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目的地居民感知的角度探讨2008年青岛奥帆赛的社会影响.实地问卷调研表明,青岛市居民对奥帆赛持明显的支持态度,可分为3种类型:积极支持者、矛盾支持者和谨慎支持者.居民对奥帆赛的正面感知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利益、形象提升和环境利益4个方面,时奥帆赛正面影响的感知与居民对奥帆赛的支持态度明显正相关;而负面影响的感知因素存在差异,仅有"过度投资"、"干扰居民生活"与居民对奥帆赛的支持态度明显负相关.虽然,"房产物价上涨"、"交通人口过度拥挤"等负面影响因素在奥帆赛举办期间对青岛居民支持奥帆赛的态度并未产生影响,但赛事管理者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些负面影响在奥帆赛后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提前制定相关政策和有效管理,以保证奥帆赛后期的可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2.
杜林  奥帆委 《新体育》2006,(12):56-58
2000年11月15日,北京奥申委收到了国际帆联对青岛赛场的认证.这是来自28个单项体育协会中的第一份认证书。一年后。随着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海滨城市青岛正式以北京奥运会的帆船项目分会场的身份亮相。 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6月30日,奥帆基地三处陆域建筑单体——后勤保障中心,媒体中心.运动员中心以及水域工程等项目陆续揭开神秘面纱。走进青岛奥帆基地,我们渐渐发现了一些新奇……  相似文献   

3.
韩光亮 《新体育》2008,(6):16-17
场景一 时间:2008年4月13日, 地点:青岛奥帆赛比赛海域。 弥漫的薄雾刚刚散去,煦暖的阳光照耀着奥帆中心海域,海面上一片风平浪静。突然,青岛边防支队一艘海上警戒巡逻艇传来急促的警报声。“各部门注意,一艘不明身份摩托艇驶入比赛海域,艇上有一伙携带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的恐怖分子,企图破坏比赛设施!”  相似文献   

4.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帆板比赛将在这里举办。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重大机遇,于2003年推出了"奥运行动规划",提出了在体现北京"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之外,塑造"海上奥运"这一特色,把青岛奥帆赛办成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奥帆赛。  相似文献   

5.
海歌 《钓鱼》2009,(13):52-53
5月23日,青岛城投集团和青岛市钓鱼协会联手举办的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钓鱼大赛开竿赛暨09年青岛市春季海钓赛,在青岛奥帆中心旗阵广场如期开幕。  相似文献   

6.
奥运实录     
《青岛奥运行动规划》发布专项规划4月23日,青岛奥帆委向社会发布了《青岛奥运行动规划》各专项规划。具体包括:奥运宣传推介、城市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建设、医疗与公共卫生、体育发展、安全保卫、旅游、交通和科技及信息建设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的发布实施对顺利推进奥帆赛各项筹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青岛市各相关行业迎办奥帆赛的总体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7.
王津津 《新体育》2008,(6):18-19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主赛区北京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收官阶段,而作为可以产生金牌的两个分赛区之一的青岛,也迎来了筹备工作的尾声。8月9日,2008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奥帆中心拉开帷幕,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几百名选手,参加9个级别11个项目的角逐。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就2008年青岛奥帆赛分析了山东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及相关问题。在吸取历届奥运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奥帆赛后期的后续功能开发要遵循四大原则及树立竞争意识、优化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等相关对策,以全面提升山东省体育产业的国际形象和体育产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2006,(6):I0001-I0001
2006年10月18日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教育部体卫艺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奥帆委常务副主席臧爱民,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孟庆旭、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署黎、奥帆委秘书长孙立杰以及青岛市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仪式由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惠主持。  相似文献   

