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秦鹏 《体育世界》2011,(8):67-69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操专项身体素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体操训练中由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不同,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的不同,速度素质的不同,耐力素质的不同,协调能力的不同,教练员在训练中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也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因人而异,灵活运用。体操中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在运动中显得十分重要。髋关节处在一个承上启下,贯穿左右的位置,运动过程中起到枢纽作用。送髋技术的好坏也是评价跑的技术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儿童时期不注意抓紧髋关节的灵活性的训练以后很难弥补。我想,忽视这个问题,这也许是一些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过早夭折的原因之一吧! 儿童时期是发展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最好时期。柔韧性好能增加肌肉的长度和做功的距离,是提高跑速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训练过程中应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优先  相似文献   

3.
少年速滑运动员各种身体素质训练的原则和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提高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打好训练基础,阐述了发展其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的训练原则和相应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燕 《中华武术》2014,(12):56-58
田径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于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采取有效的、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努力消除各种致伤因素,才能防惠于未然。一、造成田径伤害事故的原因(一)身体素质不够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运动员肌肉关节韧带的训练,没有把柔韧性、协调性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与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发展不协调、不同步,动作的幅度、协调性受到影响,当身体素质和能力提高时,动作幅度加大到超过了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柔韧性、协调性跟不上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需要,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对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的中小学和业余体校排球队的训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和业余体校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地方,未来世界冠军的苗子就在当今中小学和业余体校的排球队里。中小学和业余体校的训练要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从小就要打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技术的基础,在身体素质:力量速度、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专项素质:手指手腕和弹跳力,反应、移动、起动、手臂和起跳速度、技术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关节  相似文献   

6.
一、青少年自行车训练的方法 一般身体训练作为训练的基本内容。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计划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活性等素质,该阶段身体训练占的比重大。为了更好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必须考虑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的规律,如违背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七年湖北省儿童组体操比赛中,我们重点观察了儿童高低杠项目,发现主要存在着“完成动作质量差”、“身体素质差”、“技术不稳定”、“成套动作的衔接、节奏不好”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访问,认为儿童从6岁开始就可以进行高低杠启蒙训练,时间约需一年左右。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机体可塑性强,灵敏、柔韧性都比较好,因此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培养他们的体操意识,抓好基本技术和基础动作,为将来发展难度,提高技术水平创造良好条件。启蒙训练的内容,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探讨将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传统枯燥的水下有氧训练迁移到陆上训练中,认为:陆上训练不仅要促进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还要综合发展其身体素质,如最大爆发力、速度力量、肌群耐乳酸能力、躯干核心力量,以及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等,补充水下训练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潜心研究,作者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进行了多种尝试,并获得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运动员进行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相结合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能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要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各种各样的运动,都是肌肉收缩引起的,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肌肉收缩拉引骨绕关节运动。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直接关系关节运动幅度。绝大部分基本练习或训练,都是在发展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包括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对于一个教练员或体育教师,每提出一个基本练习动作,都应有明确的目的:该动作训练哪些肌肉?是发展其力量?还是发展其柔韧性?针对训练目的,考虑训练动作的结构,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将失去训练意义,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