张伟 《乒乓世界》2003,(8):44-44
自1953年匈牙利削球手西多在布加勒斯第20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单冠军后,此后的整整半个世纪再也没有削球手登顶男单冠军的宝座,也鲜有打入决赛的场面,难怪乐世赫杀入巴黎世乒赛男单决赛后,会引起世界乒坛强烈震动,也许是削球手久违决赛的找代过于遥远,央视解说员韩乔生误把34年前的第30届慕尼黑世乒赛男单冠军伊藤繁说成了削球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