10.
久违了的"武术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近期又被提到日程,成为武术界关注的新热点。不久前,我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武术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座谈会。我认为这次由国家、河南省武管中心,高校博士,传统武术传人,河南省中传文化公司四个层面介入的座谈会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很有创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遗产价值内涵诠释及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奥运会遗产的价值界定,从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个层面阐述了北京奥运会遗产价值内涵;为开发与利用北京奥运会遗产价值,从有形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无形遗产的挖掘开发等方面逐一进行论证,为北京奥运会后科学界定与评估、合理传承与保护、有效开发与利用奥运遗产价值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奥运遗产的演进历程,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轨迹的生动展现。冬奥遗产的演变进程大致经历了初创期、逐步扩展期、快速积累期和可持续发展期。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冬奥遗产逐步扩展期(1946-1960年)冬奥会的举办情况、遗产积累、发展的亮点和难点进行了探讨。冬奥遗产逐步扩展期是冬奥遗产演变进程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组织制度体系、活动体系的遗产得到扩展,举办城市及其所在国家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遗产也获得一定的积累。冬奥遗产逐步扩展期遗产发展的亮点,体现在奥林匹克主义承载着人们对和平的美好向往,以及冬奥遗产发展的领域更加全面。同时,该阶段遗产发展也遇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挑战。在冬奥遗产逐步扩展期,以国际奥委会为首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对遗产的认识和实践取得了一定进步,对后续冬奥遗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客观上依然受时代发展的局限,停留在较为初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举办的标志性成果和共同愿景的体现,在时间推移中冬奥遗产发展的特点也经历了不断变化。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发展特点进行宏观层面的探讨。从总体上看,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形成走向了清晰,冬奥遗产的构建能力走向了系统,冬奥遗产的成果转化走向了长效,冬奥遗产的参与主体走向了多元,冬奥遗产的效应发挥走向了可控。通过对冬奥遗产发展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把握,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后冬奥时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首届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盛会,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创造丰厚冬奥遗产”理念,在扩展学界对遗产认识新视野的同时,亦为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为既往学界提出的遗产层摞与创造理念提供了实践范例。一批有影响、可持续的冬奥遗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无论是直接遗产还是间接遗产,无论是有形遗产还是无形遗产,均已经或正在对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认为,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提出的创造遗产理念,是以与奥运相关的既往遗产层摞为起点的。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遗产及其相关遗产的层摞,为北京冬奥会筹办提供了遗产传承的基础;而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对遗产的创造,在为其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奥运盛会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将继续融入到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之中,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重要、长久的推动力,成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奥运档案的定义出,对奥运档案遗产研究的内容、奥运档案遗产的形式、奥运档案遗产研究的意义做了探讨,最后提出奥运档案遗产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在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赛后发展原则。研究认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北京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对北京冬奥遗产明晰自身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系统的发展本质、平衡的发展向度、统一的发展愿景和关联的发展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基于此,研究将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总结为“冬奥遗产与生态环境共容”“冬奥遗产与社会发展共融”以及“冬奥遗产与经济发展共荣”,同时提出以人为本、协调共治、共建、共享和循序渐进4项赛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期为北京冬奥遗产的赛后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然 《体育学刊》2024,(1):57-63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方法,结合“成熟都市”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对东京2020奥运会产生的奥运遗产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东京2020奥运形成临海副都心城市建设遗产,推进“共生型社会”建设遗产,可持续发展“东京方案”方面的环境改善遗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科技创新遗产。上述奥运遗产实践提供“成熟都市”与奥运会互动的新样本,也在全周期治理、以人为本、多元主体参与、科技支撑方面为奥运遗产的前置规则及赛后延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体育与健康”“国际交流与合作”“城市公共设施”“文化遗产”“国家形象提升”“知识与技术”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对北京奥运会遗产进行衡量.结果显示:北京市民对于北京奥运会遗产给予了较高评价,其中“国家形象提升”遗产得分最高,“知识与技术”遗产得分相对较低;中外居民对大型赛事综合效益的认知与态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总体上中国人对大型赛事的态度较西方人正面、积极.建议:对于奥运会遗产的开发要注重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并重,尤其应重视无形遗产的长远规划与开发.  相似文献   

19.
当代遗产研究呈现出从文物到遗产、从过去到未来、从物质到精神三个动态走向;奥运遗产观的建立具备创造性基础、大发展背景以及内源性需求三个现实性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对“未来”的梳理归类转向“当下”的谋划落实,尝试性建构起基于未来遗产说的奥运遗产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后奥运时代北京旅游遗产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奥运遗产旅游开发的前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北京奥运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为北京奥运会后合理传承与保护、有效开发与利用奥运遗产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